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汉大道茶市观潮之二:托起茶农致富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10:43 荆楚网-湖北日报 | ||||||||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吴志远实习生熊星星阳春三月,新茶上市。京汉大道茶市一带,车水马龙,一片繁忙景象。据介绍,交易高峰期,这里每天数万人云集,茶叶日成交量超过10万公斤。来自宜昌、恩施、黄冈、咸宁四大产茶区数十个山区县的新茶,带着沁人心脾的清香,从四面八方走进这座大市场。京汉大道茶市,承载着万千茶农脱贫致富的希望。 “卖茶难”和“买茶难”
湖北茶产业,和山区农民脱贫紧密相联。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李传友分析:省内4条茶叶产业带———鄂东北的大别山地区、鄂西的恩施州各县、鄂西北的十堰山区县以及鄂南的咸宁各县,都是老、少、边、穷的山区。茶叶在这些地区的经济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些地方往往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如何让这些“绿色资源”从大山走出去,卖出好价钱,是当地政府和广大茶农头疼的事情。一方面是“卖茶难”,另一方面又存在“买茶难”。湖北茶叶品质为外地客商所青睐,但产地分散,且交通不便,常常让客商望而却步。1989年就来湖北做茶叶生意的福建老板翁腾达说,以前为了解湖北茶叶的情况,他不得不一个产区一个产区去跑现场,既费时又耗力。京汉大道茶市的兴起,刚好满足了湖北茶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为集中展示全省各类优质茶和汇集全国名茶,提供了一个“大橱窗”。 大市场和大产业 2月21日,恩施市屯堡乡副乡长杨帆兴奋地说:“如今山区茶农只要安心将茶叶种好,将茶园管理好就行了,不再为销售发愁。”前几年他远没有这样超脱。前些年,茶叶销售不畅,该乡茶农一怒之下,纷纷铲掉茶树,毁掉茶园,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全乡茶叶种植面积,一下子从高峰期间的8000亩减少至5000亩。这时,来自京汉大道茶市的茶商柯胜洪,在屯堡乡办起了茶叶加工厂。这个厂年加工茶叶能力超过50000公斤,不仅解决了屯堡乡茶叶的销售难题,还带动了周边乡镇茶叶的销售。一个大茶市的兴起,给山区茶农的经营方式带来巨大变化,改变了以往茶农千家万户闯市场的局面。2月22日,恩施市农业局副局长苏学章回忆了山区人卖茶所经历的艰辛:“以前由于来恩施的外地茶商少,靠加工厂自己加工,然后运到外地销售。结果,不少人在外地上当受骗,茶叶送出去,钱却拿不回。很多加工厂因此不愿意大批量收购鲜叶,导致茶叶销不出。”竹溪县,110000亩茶园每年可生产数百万公斤普通绿茶,由于远离市场,无人去采摘,资源浪费巨大。大量鲜茶无处销,一些农民便将茶叶背到政府门前。无奈之中,茶区的政府只得充当起茶叶销售员,全国各地跑市场,苦不堪言。靠千家万户闯市场,并没有给茶农带来真正的实惠。茶区迫切需要专业的茶商,需要现代化的营销方式。京汉大道茶市兴起之后,各地茶商聚集这里,带来遍布国内外的销售渠道,这正是山区茶农所需要的。一方面外地茶商深入茶区收购茶叶,建立基地,将湖北各地的茶叶销往全国各地,也将鄂茶美名播向四方;另一方面,产区的茶商,也盯住了京汉大道茶市这个大舞台,在这里建立销售根据地。五峰农民王坤芳与武汉市茶叶公司联合建立30000亩名优茶生产基地,每年带动附近乡镇近万农户的茶叶生产,实现产值超过500万元。夷陵区下堡坪乡农民许藤科,依托在京汉大道茶市的两个门市点,年销售茶叶过百吨,占该乡茶叶产量的1/5。英山县在京汉大道茶市举办了第12届“中国英山茶叶节”后,盛况空前,让全国客商了解了英山茶。 换了脑筋挣大钱 京汉大道茶市的建立,给山区带来的不仅仅是茶叶销售的渠道。随着茶市老板的足迹,先进的管理技术、种植模式、生产资金以及新观念也走进穷山僻壤。在恩施市屯堡乡投资建厂的柯胜洪,就是这样一位引路人。他在屯堡乡承包了140亩茶园。刚开始,柯胜洪发现当地茶叶虽然品质很好,但因为粗放管理,加工不精细,好茶叶做不出好茶来。针对这些问题,柯胜洪将外面的制茶先进技术引入屯堡乡,从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都加以严格控制,使效益大幅上升。柯胜洪以采茶为例说:“以前,屯堡乡人采茶,喜欢采大茶叶,如一芽两叶一芽三叶甚至更多。分量是很足,茶叶价格却很低。这样加工出来的茶叶,一公斤只能卖一二十元。”现在,柯胜洪要求严格按一芽一叶采摘,加工出来的茶叶价格立刻成倍增长,一公斤茶叶卖到一百多元甚至更高。脑筋换了,观念变了,山区茶农也找到了致富的新门路。他们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升茶叶品质,增加附加值,收入迅速增长。在夷陵区邓村乡的邓村坪村,去年农民人均茶叶收入达到2000元,全村80%的农户拥有彩色电视机,平均每2户拥有1辆摩托车。茶叶专业乡芭蕉乡,去年人均收入中茶叶收入占了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