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钱养事”——京山农村公益事业服务体系扫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10:43 荆楚网-湖北日报 | ||||||||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罗序文 通讯员李军华 实习生句晔 一 3月12日,陈志银怀揣着农技员聘书,冒着雪花兴冲冲地来到永兴镇报到。这一天,是京山县所有被聘农业种植技术员上岗报到的日子。陈志银等38人奔赴全县14个乡镇,挑起了
二 京山县公益事业服务的机制是:“政府制标,市场运作,合同管理,政府买单,群众认可。”县委书记曹立明解释,各乡镇政府制定本镇公益事业标的,公开招标;县主管部门与中标者签订合同,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服务及其经费进行考核;政府购买的每一件服务,必须由群众签单。服务人员的工资,根据群众签单计算,多劳多得。工资与绩效挂钩,实行目标管理奖惩制和“浮动工资制”。每年服务活动结束,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按实绩分别给予奖惩。京山各乡镇公益事业服务由镇政府和县主管部门双线管理:镇政府组织领导,县主管部门指导监督。县政府与各乡镇、乡镇与各村签订责任状;县主管部门与各服务组织、服务组织与服务人员签订责任状。只要是获得服务资格的人,都可以自行组队参与竞标。3年过渡期内,乡镇招标时,向全县服务组织倾斜,而不仅仅向本镇的服务组织倾斜。刘光瑾说,“我们要将全县的服务组织,尽早培养成市场竞争主体。”刘光瑾认为,服务中心名字的改变,代表着服务人员观念的变化。现在的服务中心,是职能的代名词,不是行政区划的附属单位。他说,以前的宋河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就是宋河镇的管理单位,它不能为别的乡镇服务。现在“宋河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没有了“镇”字,它的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宋河了,而是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我们要提供竞争平台,让他们早点成熟。”曹立明谈到服务管理机制时说,“3年过后再招标,将不会局限在本县了,很可能在荆门市,或者更广的范围。” 三 精干的服务队伍、充足的事业经费、合理的服务机制,推动了京山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京山县农村动物防疫检疫体制改革,被中央领导人誉为“京山模式”。京山农村动物防疫检疫和治病分开,全县防疫检疫率超过95%。很多服务人员办起了实业,有的建了饲料厂,有的开了兽药店,有的办了生猪交易所,有的成了养鸡场老板。以前兽医每人年收入不超过5000元,现在每人年收入不少于8000元,还有人开起了私家车。不仅动物防疫检疫如此,京山的水利、文化等公益事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市场也出现了竞争苗头。宋河农技服务中心已经感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该镇原种子站下岗职工张碧红,自己组织一班人马,成立公司,经营种子农药等,生意非常红火。发展源于改革。2002年,京山开始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历时3年,至今年3月,初步建立起农村公益事业服务体系。曹立明自我评价:京山乡镇事业单位的改革是彻底的改革。所有单位直接转制成民营实体,所有人员全部分流,一次性买断,并办理了养老保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