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民工的榜样——追记舍己救人的河南籍农民工李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6日04:49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二月的浙江,越山俯首,瓯水吞声。

  二月的温州,风沉云重,万人动容。

  这一切,竟缘于一个外来民工的去世;

  这一切,全因为一个平民英雄的牺牲。

  2月20日下午,金(华)温(州)铁路温州市黄龙段马坑隧道口。那是何等悲壮的一幕:为了从车轮下救出两个惊慌失措的幼童,过路的河南商丘籍民工李学生奋不顾身地冲上铁轨,用36岁年轻的生命换回了另一个幼小的生命。

  英雄的灵魂,在火车撕心裂肺的刹车声中完成了庄严的升腾。

  2月28日上午。温州市殡仪馆。又是何等感人的场景:在安放烈士遗体的水晶棺前,烈士救下的幼童小瞿抹着擦不干的泪水,烈士遗孤李敏呼唤“爸爸”、“爸爸”的哭声;英雄亲人念悼词时哽咽的语调,温州市委副书记和数百名群众那一双双潮湿的眼睛。

  英雄的音容,在哀怨低回的音乐声里化作了圣洁的永恒。

  在此后的几天里,记者沿着英雄的足迹去追寻,去探究,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外出务工者,何以能在社会、道德、风尚的范畴,给人以如此巨大的震撼,何以能在人生、人格、人性的层面给人以如此强烈的震动。

  当真诚充盈了一个人的心智,他就是再卑微,也一样尊贵。李学生的诚,就像中原大地的黄牛,只需些微的草料,就可以千里负重,不使一点儿假劲儿,不偷半点儿空闲,执着前行。

  李学生的家乡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乡中华楼村,是全区最穷的村子。学生自幼家境十分贫寒,为了照顾久病的母亲和供养弟弟上学,很早就辍学务农。在母亲去世后,十几岁的他,便和父亲一起分担起家庭的重担。“这是个苦命的孩子,也是个实诚、勤敬的孩子,没有半点儿虚心眼儿”。说到李学生,中华楼村的张乾秀大娘老泪纵横:“多好的孩子啊,咋会走到我前头哩!我一直把他当自家的孩子带,看着他长大。”

  乡亲们说,面对这样的穷家、穷村、穷日子,倔强的李学生,没有屈服和沉沦。“树挪死,人挪活,活人不能叫尿憋死,出去要能闯条路,回来再刨这个穷根。”他终于在苦撑了几年之后,背起简单的行囊,离开中华楼村,融入了打工者的人流,开始了艰难的命运抗争。

  在北京西客站磨练了一年之后,1997年10月,李学生只身来到了市场经济发达、个体企业密集的城市温州,到鹿城区个体企业金有利鞋厂当了一名学徒。这一干就是8个年头。

  “打工就要像个打工的样子,干啥务啥,学啥精啥,就得像给自家干活一样,不能使假、偷懒,要对得起工资,对得起良心。”李学生常跟工友们说这话。凭着这样的工作态度,李学生勤奋学习,技术精益求精,很快就从徒弟熬成了师傅,而且上下工序样样精通,成了全厂为数不多的多面手。

  “学生人诚实,能吃苦,也很勤快好学,有活不用叫,他自己就会找着干。”来厂工作16年,曾经带过李学生的师傅徐祖珍对记者说:“在技术上,我当过他的师傅,在做人上,他是我永远的老师。他是我们打工者的榜样。对他的死,我们真的很惋惜。”

  “李学生的真诚很金贵,人格更无价。我们的情谊像朋友,更像兄弟。8年来,我们一直朝夕相处,无话不谈。”金有利鞋厂的老板程定华一脸无奈,两眼酸楚:“真的,我为他惋惜,为他心痛,他死后的几天里,我连饭都吃不下。我一直在想,像李学生这样的好人为啥不长寿呢?”

  他讲述了李学生两件事。1998年10月29日晚上,厂子突发火灾,火势异常凶猛,在场的工人都被吓愣了。李学生把衣服浸湿,往头上一顶,率先冲进了火海,抢出了易燃的橡胶原料,又几番进去抱出几只生产用的煤气罐,避免了更为严重的爆炸后果。事后,程定华让李学生看管满院子的物品器材,他在院里的一辆汽车里一住就是2个月,风刮日晒,蚊虫叮咬,没有叫过一声苦,厂里没丢失一样东西。

  1999年台风、暴雨袭击温州,由于洪水来得突然,大家还来不及转移物品,大水便灌进了厂房。还是李学生最先冲进仓库,抢救原料和机器,一趟一趟,不曾歇息。那劲头,就像是对待自家的东西,抢出来一样是一样,为厂里尽量减少损失。“这个年头,这样忠诚可靠,没有二心的人往哪里去找啊!”

  之后,程定华便提拔他当了车间管理员,后来又让他兼任工厂的门卫,负责全厂安全保卫、进货出货、人员接待等多项杂务。由于他管的事多,人们就戏称他“李科长”,说国外有个“全斗焕”,金有利有个“全都管”。

  为了履行职责,看管好厂子,李学生自然很经心。来厂打工8年,只回过4次家。老板和员工都知道,他不光是为了省路费,更多是因为过节、农忙时厂子缺人手,怕出事,他不忍心请假。有时,老板催他回家他也不走。所以,有了李学生这个“全都管”,程定华只要一离厂,不管出差走多远,多少天,都非常放心。“他把工厂当成家,把我当兄弟,把温州当第二故乡,我把厂子撂给他,等于交给了亲兄弟,有啥牵挂的?”

  对于老板的信任,李学生也曾对老乡说过:“现在人与人之间缺诚信,可咱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只要咱心底诚实,人站得板正,活干得棱正,谁都不会看低了咱。”

  诚实的李学生在用无言的行动来演绎人生的证明。

  正是凭着这一点,李学生身处草根阶层,敢于直面人生,面对29岁才结婚,31岁又丧妻,还得抚养1岁幼女的沉重压力,依然保持豁达乐观、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劳动换取报酬,以真诚赢得尊重,不向贫穷和不幸低头,不向苦难和坎坷屈服。那只廉价的“随身听”,多年来不断丰富着他的精神家园,始终伴随他忧乐相掺的日子:一曲《望故乡》、《离家的孩子》是他的最爱,时常抚慰着他这个异乡谋生者的心境。

  正是凭着这一点,李学生赢得了生前身后的许多尊崇和殊荣。且不说社会方面的那很多很多的褒奖和抚恤,仅是金有利鞋厂,为集中精力操办他的后事,老板把厂子都停了工,所有工友为此忙前跑后。感念他的忠诚和情谊,程定华一再表示,只要学生的父亲同意,他愿意将他的遗孤李敏收为义女,独自承担抚养到长大成人的责任。“决不能让英雄流血,后代流泪!”

  当善良铸就了一个人的品格,他就是再渺小,也一样高尚。李学生的善,就像家乡门前无言的小河,河边的小树,树下的小草,总在人渴倦潦倒的时候,施予尽其所能的抚慰。

  “李学生生就是个热心人,软心人,长着一副菩萨心肠,自己的日子艰难得不行,还总是想着别人,尽力帮着别人。”无论是他村里的邻居,还是同在异乡务工的老乡都这样说。

  在豫东落后的农区,小麦收成的好坏,对于既是口粮,又是主要现金收入的农家来说至关重要。然而那次,李学生为了帮助年老体弱的邻居雨中夺粮,竟淋坏了自家一季的小麦。

  那是一个暴雨即将来临的傍晚,父亲李洪深让刚刚从温州回来、还没有来得及吃饭的学生赶紧去麦场抢收白天摊晒的小麦。然而,直到大雨落下来,父亲也没见到学生的身影,眼睁睁看着自家的麦子被淋得透湿,李洪深非常心疼,平生第一次骂他“混球”!事后才知道,李学生得知邻居李洪才当时不在家,老伴手脚不方便,就去帮他们收麦子,结果晚了一步。风雨中,当李学生气喘吁吁地赶来说明真相时,父亲的眼泪流了下来。

  还是这次麦收请假回家,听说村民李学彬因为路滑、车坏、缺人手,西瓜泡在地里卖不掉,李学生就主动帮助他摘瓜,修理小四轮,而后花了整整3天时间,起早贪黑到十几公里外的集镇去叫卖,总算让李学彬一季子种瓜的心血没有白费。

  仍是这次麦收请假回家,他又像往常一样,把从厂里带回来的十几双休闲鞋,一一送给村里的老少爷儿们,依然是分文不收。有人说,你买的尽管是出厂价,便宜,但那毕竟是你省吃俭用挣的辛苦钱,何况你家上有老下有小日子也不易。李学生总说,“正因为大家都不易,才更需要互相帮着点儿”。“我就这点儿能耐,算给老少爷儿们尽点儿孝心吧”。

  说到李学生的善良和孝顺,父亲李洪深的泪水咋也憋不住:“这孩子的心太好了!”

  那是1983年的秋天,学生卧床不起的母亲病情越来越严重,家里为给她看病已经变卖了所有的值钱东西,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突然有一天,母亲肝疼难忍大哭起来,学生问她咋啦,她说:“娘想吃肉。”学生的泪水夺眶而出,说:“管,我现在去给你买肉。”母亲说:“娘知道连买药都没钱了,说说算了。”“谁说的,有钱。”

  李学生出门后就失声痛哭。他原本真有10块钱,那是他头天上学在路上捡的,犹豫了一整夜,想到失主的心情,学校的教育,当天刚刚上交到老师那里。于是,他只好再次从邻居那儿借了钱,买回来一斤肉。等肉做好端给娘时,娘说啥也不吃了。“你从哪儿弄的钱?咱穷死也不能偷人家。”直到父亲出面作证确实是借的,母亲才同意吃一半,让学生吃一半。她知道,因为她的病,全家有好长时间没动荤腥了。学生实在拗不过,就佯装外面有人叫他,端着碗跑了出去。第二天,他把头天自己一块也没吃的半碗肉菜热了热,又端给了娘,哄她说是头天买的肉多,分作两顿吃。“学生对爹娘的孝顺是一百成的,那是远近出名的孝子。”李洪深擦着红肿的眼睛说。

  其实,远近出名的又何止是学生孝顺的这一面?在学生牺牲后的一天,邻村客运专业户王胜伟找到了学生的父亲,满眼是擦不干的泪水。“大爷,您知道吗?我这车上可有学生兄弟借给我的2000块钱呐!要不是他帮助,我咋能买得成车,咋有今天的好日子!”他告诉李洪深,过去他和学生一起都在温州打工,两年前,他想筹钱买辆面包车跑客运,就差2000块钱凑不齐。学生知道后,就紧紧手借给了他,当时连个借条也没打。由于急着先还别人的,这笔账至今还欠着。“我知道学生这人心好,他眼里都是好人,肯定没有记底子,我不说谁也不会知道,这就赶紧跟您说明了,这笔良心账,我今秋一定全还上!”

  人们在说,一个异乡谋生、自顾尚且不暇的打工者,能有多大的能耐去帮助别人?又有多大实力去奉献社会?事实上,李学生一直在尽力而为。

  他要用微薄的奉献来进行人格的证明。

  “当时我真是百感交集,愧疚难当啊!”中华楼村村支书李学仙跟记者证实了这样一件事:前年,李学生得知村里小学危房改造因缺钱陷入停顿,就给父亲打电话问:“您手头还有多少钱?”“父亲说加上你刚捎来的不到900块。”“村里小学房子快塌了,你拿800块钱交给村里建房子,等我下月发工资了再给你寄点儿。”见父亲这边半天没吱声,他又说:“我小时候没有上成学,不能再让孩子们也这样,一个蛤蟆四两力,咱尽点儿心意吧!”

  李学仙说,就在学生最后一次回家时,还跟他说想为村里发展出点儿力。他说,“咱村的路太差了,一下雨啥也运不出去,得想法儿把路修好点儿。我要是挣住了钱,我一定自己来修!”“看看人家江浙一带,咱们真是太穷了。回到厂里我跟老板说说,争取他来中华楼村投资办鞋厂,把咱村里经济带起来,让老少爷儿们都能挣工资,有事干,有钱花。”记者看到,面前的李学仙满脸愧疚,双眼潮湿:“善良总该有个善报啊,老天为啥这样不公?!”

  当仁爱填满了一个人的灵魂,他就是再贫寒,也一样富有。李学生的爱,就像豫东平原的黄土那样质朴,那样厚重,那样慷慨。质朴到没有一丝做作,慷慨到没有任何保留。

  “我一生都忘不了李学生的恩情,没有他的爱护、鼓励和帮助,绝对没有我的今天。”李西团是李学生的同村,1999年通过李学生的介绍来到温州打工。13岁时,李西团的父亲去世了,接着母亲另嫁他人,不久弟弟也死了。“当时真的没法活下去,哪里还有路走?”

  李西团仰天长吸一口气,试图咽下满眼的泪水,可他没有成功。“我们都有相同的命运,一样的家境,都处在社会的一个层面,所以格外投缘。对我来说,他是大哥,是父亲,更是知心朋友。刚来时,帮我找工作,教我学技术,总在生活接济不上时,三十、五十地给我。真的,他的关爱没条件,没界限,从不要求回报。”

  李西团说,他现在已经成了家,有个小女儿,自己开“摩的”,妻子经营小杂货,每天都有百十来块钱的赚头,生活还算美满。听到李学生的噩耗,他整整哭了一夜。李西团还说,李学生特别顾群儿,特别仁义、厚道。这些年来,光是他介绍到温州打工的村里村外的老乡就有四五十人。而且个个都在经济上或多或少得到过他的接济,不少人都在找不到工作时到他那里吃住。因此,老乡们一见他,就说俏皮话:“到了温州找学生,管吃管住管找工。”

  “其实,他对谁都挺关照。”老乡李权威、李怀亮、王留安跟记者说。那年,四川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来厂里找他哥哥,但他哥已经离开了这个厂,不知去向。小孩既找不到人,又花完了钱,难为得哭了起来。是李学生暂时收留了他,让他和自己一起吃住,并四处打听他哥哥的下落。一个多月后,由于实在找不到人,李学生就给他买了回家的车票,并送了一百多块钱的盘缠。

  “要知道,在我们打工族这个圈子里,百儿八十块钱的周济,对双方来说都很是一回事儿。李学生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牌,生活非常节俭,常常白米咸菜凑合,连肉都舍不得吃,可对别人他却很慷慨。他挣的那点儿血汗钱,除了养家糊口,就是救急解困帮助人。干了8年,直到他去世,也只有几千块钱的存款!”

  只有心怀仁爱的贫者,才会如此富有。

  只有精神境界的富者,才会如此慷慨。

  富有到可以无休止地给予,慷慨到以生命赐人以生命!

  戚云芝大娘是李学生的同村邻居,采访时她一直央求记者:“好好写写学生吧,让全国都颂扬这个好人。没有他我们母子俩早都烧成了灰。”还是在李学生14岁的时候,是个冬天的清晨。正做早饭的戚云芝听到孩子哭闹,就放下活计去哄孩子,由于头天农活劳累,哄着哄着母子俩都睡着了,浑然不知火已烧干了锅,烧着了灶前的柴火,很快蔓延成熊熊大火。上学路过门前的李学生发现了火情,便冲进大火喊着找人,将她们母子摇醒后,拽着就往门外跑。人刚出来,大火就烧垮了屋门。

  “加上你们娘儿俩,光咱这村里他就救过4条人命!”说起李学生的事迹,乡亲们似有太多的话题。1989年6月16日,当时8岁的李超到村东头的大塘里洗澡,刚往里一走,便突然沉了下去,半天不见出来。同去的几个孩子吓得哇哇大哭。闻讯赶来的几位村民显然有些犹豫:谁都知道大塘春天时刚刚淘过泥沙,里头大坑连大坑,足有1丈多深。李学生来了,没有片刻的迟疑,纵身塘里摸了几个上下,终于把快要淹死的小李超推上岸来。而自己由于腿抽筋,也沉下去喝了不少水,在大伙的帮助下,才摆脱了死神的纠缠。

  没多久,还是这个水塘,还是他这个主角,重演了同样惊险的一幕:不到3岁的李小伟随洗衣服的奶奶到塘边玩耍,不慎滑入塘中。在不远处干活的李学生听到奶奶的呼喊,并没有记取上次自己差点被淹死的“教训”,又一次义无反顾地跃入水中,几经潜捞,终于救起了本无生还机会的又一条生命。

  镜头不由自主地回到了2005年2月20日那个下午。

  4岁女孩彭媛媛和8岁男孩小瞿正在铁轨上玩耍,急促的火车汽笛声使两个小孩惊慌失措,呆立不动。就在悲剧即将发生的瞬间,过路的李学生箭一样冲上铁路,抓住小瞿甩到路旁,接着又返身冲到另一侧去营救较远的媛媛。就在李学生刚抓到小媛媛的瞬间,带着巨大惯性的火车撞飞了他俩。小媛媛当场罹难,李学生壮烈牺牲,小男孩保住了性命。

  他完全可以顿住脚步,判断一下火车的距离和速度,可他没有!“他像秒针义无反顾地,冲向下一秒那样坚定”!他完全可以,在救下第一个孩子后,顿住脚步,评估一下再次救人的风险和可能,可他没有!诚如诗人王怀让的诗赋:“还是秒针的义无反顾,还是冲向下一秒的无比坚定。”

  借着爱的力量惯性,他用鲜血和生命完成了一次人性的证明。

  “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能向人伸出一千只帮扶的手;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只帮扶的手伸向你!”李学生的壮举和壮举引起的反响,为春晚舞蹈节目《千手观音》的这句著名的编导语作了最好的诠释。

  他身后,社会向他家人伸出的何止是一千只帮扶的手!他身后,爱心在传递,美德在互动。人们在重新审视“中国农民工”这个词汇,人们从社会、道德、风尚的范畴,从人生、人格、人性的层面重新掂量“农民工”这个劳动者大军,在构筑和谐社会这个宏伟工程中的历史分量。②6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