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博客 也疯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15:00 青年时讯 | ||||||||
□本报记者刘静/文 博客将互联网从一个“信息共享”的时代推进到一个“思想共享”的时代。 博客挑战传统的媒体写作方式,博客写新闻更加个性化,地方化,私语化或者言论更加自由地表达。
博客给体验式写作一个无限私人的空间,无论是思想还是生活的痕迹,博客给了一个平衡——在“安打”的范围内与 他人尽情分享私人生活。 博客如今甚至成为企业高管们和内部员工交流的一个新的渠道,高管们因此甚至开始整个世界交流。 博客的共同特质就是“懂得分享”,他们认为分享是一种乐趣,一种满足。 “博客”,Weblog,或Blog,被方兴东,“博客中国”网站的发起人,翻译成“博客”。 那些写Blog的人,被称为Bloggers。 博客界的头牌当属德吉拉,法新社将他列为“20世纪最具推动力和影响力的10大人物之一”,与CNN创始人泰 德·特纳、电视发明人约翰·拜尔、无线通讯之父马可尼等名人并肩。而他立万的资本仅仅是一个他自己的个人博客网站“德 拉吉报道”(Drudgereport)。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报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丑闻的人。 博拉吉的成功,被认为是博客所代表着的“新闻媒体3.0”的成功:从旧媒体(oldmedia)到新媒体(n ewmedia)到自媒体(wemedia)。 博客兴起于1998年,9·11后在美国风行。据说关于9·11的最精彩的报道并非来自于传统媒体,而是来自 于博客网,这似乎是一种信号——博客网开始真正挑战传统媒体。每个博客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新闻,不再是传统的样式,而是 更加个性化,地方化,私语化或者言论更加自由地表达化,也更多维与多视角。 博客的网络日志,被简单定义为“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 。它是个人生活与网上事件的一种奇妙混合。 博客成为理想主义者与同类交流思想的平台。据说,在中国博客一族中年龄最大的有60多岁,当属倪光南院士和原 四通集团创始人王缉志先生,年纪小的不过才10多岁,那是在老师和父母指导下的博客一族,名曰学生博客。 博客也是成为“小资们”倾吐情愫的理想空间。木子美的个人体验型小说将博客在中国的影响推向极致,她的写作甚 至被放在了中国博客发展史的大事记中。而杨振宁的新夫人据说曾经也“博客”,她将写给杨的情书放在博客网上。 无论如何博客必须是个懂得分享乐趣的人,愿意把他(她)认为最好的或者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奉献给大家。而在这个 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和大家分享。 如今博客成为企业高管们一个与内部交流的新的渠道,甚至和外界以及整个世界开始交流了。 谢耘与博客亲密接触 谢耘,神州数码(中国)公司的副总裁兼技术总监。 谢耘的专栏被挂在中国最大的博客网首页。谢耘将自己职场十年的经历写了近17万字并在博客网上陆续刊出。谢耘 说,“做博客的最大好处就是与人分享。”谢耘在网上留下了自己的邮箱地址,于是每天都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人给他写信。 “给我写信最多的还是大学里的学生,当然也有我的员工还有我曾经的同事。”谢耘说,谢耘很认真地读每一封信, 并且认真回复。 在谢耘的眼里现代的大学生并不应该全部被定义为“物质”的,“他们中很多都是理想主义者,在他们的信中就可以 感受到。” 有的大学生在信中写道:“你的经历让我对现实和理想有了很多的认识”,“您的职场十年给了我很多的启发”等等 ,所有这些简短的回应都让谢耘感到欣慰。 谢耘每年都会给员工做培训,谢耘总喜欢用自己亲历的事情作为每一次讲课的素材,“因为我相信,道理是从实际中 来的,不是空想出来的。”很多当时的“即兴”谢耘自己事后都会忘了。于是谢耘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为什么不把它写下 来呢?” “所有这些都是我的亲历,所以中间不免涉及很多当事人,如果用的是真名,我就会去征求别人的意见,大部分都用 的是假名。” 谢耘每一篇的文章后都有大量的跟帖,谢耘的写作得到了肯定,谢耘笑着说:其实中学时候我学得最差的就是语文了 。作为清华大学理工科的硕士,谢耘很有心得地说:现在看起来我还有点驾御文字的天赋。 博客的特点就是个人化,耐读。谢耘没有受过文字训练的“先天不足”倒正是应合了博客的特性,而真实、诚恳构成 了耐读的前提。 谢耘说:“我是诚恳地写作。”有一朋友在读了他的文章后这样写道:“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虽然我们可能是 一些注定会被历史忘掉的人,不过每个人因为职业选择和非职业的选择形成的人生波澜,其实和那些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并没有 什么太大的区别,一花一世界,古代故事中的生死其实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不过换了另一副面貌,即使是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纠 葛也有人生大义存焉。人总是在不断反省的思维习惯下才会记录下那些对自己最触动最深刻的事件和人,从书稿中看出你不愿 意浪费任何一个生命细节,也诚恳地记录下自己的获得,只有诚恳的前提才谈得上分享。我相信你的读者都会感受到分享的巨 大快慰。” 谢耘的许多员工也给他发邮件,或者直接走到谢耘的面前说上两句“读后感”,“被大家最为肯定的就是真实”,谢 耘说,“反正是没有批评的,可能是反面的声音就不和我说了吧。” 其实在网上也有批评的语言,比如很多人认为谢耘写作的前半部分很知性也很感性,而后面就有点写自传的意思了, 写作趋于公式化。 谢耘说,这完全是因为“真实”,因为“真实”,所以放在网上与大家分享的时候作了大量的删节,将写作的本来面 目打乱。 远在美国的朋友也给谢耘发来邮件,“我们曾经一起在美国共事过,只是后来她留在那里读书了,其实她也是文中的 当事人。她很喜欢我的写作。” 谢耘充分享受作为博客交流的幸福。 很多的博客都经过了从网络出版到传统的印刷出版的过程,谢耘的《我的职场十年》也正在酝酿之中,谢并不把自己 的十年职场看成是成功的十年,但却是生命中的一种收获,人生中宝贵的经历。“我愿意与人分享,也许能给其他人有所帮助 ,这也算是我对社会的贡献吧。” 国外高管也博客 “企业高管也博客”在国外遭遇更多的还是戏弄,最近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评论,题目大意就是《高管写博 客,省省吧》。 首先遭贬的是波音公司副总裁兰迪·贝斯勒所发布的兰迪日志。“每次推出新机型,总是激动人心的一件事,因为这 种事情在业内并不是经常发生。这对我们的员工来说,更是激动人心的大事,因为这些神奇的机器毕竟是他们造出来的。”这 是兰迪最近的一篇日志。 “还有,今年出来的777-200LR机型有些很酷的特征。”显然,有人曾经告诉他,读博客的不乏时尚人士, 所以他就相应调整了自己的文笔特点。不过这种建议纯粹是馊主意,其结果是他的博客风格很不协调,不伦不类。 惠普公司高级副总裁里奇·马赛罗的博客还有些希望。至少,他知道博客应该有些个人思想。在他的老板卡莉·费奥 瑞纳被炒鱿鱼之前,他记录了这样的思考:“上周很不错,让我想到我一直以来都秉持的一个信念,那就是我们都是米开朗琪 罗。有时候我们不喜欢说我们的工作有艺术性,当然我们也太谦虚,不愿意把自己和米开朗琪罗划等号,不过我相信我们就是 米开朗琪罗。” 72岁的通用汽车副董事长鲍勃·鲁茨被认为是真正在博客的高层主管。虽然他的个人写作上面全都是不同型号的汽 车。他在博客时宣传他的SAAB新车的好处,煞有介事。更重要的是他请人评论。一天之内,就出现了20条长长的回复, 很多是批评的言论。所有这些都贴在通用汽车的网站上,谁都可以看到。有人戏言,这个老头在做公司PR的工作,这一点, 他已经得到了老板的肯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