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带着深厚感情为群众谋利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7日11:20 天津日报

  ———记蓟县城关镇组工干部王光会

  蓟县城关镇组工干部王光会把实现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工作,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了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树立起了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各方赞誉。

  把水源引到群众家

  1996年,为了把党的富民政策和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到农村基层,按照市委和县委的要求,蓟县城关镇实行了机关干部包村政策。别人包一个村,王光会却主动请缨包了在全镇最偏远的果园东和果园西两个深山区村,而且这一包就是8年。

  这两个村处在贫水区,吃水一直是个大问题。王光会进村后听到乡亲们的第一句话就是:“别的你先别说,把吃水问题解决了我们就信你。”面对乡亲们的渴望,他召集两个村的干部,研究制定解决吃水问题的方案。近半年时间,他不分白天黑夜往返于两个村和县城之间,求得多方援助。在施工现场,他和村干部既指挥调度,又带头干,哪里最苦、最累、最险,就出现在哪里。他和村干部的行动,深深感染了两个村的群众,大家争相出力,不计报酬,就这样,硬是在村无财力的情况下,打了两口300米的深井,架设了10000米的上山引水管道,修建了3个分水点和150个小水窖,把清凉甘甜的井水送到了家家户户。通水那天,憨厚的山里人含着眼泪说:“是共产党派来的好干部,帮我们解决了祖祖辈辈吃水难的问题。”

  把山货卖出好价钱

  自古都说靠山吃山,可这两个闭塞的深山村,却守着大山不能富裕。这事成了王光会的心病,一有时间,他就翻阅各种资料,搜集致富信息,走访专业人员,请教山村致富门道,鼓动大伙儿引进新品种、运用新技术增加经济收入。

  面对他的热情引导,部分果农却提出:“你说的那些新鲜招儿好是好,可眼前最急的是把柿子销出去。”当时,正是柿子下树待销的时节,两个村的柿子如不及时出售,群众全年的主要收入就要泡汤。

  王光会当即带领两个村的干部连夜下山,到津围路口,打着销售柿子的招牌,招揽采购车辆,连续半个月昼夜守候在那儿。工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村75万公斤柿子不仅全部售出,而且每公斤售价还提高了0.8元钱,人均增收120元。之后,他趁热打铁,组织果农学习科技知识,大面积进行老果树嫁接改造。为了发挥山村野生酸枣树多的资源优势,嫁接市场行情好、成本小、价格高的蓟州脆枣,他和两个村的干部一道,在各个山梁山坳间勘察野生酸枣树资源。一次,由于连续爬山,过度疲劳,一不小心重重摔在岩石上。经简单治疗,他咬牙坚持到勘察结束,从此落下了腰疼的毛病。

  两年时间,两个村先后用野生酸枣嫁接蓟州脆枣70000多株,仅此一项,群众就人均增收2000多元。大伙儿的收入多了,对王光会也更加服气了。

  把大路修到家门口

  王光会所包的两个村,受大山困扰,交通不便,村民祖祖辈辈都在盼望能有一条通往山外的路。看着王光会给大伙儿办了件件实事,一些群众找到他,希望他领着大伙儿修通一条出山的路。群众的希望就是党员干部的责任,王光会也深知这份责任的分量。

  在当时的条件下,村里没有钱,王光会就带头掏出自己的工资捐款,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出义务工。在不靠外援的情况下,第一期5公里柏油路如期修成了。初战告捷,坚定了他和村里干部群众的信心。第二期12公里柏油路修筑工程,引起了县镇两级领导的重视和各方的关注。县里把这条路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拨付专项资金300万元,镇里拿出100万元,作为资金保障。王光会带领两个村干部群众修路的奋斗精神随即传开,感动了各个方面,赢得了多方援助。驻蓟某部官兵来了,县直单位的机关干部来了,市委领导来了,大家纷纷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施工的关键阶段,王光会吃住在工地,身上的衣服沤馊了,顾不得替换,分分秒秒紧盯工程进度。一天夜里,在指挥挖掘机作业时,由于天黑看不清,他一不小心被十几吨重的挖掘机扫到了山坡下,当时在场的人都傻了眼,以为他完了。可是过了一会儿,王光会顽强地爬了起来,上衣和裤子全撕破了,腰和腿都受了伤。在场的人把他送到农户家休息,他让老乡缝好了衣裤后,又连夜赶回施工现场指挥。转天早上,疲惫不堪的他趁着早饭时的一点空隙睡着了,当赶上山来检查施工进度的镇领导要向他了解情况时,被周围群众拦住,大伙儿心疼地说:“您就让他打个盹吧,他可是几夜没合眼了。”在王光会的努力下,这条路从春干到夏,由夏干到秋,圆了两个村祖祖辈辈的一个梦。

  把温暖送到心坎上

  在农村党建工作中,王光会深深体会到,他的服务对象是农村干部群众,办什么事都必须真心面对群众,从灵魂深处为群众着想,带着深厚的感情为群众谋利益。他把每家的大事小情都挂在心上,每个村有多少户,每家有多少人、多少果树,他心里都一清二楚,甚至连每个人的名字都能叫出来。不管谁找他办事,他都是有求必应、倾其所能。群众都把他当成了自家人、贴心人。

  有位村民修水窖时受伤,生活不能自理,成了他常年的牵挂。生活上缺什么,他就送去什么,家里的果树什么时候剪枝、打药、嫁接,都不需要这户村民操半点心,他都一一安排妥当。村里修路时,计划把路通到每个农户的家门口,但有一位大嫂的家距主干道比较远,因过了铺油期,就没能实现。今年年初,在王光会的努力下,通往大嫂家近1000米的水泥路通了,感动得大嫂一家人不知说什么好。

  在王光会看来,要真正让群众信服,还要有一身正气,让群众感到党的干部是在为老百姓主持公道。8年来,他一边包村,一边分管着镇里35个村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发展新党员,他坚持严把条件关、严格按程序办事。组织开展村级班子换届,他坚持从绝大多数群众的愿望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向理不向人,严格照章办事,用公道正派的具体表现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平时,乡亲们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都乐意找他出面调解。

  王光会心里很清楚,组工干部就要脑子绷紧弦,手脚管得严,嘴巴不能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心里上要拿得准、言行上要把得住,固守好廉洁这条不可逾越的防线,用日常的点点滴滴维护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形象。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本报记者白俊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