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相亲背后:爱情=交易?(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00:00 温州都市报
相亲背后:爱情=交易?(图)
戴着面具参加集体相亲活动

  你今天相亲了吗?

  下班后,同事们相约去吃饭。今年26岁的陈小姐挎上小包很坦然地拒绝同事的邀请,“我不和你们去吃饭,我要去相亲。”“又要相亲?好吧好吧,你相亲去吧。”同事们也感觉这很正常,像是陈小姐要去逛街一样的自然。

  “相亲去!”“你今天相亲了吗?”甚至成了一些年轻人的口头禅。不可否认,古老的相亲方式经过演变,在今天,已成为男女社交的一种主流方式。不同的是,相亲已经从过去“羞答答的玫瑰悄悄地开”到现在公然表示“明天我要嫁给你啦”。因为即使思想再前卫的年轻人,大多还是逃不过婚姻与安定的诱惑,这就是“相亲”这种认识异性的传统形式依然在新一代青年中流行的原因。大凡到了一定年纪,却没有固定男女朋友的人,多少都有过几次相亲的经历,而且相亲的次数往往与年龄成正比。

  但有人提出质疑,在提倡自由恋爱尊重个性的今天,相亲是否带着太多的功利性?爱情的位置又摆在哪里?

  相亲对象不下百人

  市区青年小叶是家里独子,父亲经营涂料,生意做得不错。全家人盼望小叶能找上一个好对象,一听哪家有女初长成,条件相当的,家人就会把她介绍给小叶。小叶从22岁起就开始相亲,从姨妈到叔叔到父母的朋友到邻居都热心地为他介绍过对象。

  相亲相了6年,小叶还是没有找到意中人,一是他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急,二是这样的相亲,也太难产生火花了。对于走马灯似的相亲,小叶感到有些乏味,到后来大多数见面,他只是为了“不让妈妈生气,不让热心的介绍人失望”。

  在反反复复的相亲中,小叶的年龄也到了28岁。那天,他奶奶说有个朋友的孙女要和小叶见面。小叶绝望到极点,“肯定又是一次浪费时间和金钱的行动,两家奶奶介绍的还能成功?”可没想到,这次相亲成功了,小叶结束了无休止的相亲生涯。

  小叶细数这6年来的相亲对象,怎么也不下一百人了。婚后,他和妻子走在路上,经常能碰上曾经和他相亲过的女性。

  而在龙湾上班的朱先生近两年的工资和业余时间都交给了相亲。他这个王老五属于一般条件,他父母开出的未来儿媳妇的条件是要在事业单位工作。因为身边没有合适的对象,朱先生就不得不经常被亲友拉着去相亲。为他介绍的热心人还真是多,碍于面子,他都得去看看,上周末,他一天之内相了三次,上午、下午、晚上各一次。

  直奔主题而来

  相亲是比较直白的说法,时下流行的说法是给某人介绍对象。温州医学院老师刘婵娟说有好几个人托她介绍,要求对象是医学院的老师或同学,委托人是温州本地的企业家,他们想要给子女找个高校里的对象。刘老师说,介绍对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找文化素养高一些的。但他们自己的社交圈子里又很少具有这样条件的适龄男女,于是就要通过别人介绍。

  鹿城区文联主席金文平解释,“相”是指在亲事开始前去看一下,相亲之后再进行谈亲,不过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看一眼就定终身的那种相亲。相亲,也不是人们误解的社交圈子窄不善言语的大龄青年,非得靠别人介绍不可,现在很多有着广泛朋友交往的年轻人也加入了相亲行列。为了相识相知,年轻的单身男女借助各种层出不穷的方式,展示彼此自己的个性,直奔主题。

  对于通过相亲找对象,陈小姐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最起码表示我是认真的,谈恋爱就是为了结婚,与其盲目地靠等靠缘分,还不如找自己想要找的。”

  对于相亲这么明确的目的性,温州大学(筹)法政学院社会学教研室徐旭东老师分析,通过相亲认识未婚人士的概率大,现代人一般都比较忙碌,而自己认识的人又比较单一,选择范围就小,可以通过相亲来改变这一状况。而相亲是要双方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与其事后说看不上,不如事先把条件说清楚了,更有利于双方选择。

  近半被调查者相亲十次以上

  近日,温州医学院03级医学检验4班学生伍利利在该校社科部老师刘婵娟的指导下,对都市青年相亲这一现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

  她对温州市的200多名青年进行了有关相亲问题的随机调查,并做了分析和比较。

  94.1%的被调查者集中于20-40岁之间,在被调查对象中曾相过亲的,文化程度为中学的人占26.02%,专科的占16.9%,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占57.1%。这一结果表明,文化程度高的被调查者相亲的次数多概率高。

  当然,时下也有一部分人在排斥相亲,觉得这太老套,不浪漫,产生不了爱情,还有人觉得这是在压抑人性,是在对交际能力和个人魅力的否定。但就目前来看,对许多人来说,相亲仍是不错的选择。在此次调查者中,就有62.8%的人支持相亲,20.1%的人持中立态度,只有17.1%的人反对相亲。

  在这次的调查中,有69.9%的人认为自己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异性交往,60.2%的人工作(学习)忙无暇顾及个人生活,71.7%的人生活圈子小,结交异性朋友少,86.7%的人处在男女比例失调的工作单位里,这种种的因素都导致了他们选择对象的范围比较狭窄。

  此次调查还表明了这样一种现象,就是高学历女士要比低学历女士去相亲的次数和人数更多。81位本科以上学历(包括正在就读的本科生)的女性就有55位是相过亲的,而105位本科以下的人只有42个去相亲的。

  调查表明,现在相亲的气氛很随意,见面地点大多在酒吧、饭店、书店、咖啡店等地方,且由男女双方面对面交流,甚至有些还是集体约会,集体相亲。较之改变最大的恐怕还在意义上,虽然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相亲的最终目的都是成家,但在以前,相亲双方互相满意就结婚,不行则双方就各走各的。现在可不同,男女双方交流之后感觉合适的就先交往,不合适的也可交个朋友,扩大社交圈子,有84.3%的人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的。他们不是死守着“一定要相一个”这样的念头,这就导致了他们相亲的次数不只一两次的现象,此次调查,有49.4%的人都是相亲10次以上的。

  演变的不仅仅是形式

  “过去相亲过程中,介绍人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有句俗语叫‘新娘坐床杠,媒人远远抛’,说的意思就是相亲之后,男女双方得靠媒人在中间沟通到结婚为止。”金文平介绍,过去还曾经流行在电影院见面,双方都不好意思,等电影开场了进去,相亲一次后,还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模样。而现在,介绍人一般由亲朋好友充当,介绍了对方的大致情况后,约好见面的时间、地点,接下来就是男女双方自己沟通了。

  “从婚姻介绍所开设的位置就知道现代人观念的变化了。”温州市婚姻服务业协会秘书长陈成昌说,过去的婚姻介绍所大多开在很隐蔽的小巷子里,市区三官殿巷曾经有一家婚介所是出了名的隐蔽,偏偏人们就喜欢这样,来登记的人生怕被熟人知道,位置越偏的婚介所越受欢迎。“而如今,你看,哪家婚介所不在闹市,并且还要树个大招牌,来登记的人也都大大方方的。”陈成昌认为,婚姻介绍,男女相亲,中介机构提供的只是一个信息,不是介绍“人”,而是介绍这个人的婚姻信息,爱情和幸福还是得靠自己主动去追求的。

  据悉,婚介所还经常组织大型的集体相亲,参加人数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这样的相亲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相亲了。”陈成昌感慨地说。

  相亲流行和民俗有关

  有些人认为相亲就是世俗和功利的,认为是与爱情、自由恋爱背道而驰的,甚至把爱情等同于交易。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相亲有其多面性,并不是单一的。相亲在这现实社会中是有它的可行性的,它作为自由恋爱的补充,无疑是最现实、最快捷、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徐旭东老师把相亲和民俗联系起来,他说在我们如今的社会,热心的人还是比较多,并且把介绍对象看成是对亲人朋友关怀的一种表现,这样一来,相亲就成了很自然的一种方式。

  相亲的方式除面对面交流外,还有的借助电脑网络、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相亲。这还说明,传统的人际关系网络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交友需求,除相亲的途径、方式在变化外,其实质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报记者黄小玲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