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建国南路旧称板儿巷 此地原是木匠一条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04:57 都市快报

  说起建国南路的由来,要追溯到老早以前。

  吴越王时,曾在杭州有两次大的筑城,在王城之外又造了一个城外之城,叫罗城。当时罗城的东面城墙就在现在的建国路上,墙外便是荒郊野地。到了南宋,高宗传位于孝宗,自己退居二线做了太上皇,在建德宫里颐养天年,整天想着怎样玩乐。当时的杭州城里已有宫殿御花园40多处,他又在城东仿西湖造了座东御园,用来养禽畜、莳花草。园里有座“百
花池”,位于现在的建国南路上,所以后来人们也习惯叫建国南路为“百花池上巷”。

  再接着,元代张士诚扩城,把城东三里外的地方统统划入城中,老城墙的旧址从此就成了城内的一条南北要衢。

  明朝的辰光,建国南路早已不再是皇家地盘,一大堆木作坊比邻而居,每天敲打、箍桶声不绝。当时很多杭州人都喜欢赶到城东来买木椅子、饭蒸笼、马桶、吊水桶、碗柜甚至雕花大床。一来二去,建国南路又多了个名字,“板儿巷”。

  那时建国南路非常繁华,周围有许多小支路众星拱月般绕着它。它们的名字,就算你深吸一口气都报不过来,竹椅子弄、小茅衙弄、大茅衙弄、西牌楼、什物库巷、马子弄、斗富一桥弄、建新弄、姚园寺巷、斗富二桥弄、柴弄、河水弄、三昧庵巷、郭东园巷、斗富三桥弄,还有老人弄、金刚寺巷、五福弄、小火把弄……

  这些小支路,大部分在前些年的建国南路拓宽、新建西湖大道、河坊街延伸和旧城改造中消失殆尽,宛如一颗流星滑入历史的天空,再也寻不见了。

  倒是还有一些老房子,主要集中在西湖大道至河坊街段的西侧,还颤巍巍地立着不肯退出历史舞台。老房子里通常有一个木楼梯,窄而陡的那种,一踩上去就吱嘎作响,住在这里的人们上上落落基本上就靠着本能和对环境的熟悉。

  但是,总有一天,老房子里的人们会搬到新居,出入靠电梯,早上再也用不着去倒夜壶。毕竟,怀旧只是一种情绪,对于生活,人们还是喜欢实在、方便的。

  (记者陈奕 都市快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