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网上曝光台:察右中旗金盆乡:昔日遍地掘金 今朝举家外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20:12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金盆3月24日消息(记者那森宝音/乌兰察布电台记者护群、高战平)位于呼(市)集(宁)公路中段的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金盆乡,素以盛产黄金享誉区内外。早在1969年10月,由于受“有水快流、强化开采”指导思想的影响,采掘无序,耕地、林地、滩地被大量征用,自然环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进入上世纪90年代,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万多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人均收入不到800元,生计难以维持,有不少农民举家外迁。人为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了惨痛的回报。

  2002年,察哈尔右翼中旗旗委、政府开始了整地复垦工作,由于资金匮乏,复垦工作时断时续,进展缓慢。为此,乌兰察布盟市把金盆乡列入土地开发重点项目之一,争取得到国家投资,尽快使金盆乡恢复生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提起察右中旗金盆乡,在全区乃至于全国都是个有名的地方。这里盛产黄金,不仅含金品味高,而且产量也丰富。1969年10月,地质部门在这里进行探矿性开采,很快探明和确定金盆乡具有丰富的储金量。这样,一个大面积人海开采沙金的序幕由此拉开。

  当时,国家对开发矿产资源没有一个科学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坚持“有水快流、强化开采”指导思想,导致全国许多地方开采无序,资源极度浪费。察右中旗金盆乡也不例外,也为今后的地方经济发展埋下了祸根。开采最盛时期,金盆乡先后有8个国营企业常驻在金盆乡挖掘开采,全旗24个社办企业也占有一席之地,开采人数最多时竟达5万之众!矿面上人头攒动、机声隆隆,呈现出一幅千军万马战犹酣的壮观画面。据了解,有一位农民一次性购买了四台拖拉机,夜以继日地疯狂采掘。

  到1985年,金盆乡跻身于年产黄金两万两的全国乡之一,连续三年获此殊荣,受到国家冶金工业部的通报嘉奖。金盆乡沙金开采30年来,累计向国家交售成品金8、07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带来了惨痛的回报。平整的耕地、滩地大量被征用,树木被毁坏。开采土地面积达到3、3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达1、8万亩。良好的自然环境遭到空前的人为洗劫,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万多亩,涉及到全乡7个行政村镇5040人。

  金盆乡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每到雨季,上百吨泥沙冲向黄河下游,不仅给当地群众生活造成危害,而且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隐患。由于采金征用耕地,而又未得到及时复垦,造成耕地严重不足,人均耕地由原来的7亩锐减到不足一亩,农民生活陷入困顿,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导致1、37万人举家外迁。

  金盆乡大珠莫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张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道:“一个曾经在全盟最富裕的乡十多年后沦为了贫困乡,变化之大令人不可思议,又难以接受。究其根源,最大的原因就是无序开采造成的。在此期间,不少有识之士,包括市、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上书有关部门,要求重现金盆乡的原貌,采取措施,彻底扭转只注重眼前利益的做法,希望被破坏的耕地得到平整复垦,得到持续发展,以此来造福子孙后代。”

  最近,记者随乌兰察布市政协组织的考察团到金盆乡采访。映入眼帘的是高低不平、满面疮痍的场景,堆积的沙石高达10多米,一堆堆像隆起的山丘,挖掘后留下的大坑比比皆是,蓄满了污水,最深的坑达五、六米深。原有20多户人家的村庄,只剩下七、八户,迁走的农户把自己的房门屋窗都拿砖头堵死,还的屋舍仅剩下残垣断壁。

  在通往乡政府的路上,我们仍能看到零星的农民在淘金。同行的王乡长告诉记者,金盆乡到1996年,沙金已经挖掘殆尽,资源枯竭。这些农民也只是在原有的沙石里再筛选沙金,干上一天也淘不出多少。

  从1996年以来,察右中旗旗委、政府多方调研,努力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和途径,对该乡作出了恢复植被、开展复垦的初步方案,并在2002年开始实施。旗政府每亩补贴200元,群众自筹200元。由乡政府组织实施,共投入资金34、4万元,完成首批复垦面积860亩,国家退耕还林在开采区完成2190亩。复垦土地、生态恢复取得了一定成效。居住在这里的农民又看到了希望。

  由于该旗财政资金十分紧张,年财政收入仅为四、五千万元,再加上被破坏的耕地面积太大,复垦时断时续,进度缓慢。2002年复垦还欠工程款8万元,2003年因资金不足被迫中止。

  察右中旗政府副旗长布仁认为,目前最大大问题就是资金短缺。根据复垦项目建设规模,总投入需12216万元,资金的来源主要以国家投入和地方配套,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预计国家投入专项资金1亿元。乌兰察布市在去年将此项目列为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之一,并申报自治区政府,积极争取国家立项投资,尽快改变金盆乡生态恶性循环的现状。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给金盆乡增加收入1196万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通过项目的有效实施,金盆乡的生存和生活环境会明显改善,外迁的移民将会陆续返回故里,为创造秀美山川发挥作用。

  金盆乡的惨痛教训,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后在开发土地和利用矿产资源时,一定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开发矿产资源,对开发的国土资源做好回添复垦。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可持续经济,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再不能走“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等竭泽而渔、殃及子孙、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老路了。来源:中国广播网责编:王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