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在开放的南京创业,很开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06:55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从西安到沈阳,再到南京,三点相连,就是林莘的人生轨迹:求学西安11年,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任教沈阳16年,先后获评教授和博导;创业南京,两年里就使公司蒸蒸日上。教授、博导、总经理,林莘的简历,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个词:女强人。林莘很忙。3月21日,记者采访远在沈阳的她,她正准备去大庆。采访中,她说得最多的,还是“创业”。

  “撞到南墙也不回头”

  来南京前,林莘已经大名远扬:机械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辽宁省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我不是一个纯粹的学者,我跟书斋外的世界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林莘说,“把成果转化为产品最让我觉得有成就感。”2003年春天,在先期来宁创业的老同学张杭的“怂恿”下,本来就跃跃欲试的林莘欣然来宁。林莘的创业时机选得并不走运。她创办的配电自动化设备公司“因泰莱”刚开张,非典就席卷全国。对于新公司来说,这场灾难尤其可怕:市场网络还没铺开,公司的人马就困守原地,进退顿成难题。“非典闹得最厉害的时候,我远在沈阳,每一天都很难熬,我要对我的股东和工人负责啊。”“咋办?从南京撤退?”林莘不甘心。对那段艰难日子,林莘至今记忆犹新。那时,丈夫不断给她打气,开发区的领导也格外关照她的企业,这让她信心倍增,“挺过去,就是失败也要失败到底,撞到南墙我也不能回头。”她没有放弃,虽然那一年公司的经营让她“很不满意”。不过,短短一年后,“因泰莱”就开始盈利。林莘说,“去年我们上缴利税数十万元,解决就业近40人,我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南京没把我当外人”

  当初介绍林莘来宁创业的张杭,如今事业也是红红火火。老同学见面,彼此以“外来务工青年”自许。不过,玩笑归玩笑,在南京,林莘还是感到了创业的快乐和满足。“除了天气,我觉得在南京一切都很满意。南京有着开放的胸襟和创业的氛围,没有把我当成外人,我很感激。”提起这一点,林莘感触良多。“2003年和2004年,公司有5个新产品通过了江苏省有关部门的联合鉴定。”林莘说。“其中,‘ZW45-12/D630-20交流高压断路器’项目被南京市科技局列入发展计划,得到了项目资助20万元。‘CHZ10-12/D630-20交流高压自动重合器’项目被评为市优秀专利项目,获得项目资助20万元。”“其实,我连科技局的办公楼在哪里都不知道。他们来公司调研过几次,觉得我们是专心做实业的,就决定资助我们。”2004年,林莘获得四年一度的南京市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颁奖那天,我特意留心看了一下,获奖的29人中,女性很少。作为外乡人,不知怎地,那一天我特别感动。”

  “我不是女强人”

  “我不是女强人,虽然几年前就有人这样称我。”对于“女强人”的称谓,林莘很排斥。“其实,我的基本头衔一直是‘教授’。我给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都开有课程。”林莘告诉记者,“我舍不得离开讲台。”在沈阳工业大学,她是两名12级教授(最高级别)中的一个,承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也最多。谈到一肩挑三任,林莘坦陈,将来如果公司业务做大了,她会做出“适当的抉择”。林莘的家在沈阳,丈夫是同事,也是教授和博导;儿子15岁,正上初三。“每年我只有不到半年时间在沈阳。在家里,我们从不谈学问和职称,就是平平常常过日子,免得给孩子增加压力。”“在老公和同行眼里,我只是个小女子,一点也不‘强’。1米62的女子,能‘强’到哪里呀?”南京日报记者 左中甫(编辑 小海)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