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联合早报:326游行各取所需北京不再是纸老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7日13:51 中国台湾网

  自3月4日北京发表胡锦涛四点讲话,3月14日大陆的人大会议大比数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及美国国务卿赖斯访华以来。台海局势似乎正在酝酿一个吊诡的政治低气压。

  平心而论,北京此次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非和平方式,而在于和平诉求,在于通过法律形式将中共对台政策作了完整的阐述,归纳和展示,在于默认和接受两岸政治分治的现实,在于希望在一次性划定“台独”底线的前提下,为两岸和平共存
,争取更多的回旋余地和拓展空间。

  但是,无论来自美国、日本还是欧盟主要国家的第一时间反应,却多半可以忽略了“反分裂国家法”的主要区块,集中在“非和平方式”做文章,台湾朝野政治势力亦是如此。

  迄今为止,尽管也有一些持平之论,多次反复指出,北京的“反分裂国家法”十点内容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陈水扁几次涉及到两岸关系的重要政策立场发言,尤其是“扁宋会”达成的十点共识,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是可以在不断的互动过程中,找到重叠和交集的;但是在非理性的政治煽动之下,台湾主流社会以及朝野政治势力,对“反分裂国家法”的回应,几乎是情绪性的、宣泄性的,连在野的泛蓝阵营主要的政治人物也不能免俗。

  由民进党发起的326游行,就是这一种情绪性极大限度宣泄的必然产物。

  北京不再是想像中的纸老虎

  北京制订“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本身并不是对台动武,也没有提出统一的时间表,更没有像之前民进党以及台联党渲染的诸如惩罚台商,追溯罪行的具体条款,并不是直接的“武力威胁”,和美国维持台海现状的政策基调也是吻合的。

  症结点在于,北京不再被动地接受美国对台海现状的诠释权,力争夺回原本属于自己政策诠释权和互动主导权。这似乎也是今次北京着意坚持立法的初衷之一。

  美国在对应大陆的“反分裂国家法”采取的多半是软遏制和迂回施压,包括“默许”陈水扁参与326示威游行,鼓励民进党在国际社会制造针对性的舆论反击,要求欧盟终止或者推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但,美国也接受和默认了“反分裂国家法”存在的事实。

  台湾内部组织和参与326游行,从表面上看,似乎针对的是北京的反分裂国家法,但事实上,多数有意参与游行的民众,认真或者不认真了解和掌握“反分裂国家法”基本内容的人并不多。

  这是一种对北京当局潜意识和下意识排斥的情感反应。反应尤为激烈的台联党和极端“台独”势力,经已意识到北京清晰划定的“非和平方式”,其实已经阻绝了毫无节制的分裂诉求。

  他们的反弹和诉求最大的关键因素是,北京不再是他们想像中的纸老虎,今后“台独”诉求只能停留在情绪的宣泄,理念的表达,而不可能采取任何“触犯”三个非和平方式的实际举措。

  仍然陶醉在扁宋会十点共识之中的宋楚瑜,对于陈水扁决心全家上街参与326游行,表现得忧心忡忡,甚至视之为两岸和战的一个关键性指标。但其实,陈水扁的参与,从最新的发展态势来看,并不完全是针对北京的“反分裂国家法”,更多的是和民进党其他政治人物,以及台联党争抢政治资源和争夺民进党以及泛绿阵营的政治话语权。

  至于吕秀莲、苏贞昌以及谢长廷,各自在326游行的参与度上,恐怕更多的并不是对北京“反分裂国家法”同仇敌忾,而是借此机会增加个人在媒体的能见度,增加各自对泛绿阵营选民的吸引力。

  仍须重视台湾社会特定政情

  台面上的政治人物,有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的则是“明知可为而不为之”,这种政治权谋,连一向自视甚高的“台独”大师林浊水都看不过去,认为这其实只是无能的表现。前“陆委会”主委苏起认为,扁宋会和326游行其实更多的是陈水扁突围脱困的积极步骤。

  正因为上述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326游行实际上一种各取所需的政治行为。如果民进党不参与,则泛绿阵营的话语空间就会被台联党和李登辉所掌控;如果陈水扁退避三舍,则民进党内今后重大政治议题的主导权和主控权,就会从陈水扁的手中逐渐流失。

  动员民众组织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是近些年来台湾内部政治生态演变过程中,最煽情最廉价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在浓厚的“民粹”政治氛围之下,在泛滥成灾的电子媒体镜头的直接拍摄下,所能够起到的“震撼效果”完全可以想像。

  尤其是嘉年华会的包装,柔性诉求,陈水扁的“只游行,不演讲”,相对的克制,刻意的低调,某种程度也将极大削弱“台独”基本教义和极端“台独”分离主张渲染和诉求的媒体放大效果。

  示威游行不等于改变现状,刻意低调不意味改弦更张,参与和组织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可以被容纳的政治意涵诸多,不宜作单一选项的解读。问题在于是否因为示威游行的举行,参与民众的众多,而使北京对台当局失去了对台海互动情势进一步发展势态的冷静观察和判断。

  如果北京对今次的326游行也采取各取所需的观察视角,忽略了台湾社会特定政治情境,相信最终的研判结论也是失之千里。窃以为,北京观察着眼点并不应只限于326游行,而应注重于5月14日任务型“国民代表大会”的选举。

  召开和阶段性修宪议题的提出和结果,究竟会不会继续刻意冲撞北京的非和平方式底线,其实才是对“反分裂国家法”立法之后最直接的检验。(作者:陈子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