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金龙”10年创出令业内叹服的佳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09:2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本报讯(记者高晓林通讯员岳振廷)用10年的时间,位于河南新乡的金龙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创造出了一个令业内叹服的佳绩:铜管产量跃居世界同行之首,不仅一举颠覆了洋铜管“独霸”中国市场的格局,而且还逼着他们一次次降下虚高的价格,有的甚至干脆退出了中国市场。

  回顾发展之路,公司董事长李长杰这样总结:“科技是企业的‘心脏’,企业没有‘
心脏’只有死路一条。”

  铜管是制冷企业重要的原材料之一,一台空调大概用4~5公斤的铜管。铜管的质量不仅决定着制冷产品的质量与成本,也决定着制冷产品的工艺水平。铜管的皮薄,才能成本低;内齿丰富,才能散热性好。而达到这两项要求,非得有高精尖技术不可。

  有人把铜管制作的难度比喻为“在米粒上刻字”,是“工业微雕”。正是受技术的制约,1994年以前,中国生产不了高质量的制冷用铜管。国内冰箱、空调生产所需的铜管几乎全部是“洋铜管”,进口铜管长期以虚高的价格垄断着中国市场,死死地卡着国内制冷企业的脖子。

  但这一切都随着金龙的崛起,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从1995年到2004年,金龙的生产规模扩大了27倍,利润增加25倍,“海尔”、“格力”、“美的”、“长虹”、“春兰”等名牌空调、冰箱,50%至80%使用的是金龙铜管;国外在华独资与合资制冷企业,美国、日本、韩国及中东、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制冷企业也在大量使用他们的产品。金龙公司生产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阿联酋、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李长杰常说:“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讲就是技术的竞争。”

  在金龙公司办公大楼前,有两块牌子格外引人注目:一是“中国科学院精密铜管研究中心”;二是“金龙铜管集团博士后流动站”。这两支力量犹如两个擎天大柱,结实地支撑着金龙的技术大厦,使金龙公司站到铜管生产技术开发的最前沿。

  前年,当李长杰决定接收新乡中科院713厂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背上了“大包袱”。但李长杰不这么看,事实也证明了李长杰目光的远大。由713厂转变而来的中科院精密铜管研究中心,不仅成为金龙公司技术开发的保障,还为金龙引进大批的精英人才,帮助金龙与中科院大连金属研究所和国内数十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开发合作关系。

  在招揽精英人才的同时,李长杰毫不放松对自身人才的发现培养。几年来公司先后拿出1000万元奖励厂内各种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人员。目前,金龙公司拥有专利和专有技术20多项。其中四套铜管生产技术标准被列为国家标准,四个系列铜管的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