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学生:何时不见“古董”教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09:52 海峡都市报

  N本报记者 李建芳

  本报讯新的《婚姻法》出台有段时间了,但教材《法学基础》中的相关条文却是修改前的。昨日,福大大一学生小吴告诉记者,不少大学教材存在知识老、版本旧的特点。记者昨日调查福州几大高校后发现,大学教材太“老”的现象绝非个别,不少大学生干脆不看教科书。

  旧教材旧知识,制造就业障碍

  许多学生反映说,不少大学教材存在知识老、版本旧的特点,有的教科书版本甚至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简直让人像是看到古董一样。

  江西某高校的大四毕业生小陈来到我省一家电视台实习,可上班第一天,就犯了愁,原来她根本不懂怎么操作电视台的非线编设备。她说:“怎么和学校里学的不一样?”原来她在学校里学的《电视编辑学》已经落伍了,如今的设备早已更新换代,也难怪小陈对着新设备喊冤。

  福建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黄某告诉记者,他的师兄师姐在就业时就遇上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这给就业带来了困难。他说:“我们所学的正是被社会在逐渐淘汰的知识。”为此,他准备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些计算机最新技术。

  一家著名门户网站曾就“你所学的计算机教材对你就业有帮助吗”作过调查,结果34.6%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教材严重滞后于IT技术的发展”,60.1%的学生认为“有一点用,但仅相当于入门教育”。

  大学教材,缘何“老面孔”?

  大学教材缘何老化?福建师范大学教材中心主任虞永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一,大学教师由于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最新教材完全掌握,有时会选用一些相对版本较旧的教材。其二,这是由于出版规律造成的,出版一本书,需要编写、审核、校对、出版、发行等多种手续,这种出版周期就算非常及时,有时也难以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其三,一些边缘学科、冷门学科不受人关注,无人编写,高校只能多年来一直带上“老面孔”上课。

  教材如何,保持“新鲜”

  虞永飞说,为了尽可能让教材“新鲜”,福建师大在探讨一系列措施。比如,学校要求全校选用新教材的比例要达60%,所谓新教材,就是近三年出版的,尤其在信息科学技术方面,对选用新教材的要求就更高;学校还与各大出版社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出版状况。同时,学校每年还拿出一定的额度由各学院自行采购教材。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