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访: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7日10:3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深访随笔

  1991年,北京一档名为《今晚我们相识》的婚恋节目开播,作为国内最早开办的婚恋性电视栏目之一,开播前4年节目非常红火,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全国各级电视台此类节目的不断增加,受到诸如《玫瑰之约》、《非常男女》等同类型节目的极大冲击,当年火爆的婚恋节目已于5年前退出荧屏,让喜欢它的人为之惋惜。

  2005年春。北京百余万单身男女奔波于自己情感的驿站,红男绿女们为了自己的理想追寻着、努力着。

  “单身贵族”,或许只是一种理想,更多的单身男女渴望爱情和婚姻,于是他们走进婚介所,可是,近几年出现在媒体上种种在婚介所被骗的尴尬遭遇,让人们对婚介所失去了信心。

  和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对话,不仅映射出社会上存在的许多婚恋问题,而且他也把一种理想、透明、健康的单身俱乐部形式展现在我面前。

  他讲了许多关于爱情、婚姻的个案,让我似乎看到了中国现代情感的缩影。现代人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是怎样的?中国的家庭现状又如何?在和他对话后,我思考了很久。

  蒋志强,男,53岁,北京人。

  蒋志强学习美工出身,年轻时在一家装饰公司打工,做橱窗、殿堂布置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正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年代,蒋志强也投奔到“下海”的大军行列中。由于他对服装色彩和造型有着独特的见解,便租下商场的一个柜台,卖起了自己设计、缝制的服装,一干就是5年。他说,那时候买回布料自己加工,每天的睡眠只有两三个小时,荷包鼓了起来,身体也累垮了。

  在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蒋志强也在这十几年中结束了自己两段失败的婚姻。与此同时,他的一些朋友也纷纷闹起了离婚。有些人选择了过单身生活,有些朋友则选择了通过当时极火爆的婚姻介绍所寻求另一半,但是在交了1000多元的入会费后,并没有像婚介所承诺的那样找到理想伴侣。夜深人静,几个离异的朋友坐在一起,谈起各自的感情生活,免不了黯然泪下。

  于是,蒋志强蒙生了办个小型单身俱乐部的想法。

  蒋:我有一位朋友,她今年49岁。在北京没有一个亲人,10多年的农历除夕,都是一个人在鞭炮声中孤苦无依度过的。她一直在寻寻觅觅,希望能够找到一位能够真心待她的男人,想有一个温馨的家。在她没有加入到我的俱乐部之前,曾到好几个婚介所去寻求帮助,但是一次次都令人失望。在一家婚介所,她交了1000多元钱的“入会费”,婚介所给她介绍了一个“白马王子”,交往了3个月,却不料他竟是个有妇之夫。在另一家婚介所,她交了钱后,婚介所也给她介绍过几个男朋友,但是谈了几天后,对方随便找个借口就把她给甩了,她真的怀疑他们是受雇于婚介所的“婚托”。几年过去,一无所获,但婚介费一分不退。最后有家婚介所倒是没收会费,但是过了几天,婚介所给她打来电话,说是有个男的很合适她,要见面的话就得交500元钱。她真给婚介所吓怕了。

  我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人在婚介所交了钱,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服务。1993年左右,那时婚介所的金卡会费就是1000元左右,人们为了找到理想伴侣,往往不惜重金入会,结果却并不乐观。

  于:是不是他们对婚介所寄予了太大的希望?

  蒋:对,就是这种希望让他们一再受骗。我身边也有在婚介所工作的朋友,他们告诉我很多内幕。我有一位女性朋友曾在婚介所工作,她发现婚介所雇佣了多名婚托,男女都有。还有一名年纪大的婚托,是50多岁的老头,专门骗丧偶的中年女性。女婚托则比较年轻,相貌都还不错,负责和男征婚者见面。婚介所里,男的交会员费是300元,女的交会员费是260元,单独约见一次是80元。婚托能从自己的工作量里提成10%。

  除了骗感情之外,由于有些婚介所不正规,一些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还利用婚介欺骗事主的钱财,媒体上曾一度报道类似事件。

  于:难道就没有正规的婚姻介绍所?

  蒋:有,但是很少。婚姻介绍所也是本着赢利为目的,赚钱是第一位的。

  于:那您开办单身俱乐部,就不是以赚钱为第一位?

  蒋:说不想赚钱是假的,但是我已经年过半百,以前卖服装,赚了点钱,现在又没什么钱,可以说,我的心态平和多了。我的单身俱乐部开了一年多,一直赔钱。我们不收一分钱入会费,来报名的人,都能免费得到为他们用DV录下的影像片段。我这里的会员年龄最小的27岁,最大的会员75岁。我一般做大型派对,等报名人数够了,就通知大家在某个地点,组织一次集体见面会,我收取每人25元的门票(包括餐饮),这是绝对亏本的。但大家在一起互相认识,我就有种做善事的感觉。

  于:您觉得自己像真正的“红娘”?

  蒋:(笑),可以这么说吧。我是理想主义者。

  于:租场地是要花钱的,这部分钱从哪儿来?

  蒋:我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合作伙伴,有时候来报名的人多了,找不到地方让大家见面。现在,我和北京一家名为“好友在线”的酒吧合作,那里的薛老板人很好,他每次接我的活动都赔钱,但我们志同道合。

  于:我知道您的俱乐部里还有“复婚热线”?为什么想要开通这条热线?

  蒋:失败的婚姻让我最初只想做一个“复婚热线”。但热线开通后,很少有电话打进来。不久前,一名40岁左右的男性打来电话,说自己希望“复婚热线”帮助自己和离婚的妻子重归于好。他和妻子来北京20多年了,从住10元店到今天住别墅,一路走过来非常不容易。这些年他忙于事业,疏忽了与妻子的沟通。后来,他发现妻子已经心有他属,一气之下,两人一拍两散。但是,这位先生仍然思念离他而去的前妻,所以想让我们帮他。

  “离婚了,就别来找我”,毕竟是电影中的台词。老蒋说,像这样的情况,一方有强烈复合的愿望,但是,他们要对另一方的现状进行一个详细的调查,包括是否已再婚,是否已进入另一段感情,是否也有复合的愿望等等。很多时候的情况是,另一方已经心有他属,不再留恋之前的婚姻和感情。北京是座快节奏的城市,选择性也比较大,所以愿意回头再来的人不多。

  于:你们又要做大型派对,又要协调会员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例如“复婚热线”等额外的项目,人手够吗?

  蒋:我们这里只有两三个人,有时候,还是单身会员义务来帮忙,由于资金有限,现状只能这样维持。

  于:您觉得您这个单身俱乐部,与其他的婚介所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蒋:透明、健康。我的理想就是净化现在的婚介服务行业。

  老蒋的志向很大,可是他的前面却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我真不知道他能坚持多久。这个社会太现实,没有钱作为资本,很多理想都不得不搁浅。

  这个快餐时代什么都讲究效率,饮食快餐、新闻快餐、甚至连谈恋爱也要快餐,前不久被媒体炒作的“8分钟交友”,就是针对大城市单身男女青年提供的充满乐趣和新鲜感的交友活动。在活动中每一个参加者将分别与8位异性聊天,每次时间为8分钟。

  我不知道这样的方式是否真的被现代人喜欢和接受。但我总觉得这浮华的背后是人们更深的寂寞。我相信这个城市一定有许多寂寞的男男女女,只是他们互不相识,否则他们一定相互慰藉。但这个城市中的红男绿女难道真的要靠这种速战速决的方式谈情说爱?彼此的相互慰藉应该沉稳、踏实,而不是浮华、迅速。

  于:您怎么看待现代人的爱情观?

  蒋:我一直觉得,现代人最大的迷惘,不在工作,也不在生活,而是爱情和婚姻。这些眼光锐利、锱铢必较的现代人,可以征服工作,擅长安排生活,却不会处理爱情和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他们以为爱情就等于婚姻,更可以换来幸福,结果却在真实的婚姻生活里看到了枯萎的爱情。

  他们没能真正了解到:爱情只是爱情,爱情和婚姻是两回事,爱情也不足以构成婚姻的所有条件;走过爱情,碰上婚姻,你得从头开始建构。我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有些根本还没理解到爱情是要有责任的,拿句专业点的话说就是“只管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于:您的意思是说,爱情也是需要学习的?

  蒋:我建议年轻人对待爱情更理性,如果有时间,可以看一些哲人写的关于爱情的书,爱是一种给予,并不是一种得到。如果想谈恋爱,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保持慎重。在选择“对象”方面,不应过于片面,外表不是决定因素,关键在于对方是否具有上进心和善良,是否跟自己志同道合和起到相互促进之作用。爱情是可以追求但绝不能强求的,只要双方在学习和生活中能相互从对方得到帮助、依托和快乐,所谓的“爱情”就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于:那您对现在人婚姻有哪些个人的见解?

  蒋:我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我深知婚姻中的相互尊重是最重要的。中国有句老话:“宁拆一座庙,不破一桩婚”,我个人认为,婚姻中感情是必不可少的,但事业同样重要。如果鱼与熊掌不能兼得,那到底把什么作为首选,则取决于个人的选择。不过,如果能够拥有一份足够让两人共同生活的感情,并能够基于这种感情,给予对方尽可能多的关心和体贴,也算是很难得的姻缘了。

  当面对婚姻困境的时候,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对女性来说,要么是忍受,要么是离婚,没有更多的方式弥补婚姻缺陷。对男性来说,往往把浪漫、温柔放在家外,维持一个吃喝拉撒的现实婚姻。所以,他不一定要离婚,也许不离婚更好。女性提出离婚增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她们的婚姻状况不乐观。于是我们这一代只进步到:知道婚姻有问题,但不去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的结果,当然是长期的不适应与永远的疲乏。

  我劝慰已婚的夫妻互相珍惜,定期的倾听与交流必不可少。

  于:对于您理想中的婚介服务,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您是否已做出克服它的准备?

  蒋:我的理想是把这种健康的交友方式传达出去,也许成功的人不会是我,但我相信一定会有人成功,婚介市场一定会净化。

  采访结束,老蒋把我们送至门口。三月的北京万物复苏,我相信他活的充实而快乐,如果我们没有理想,那么我们还算什么?这段与老蒋的对话使我生出许多思考,其实老蒋有一种对这个繁华城市生于斯长于斯的情结,他在这个转型中社会的婚介服务领域摸着石头过河。

  也正是像老蒋如此执著的这些人,让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慢慢被他们的实践和理念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健康化。他们是完成“和谐社会”一点一滴的见证者。我感动着他说的一句话:“也许成功的人不会是我,但我相信一定会有人成功。”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