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杂毛"之诉烽烟四起 谁有权鉴定"杂毛"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7日09:56 法制日报

  谁有权鉴定“杂毛”鸡

  本报记者 孟绍群

  “杂毛”之诉烽烟四起

  在刚刚结束的“蛋鸡毛色专题研讨会”上,祖代蛋鸡企业忧心忡忡地表示,也许用不了多久,我国只能靠直接进口鸡蛋来满足市场需要。

  据业内人士介绍,从外国引进祖代蛋鸡的企业称为祖代蛋鸡企业,他们用祖代蛋鸡产的蛋孵出鸡苗卖给养殖户,这些鸡苗就是父母代鸡。养殖户再用父母代鸡产的蛋孵出鸡苗,这就是商品代鸡,平时人们吃的就是商品代鸡下的蛋。有关企业负责人引用权威部门统计资料说,市场上95%的鸡蛋靠这些引进的商品代洋鸡提供,我国国内鸡种产蛋率不高,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为什么可能要靠直接从国外进口鸡蛋满足市场需要呢?原来,近来祖代蛋鸡企业频频遭受“杂毛”之诉,才使他们如此悲观。上海新杨家禽育种中心(以下简称“新杨”)的官司颇具代表性。

  告“新杨”的是从他们那里买进“海兰褐”父母代雏鸡的养殖户———辽宁省某种鸡场。“海兰褐”是“新杨”从美国海兰公司引进的高产蛋鸡品种,其特点在于从毛色可以鉴定公母。养殖户告状的理由是,他们孵出的商品代鸡有“杂毛”,进而推断“新杨”提供的父母代“海兰褐”鸡纯度有问题,可能影响产蛋率,因此要求赔偿。当地两级法院根据当地某种畜禽监督管理站提供的“鸡种纯度有问题”的结论,支持了养殖户的主张,判“新杨”赔偿其损失22万余元。

  据介绍,目前我国从事祖代蛋鸡育种和生产的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有十多家,大多企业都因为同样或类似原因产生过纠纷。

  毛色与纯度无关“杂毛”不能算瑕疵

  一般情况下,商品代雏鸡公母雏毛色各有五种表现类型。但是,有些养殖户却不买这个账。有的认其中的两三种,有的只认一种,其余的就统统归为“杂毛”。国内顶尖育种专家一致认为,蛋鸡毛色与鸡种纯度无关,毫不影响鸡的生产性能,本身没有任何其他价值,只是在鸡小的时候有用绒毛颜色鉴定公母一项功能。

  商品代褐壳蛋鸡出现所谓的“杂毛”能不能说质量有瑕疵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著名遗传育种专家吴常信教授非常肯定地表示,这种说法不能成立。

  他说,对褐壳蛋鸡来说,所谓的“杂毛”与传统品种的毛色出现色斑根本不是一回事。一般饲养手册中所指运用羽色鉴别公母可能有1%的误差,也不是判别鸡的质量有无瑕疵的依据。他认为这是行业内的常识性问题。

  司法鉴定必须由有资质的机构作出

  据了解,“杂毛”官司多以法院认定鸡的质量存在瑕疵,祖代蛋鸡企业败诉而告终。行业内人士认为,原因之一就是,法官作为判案依据的司法鉴定可能有问题。

  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时候,审查鉴定结论是否可以采信,依据之一,就是鉴定机构的资质,“因此,司法鉴定机构必须具有鉴定的资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杨立新教授说。

  据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扬州)的高玉时副主任介绍,我国通过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认证和农业部门机构审查认可、具有法定资质的家禽品种检测机构,只有两家。他们是一家,另一家设在中国农业大学。

  他以一个“杂毛”案中辽宁某种畜禽监督管理站做的鉴定书为例,鉴定没有按照严格的程序操作,其中必不可少的“撕肛(解剖确定雌雄)”程序都没有做,将羽色类型与鉴别的准确性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在这种情况下,做出“鸡的纯度有问题”的结论,“科学性值得怀疑”。

  连锁反应令人啼笑皆非

  一些祖代蛋鸡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明知养殖户提出的毛色要求没有道理,但是为了留住客户,也会答应下次多给他们一些鸡种。养殖户尝到甜头,每次都会以此为借口多要些鸡。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祖代蛋鸡企业已经不堪重负,一旦不再多给鸡,随之而来的就是被告上法庭的命运。

  另一些育种企业负责人抱怨,一个官司还没了结,“翻版”官司就会接踵而至。

  还说“新杨”吧。2003年2月,他们被某种鸡场告上法庭后,同年7月,这个种鸡场的邻居———另一家养殖户也把他们告了,同样是告鸡的毛色不纯,同样要求巨额赔偿。“新杨”的律师拿出证据说,那个养殖户告状依据竟然是一份捏造的、连“新杨”方的签字都没有的“合同”,而且还特意将纠纷受理法院填为沈阳某法院。即使是这样,法院还是受理了这一官司。

  “天价”鸡蛋并非耸人听闻

  看似普通的合同纠纷,可能影响千家万户的餐桌。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家禽生产检测中心主任徐桂云说,把本身不是问题的正常现象强加于无辜者身上,以后谁还敢引进祖代种鸡?靠进口每12个鸡蛋就要0.9到1.3美元(约合人民币7至10元)的“天价”的洋鸡蛋,对老百姓将意味着什么?

  徐桂云透露,现在不少父母代养鸡专业户似乎形成风气,只要销售市场不景气,就以鸡种毛色不纯等理由到法院向提供父母代蛋种鸡的企业提出巨额索赔,而个别地区法院往往就支持。如此,这些养鸡户就不用养鸡了,花几万元进鸡种,然后就以鸡毛色不纯为由起诉,靠打官司一下就能挣得几十万、上百万元…….

  吴常信院士对这样的发展势态非常担忧。他认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直接影响到国内鸡蛋的产业发展,靠进口鸡蛋满足国内市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解决之道

  吴常信院士认为,如果育种企业把可能出现的几种毛色的图谱写在手册中,说清楚鸡群的标准,也许可以摆脱目前的困境。而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技术上的问题都能解决,难解决的恐怕是技术之外的问题。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