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警告:环境恶化挑战和谐社会发展目标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20:17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3月23日电(记者安蓓)在2005年“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专家警告说,环境恶化已对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成严峻挑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和谐社会”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研究员指出,近五十年来,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幅度已超过地球本身自然变动的范围,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中国气候也发生了气温升高,干旱、洪涝、高温热浪等极端气候事件频次和强度增多增强的明显变化。 与此同时,中国的环境也出现了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湖泊萎缩,湿地退化,森林覆盖率降低,草原面积减少,沙漠化扩展,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山地灾害增加,海平面上升等剧烈变化。 “这直接导致了当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许多突出问题,诸如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以及资源、能源的短缺等。”丁一汇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指出:“中国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理性目标与激励机制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大障碍。”最近十多年,人类大量使用矿石能源造成温室气体的无限制排放,由此产生全球变暖及环境资源恶化等问题。今年2月,以温室气体减排为主要目标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从2012年起,签署议定书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将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 蔡昉说:“《京都议定书》减排作为节约型经济和可持续增长方式的结果,从理性目标的角度看是符合中国利益的。然而,无论是从在未来的承诺期中国面临的减排和限排压力看,还是从中国自身的增长要求看,目前的增长方式和模式都是不可持续的。” 他说,中国的高能耗产业与国际水平相比,每年多耗能约2.3亿吨标准煤。中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已占GDP的3%到7%。 而《京都议定书》的减排目标,将进一步促使发达国家和地区把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倾向。“如果对这种倾向不加抑制,中国有多快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率,就会有多快的污染行业增长率,”蔡昉说。他说,与此同时,解决温饱和收入增长的迫切要求,直接导致了中国某些地区上项目不顾环境污染,劳动行为不计伤害,以至于生命估价降低,污染事故和人身伤害以及重大事故不断。 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及其导致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已受到中国政府的密切关注。 在上周于伦敦举行的国际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江表示,中国政府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将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作为能源发展的重点。(完)(责任编辑:熊红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