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增长方式转变破解企业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09:3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工程任务几乎连年饱满,经济效益却逐年下滑。针对近年来出现的经济发展困局,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四公司调整盲目追求外延扩张的发展思路,寻找经济增长速度与生产要素投放的平衡点——

  事件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武新才李义虎)鸡年伊始,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四公司在手工程合同多达24亿元。面对工程足够全公司干两年的景象,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月秋,总经理张少波不仅没有沾沾自喜,反而于近日把所属30多个项目部负责人召集起来,仔细梳理已签合同,并对公司原有的工程质量成本指标、经济效益指标、承揽任务指标等管理文件逐一规范完善,出台了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问责制等新的举措。宁可少承揽工程,但要保证每一个项目盈利,这成为此次该公司规范企业管理的主旨。

  他们之所以仔细梳理已签合同、规范项目管理,是因为近年来吃了接连铺摊子、上项目的亏。一段时间以来,面对国内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情况,四公司难免出现“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式的多承揽项目的思想。但由于项目过多、摊子过大,带来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相对投入不足,加之管理一时不能适应,导致该公司出现了工程任务几乎连年饱满、经济效益却逐年下滑的情况。一时间,竟出现旧的亏损项目还没有清理完,新的亏损工程又出现式的“干的越多亏的越大”的尴尬。

  反思这种企业发展模式,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认识到,以单纯看承揽工程数量多少论英雄的政绩观,是形成这一“围城”的关键。这种做法虽然为公司带来了饱满的工作量,但急剧增长的工程量也带来合同质量不高难以盈利、项目增加过快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无法有效投入的状况。“不盲目追求外延扩张,夯实提高工程管理基础,确保企业健康发展”成为公司的新认识。

  据此思路,从去年开始,他们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在承揽工程上,坚持“三不揽、三慎重”原则,即:对报价低于成本的项目不揽,对资金不到位、还款时间过长的项目不揽,对垫资数额过大的项目不揽;对科技含量和施工难度超出自身能力的项目要慎重,对BOT项目要慎重,对县级政府投资的项目要慎重,以此从源头杜绝“从娘胎里就要亏损”的项目。

  在堵住“亏损源头”的同时,他们眼睛向内,从去年开始首先实行了工程项目风险抵押制度。根据岗位、项目投资规模、工程类别等要素,要求项目管理层向公司交纳数额不等的风险抵押金。项目管理人员顺利完成规定的各项指标,公司将如数返回抵押金,完成合同或超交的实施奖励,反之将受到处罚。今年春节期间,该公司又出台了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问责制办法,从分公司总经理、项目经理,到一般管理人员,人人责任明确,凡事有章可循。

  在组织结构上,他们改变由公司一统管理项目的制度安排,下设了12个分公司分区域实施管理,走专业化道路,形成谁承揽、谁施工、谁负责的责任细分机制。

  以效益为中心而不是以工程数量多少为中心这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效遏制了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精细管理之风逐步形成。去年,云南、重庆有两项上亿元的工程,由于质保金太多,该公司都主动予以放弃。此举,不但没有影响该公司的社会声誉,反而增加了可信度,工程信息、邀请函纷至沓来。这一增长方式的转变,极大地调动起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今年春节项目盈亏兑现时,公司第四分公司经理赵兴存拿到了18万多元的奖金,下属的项目经理杨四龙也拿到了10多万元。而他们施工的工程,合同额仅2000多万元,放在过去看,是个不可能盈利的“瘦活”。这一年,全公司兑现合同风险抵押奖金达485万元,对没有完成指标的处罚了20多万元。昔日那种秋后算账、盈利算个人亏了算公家等“惯例”一扫而光。

  发展模式的转变,正在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四公司结出果实:去年,新上项目开工没有出现亏损,完成在建工程和承揽任务双双突破10亿元大关,经济效益明显回升。今年开局不到3个月,公司就先后在云南、山东等地接连合理中标,总合同额达数亿元,创同期最好水平。

  评说

  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出的甜果

  谋求经济的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离开了这个主题,企业所做的一切将失去意义。然而,如何促进企业的发展,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透过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四公司的这一个案,我们在读出“新上项目开工没有出现亏损,经济效益明显回升”这一结果的同时,也读出了一种发展观变革的深义:

  从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到控制亏损源头,从“饥不择食”到“挑三拣四”,从盈亏无碍到重奖重罚,循着这一变革路径,我们看到的是这里从追求数量到追逐效益这一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这一转变,恰恰契合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们知道,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多寡,将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出与效率。而在生产规模出现快速增长、超越生产要素投入能力时,企业往往要靠大量借贷、低水平用工、粗放管理等应急措施,以有限资源的高消耗来维持扩张。而此种靠“输血式”的“大跃进”发展,很可能因为自身造血功能的低下、欠债过多而难以持久。局部和短期看,将造成“工程任务连年饱满,经济效益却逐年下滑”,长远和全局看,将形成资源浪费、发展粗放,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效能。

  诚然,经济发展需要数量的增长,但不能因此把经济发展简单地等同于数量的增长。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这就是说,适度的快速增长,应当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的增长,是克服单纯追求产值增长的片面性,抑制发展的低水平,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有效利用的增长,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增长,而此,无疑将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四公司这一案例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发展观不是一句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因其博大精深的科学内涵、辩证求是的理论体系,理应成为企业及其社会发展的一种遵循。(凯雁)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