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反分裂国家法》与大国棋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10:19 中国台湾网

  中国的《反分裂国家法》已经获得全国人大通过、国家主席签署,成为正式法律。对此各方的反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中表示遗憾和批评的,以及台湾朝野的不同反应和评论。

  美日“不快”不能“反对”

  美国官方和日本官方都对中国的《反分裂国家法》表示了遗憾之意。美国白宫和国务院发言人的口径一致,都对这部法律的通过表示遗憾,认为对台湾海峡形势的稳定与和平没有好处。

  据称美国总统布什对此表示“不快”。首次访问北京的美国国务卿赖斯也声称这部法律“不受欢迎”。日本首相小泉在评论《反分裂国家法》时说﹕“希望双方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共同努力,以免给两岸关系带来负面影响。”日本官房长官细田博之也表态﹕“担心(该法)会对台海的和平与稳定以及两岸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日本一贯坚持反对使用武力的原则,反对使用和平解决以外的任何方式。”

  美日官方的这一反应是不出意料的。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都不可能使用“反对”这样的字眼,因为这是中国的国内法,外国不能反对,反对也没有用。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媒体曲解中国的法制和《反分裂国家法》,这对美国和日本的一些民众会有影响,但是美国和日本官方都明白,不管美国和日本是否“欢迎”,中国的民意决定了此法必然会通过,而且《反分裂国家法》一旦实施,台湾问题无论是在两岸之间,还是在中美日之间,都已经和过去不同了。

  美国和日本最近将“台海和平稳定”作为两国军事同盟的“策略目标”,摆明将台海列为这两国的军事同盟范围,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不立《反分裂国家法》,未来在国际层面处理台湾问题就更被动了。

  中美日之间的关系格局,在国际关系史是前所未有的。美国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中国被公认将是未来的强国,现在的国力在迅速增强,在亚洲的影响也日益扩大。虽然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与美日两国完全不同,但是冷战之后的国际关系格局新的特点是,国际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划分。

  中国分别是美日两国主要的贸易伙伴,这就是冷战时期所没有的现象。固然这种经济关系并不能完全决定双边关系,但是其制约作用却也是完全不能忽视的。

  对美国来说,维护其超级大国的地位、防止其他强国的崛起,自然是其对外关系的首要目标之一,然而目前反恐战争却是美国的最主要战略,与中国对峙并非美国的决策。

  因此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只能继续使用其一贯的两手策略,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同时,在东亚更多地借用日本,以美日军事同盟和日本的惧华心理制约中国,不过底线是防止在东亚发生与中国的军事冲突。不管美国如何试图防止中国成为一个强国,与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为敌,并非美国的国家利益所在。

  利用“台独”抗中国崛起

  日本和美国的情况不同,中日关系与中美关系也不同。日本并不具有与其经济实力相应的国际地位,日本只能在无条件跟随美国的前提下强化自己的国际地位。日本在近代以来首次面临东亚两强并存的态势,日本曾经占领台湾,现在“台独”势力与日本勾结也是明显的,日本试图借助“台独”势力制约中国,属于只能做不能说,尽管如此,这已经使低迷的中日政治关系雪上加霜。但是日本如果采取与中国全面对峙的国策,也将使日本面临难以承受的后果。因此,对中国的《反分裂国家法》,日本只能表示遗憾。然而,也不能不注意日本由“恐中”而凝聚起的非理性民意和日本精英阶层的反中情绪导致中日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美日都不可能公开支持“台独”,而只能利用“台独”。“台独”势力中的极端主义分子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民主”、“住民自决”是与美日相同的价值观,台湾可以成为美日抗中的基地,没有也不想承认国际关系中的大趋势和大格局﹔他们不理解在国际关系的棋局中,“小国”往往只能充当大国的筹码。

  无论如何,《反分裂国家法》今后将成为中国在处理两岸关系和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法律工具,美国、日本和台湾当局都必须面对这一现实。(摘自香港星岛日报;作者:何亮亮)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