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登山失踪 上海首支民间救援队赴杭州搜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11:19 东方早报 | ||||||||
杭州“驴友”(网上对户外运动者的昵称)周睿在临安清凉峰失踪已经4天了。他是否还活着?昨天,上海首支民间救援队SIS接到求救信息,组成第7支救援队,于22日晚连夜赶到清凉峰。昨日SIS返回上海,周睿没有找到,但种种迹象表明,他还活着。至昨日,已有杭州、南京各地共6支民间救援队伍和当地警方、村委会共同组建了一个临时的搜救组织进行搜索,共有40名网友和30个村民。但由于清凉峰面积太大,装备不足,人数又远远达不到营救要求。救援中心通过网络紧急招募第7拨搜救志愿者。
SIS救援队立即与杭州方面取得联系,要求成为第7拨搜救志愿队。联系成功后,SIS的总指挥老新电话通知了大河马(拥有普利马一辆)、游侠(拥有猎豹一辆)、AAI(拥有赛欧一辆)、赵烟侠、松涛、可乐、XMAN、自由天使等。当晚19时,10名SIS队员和2名东方早报记者,于当晚冒雨前往清凉峰。到达后经当地救援者分析情况,决定让5名队员留下进行搜救,另5人返回上海。23日清晨6时,上海SIS救援队对所携带装备进行了最后一次检查,3名队员和一名记者每人要配备睡袋、防潮垫、指南针、登山杖、2天的口粮以及2个4人用帐篷。 而另一名队员姚靖留守大本营,负责上海救援队的通讯工作。救援队队员平均每人负重30斤左右。当时的温度为9℃,天气状况良好。 6时20分,上海救援队的赵烟侠、西瓜、可乐及早报记者一行4人在当地一位姓陈的向导的带领下从大本营海拔600米左右的浙川村沿北路迅速向清凉峰进发。 由于昨夜清凉峰降了一场大雪,所以路况很差。当记者一行走到海拔800米左右的时候,气温陡降至0℃左右,雪水和泥浆的混合物铺满了只有不足40厘米宽的林间道路,救援队的行进速度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50度以上的山坡非常陡峭,也给这次搜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SIS救援队4名队员的行进速度只有3.5公里每小时。在行进过程中,救援队员要及时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将行进的路程、海拔以及相关经纬度作相应的表示,并且在岔路口和道路标记比较模糊的地段,使用树枝和随身携带的物品对前进的方向做记号,方便后面的救援队员跟进。 经过2个半小时的跋涉,上午9时10分左右,搜救队到达了一个相对平台,无线电信号良好的海拔1127米的三岔口聚集点,但是同样没有任何搜救工作的突破。在这里,上海救援队给这里留守一夜的搜救同行带来一定的粮食补给,而且遇到了南京平流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4名搜救人员。按照大本营的指示,SIS和南京平流层2支队伍在三岔口待命。 10时20分,由于复杂的地形和突来的大雾,在山中负责搜救的5支救援队伍和浙川村大本营的交流遇到了一定的障碍。上海救援队发挥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作为上海无线电业余协会的专家级别人物,赵烟侠开始通过手中的个人电台完成大本营给与的传输中继信息的任务。 下午2时10分,大本营传来了一些信息,在离三岔口很远的保护站接近原始森林南坡的地方发现了失踪人员的一件雨披和一张使用痕迹很新的防潮垫布。这意味着失踪人员很有可能已经突破保护站,向十八路龙潭景区横向移动。大本营根据这一情况,迅速做出指示,上海救援队和南京救援队向十八路龙潭景区移动,并开始作相应的撤离。 下午4时10分左右,穿过了两条溪流和密集的松林之后,记者一行到达了十八龙潭景区的出口处,可还是没有发现任何线索。 下午5时20分,根据大本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示,上海救援队撤离救援现场回到大本营,和所有搜救人员会合。截至记者发稿时,失踪者“狂风怒海”仍未找到。 实习生 李建新 王严名 早报记者 张丹 徐文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