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还有多少名牌可以信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6日08:01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我们身边原本充满许多看不见的危险,如今有幸被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见了,而且就在餐桌上,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自食品、日用品等领域的质量危险问题,在公众的视野中成为了一个日渐喧嚣的话题。

  从被指涉嫌含有液化石蜡油的强生婴儿油,到被测出氟化物超标6倍的立顿红茶,近日,一批知名品牌频频“出事”。大品牌尚且如此,那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食品或生活用品
是安全的?如何运用更为合理的监管体系,来为百姓的日常吃喝用负责?昨日,记者就此对话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省科技顾问团顾问魏夕和和省社科院社科所副所长胡光伟。

  老百姓不要谈之色变

  时政会客厅:先是强生婴儿油涉嫌,紧接着立顿红茶又出现问题,我省对食品和日用品安全的监管措施如何?

  魏夕和:近段时间以来,接二连三的食品及一些日用品安全问题再度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这些事件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食品药品、质监、工商、卫生等执法部门正大力排查和监管。老百姓要对此科学认识、理性对待,既不要掉以轻心,也不要谈之色变。

  食品安全是人类面对的一个永恒课题,从理论上讲,要减轻或消除食品中的污染,首先必须营造一个洁净的、无污染的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系的环境质量,但食品受到污染的可能性随时都存在;随着食品生产的机械化和集中化,以及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会不断出现。但我省近几年经过职能部门的严管严抓,总的形势是好的,食品安全水平在逐渐提高。

  食品难摆脱商品经济规则

  时政会客厅:有关专家说,“食品恐怖主义”正威胁市民的说法不是耸人听闻了,追究其原因,人们往往在责怪有关部门执法不力、监管不严的同时,忽略了一个常识性问题,那就是食品也是商品,很难摆脱商品经济规则的支配,您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魏夕和:的确如此,食品也是商品,很难摆脱商品经济规则的支配。一些不法老板、厂家和商家由于受利益的竞争和驱动,想方设法去造假、掺假,去节约成本追求最大利润。因此,职能部门还将进一步加大对那些不法厂家和商家的打击力度,确保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日子好了食品问题就突出了

  时政会客厅:为什么我们的商业更发达了,而问题产品却给人一种层出不穷的感觉?

  胡光伟:出现这种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过去我们的生活水平不高,这方面的问题被长期忽略,而现在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老百姓自己对涉及到身体健康或生命安全的问题食品用品更关注了;另一方面,我们的监管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让企业产品在生产或者其他更早的环节就能被查出处理。如果在原料采购、产品出厂前的检测检验方面建立了安全网络,走近消费者身边的问题产品就会越来越少。

  魏夕和:食品安全问题成了社会热点问题,是食品本来属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过去,食品的量都没有得到解决,何谈质量安全问题?就像没解决好温饱何谈生活质量?因此,发展经济是解决食品安全最本质的手段。打个比方说,在高档酒楼吃饭,就很难喝到劣质酒、吃到劣质菜,在“苍蝇馆子”就很难说了。

  还有多少名牌可以信赖?

  时政会客厅:但是这次,人们恰恰就像在高档酒楼吃到了劣质菜。出“问题”的产品正是“名牌产品”。怎样的产品才能是“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它们既然是“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为何还会出事?我省怎样特别加强对这些“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的监管?

  魏夕和:这可能是体制上还存在问题,没有既定的标准。有关专家在报告中指出有五个环节还存在着问题:上市食品超标问题依然存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缺失、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够完善、食品流通检测及环保体系仍不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比如一个产品销售到欧洲没有问题,而按照国内的标准反而有问题。

  所谓“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是有关部门评定的,有全国的,有地方的,但其期限都是有限的,不是永远都是“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比如我省的“名牌产品”就是2年内检测、评定一次。按有关规定,如果发现超期使用“名牌产品”或“免检产品”称号,职能部门会加倍严惩,企业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再说,这些企业一般都是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诚信体系,也很少去冒险。

  食品监管遭遇法律法规盲点

  时政会客厅:我国虽然出台《食品卫生法》,但还没有《食品安全法》,您认为在加强对食品监管中存在法律法规盲点吗?

  魏夕和:是的,《食品卫生法》是1995年出台的,显然已经很滞后;食品由于种类繁多,体系庞大,安全水平交叉复杂,出台《食品安全法》也不是三五年内的事情。没有法律依据,在监管执法中有时自然就会很棘手,这是个现实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让问题产品信息透明发布

  记者:问题产品被测出以后,是否应该有一个部门,通过公开渠道来发布呢?

  胡光伟:这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现代社会,一个城市的产品完全可以流通到另一个城市,也可以从城市流向农村,从农村流向城市,问题产品出现后,政府部门有责任将信息通过相应固定的渠道和形式告知大众。比如由当地食品安全部门在媒体上定期对出现的问题食品、用品予以披露等。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更知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合格的产品提供给市场。

  目前,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在发布产品质量有关的消息时,往往是语焉不详,说到企业名称时就是某企业,说到产品就是某产品,这对消费者实际上起不到任何警示作用,很难说不是潜规则在起作用。

  相互协调才能形成执法合力

  时政会客厅:在对食品的具体监管中需要联合执法,由于政出多门,常出现要么不抓,要么一起抓的尴尬,使得执法力度受到牵制,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魏夕和:由于分工不同,时间上交叉,在执法中各个执法部门形成合力还有很大空间,质监管生产,工商管流通,农业管种植养殖,卫生管餐饮、食品卫生,但执法中难免出现交叉,还可能出现执法“死角”。

  时政会客厅:应该如何改进管理体制,以避免造成监管责任的不明确或推诿扯皮?

  胡光伟: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有效监管的前提必须是责任明确和惩治到位。人人管极容易造成人人不管,容易出成绩的事大家抢着干,麻烦的事大家都想别人出面,安全问题出事了,谁都可以推卸责任。对企业而言,眼花缭乱的收费项目和多头的管理部门,也造成了企业负担重,无所适从的状况。这方面,其实可以借鉴城管的管理模式,让一些“婆婆”走开,让少数的“婆婆”统一监管,其他部门在背后提供一些技术支持。

  魏夕和:我省去年成立了由卫生、质监、食品药品、工商等22个部门组建的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由省领导亲自挂帅协调,就是这个目的,只有各个部门分工负责、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让一些不法分子没有空子钻。只有大家齐心协力,这些食品、日用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