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要赢在精神状态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05:56 深圳商报

  当今深圳,犹如逆水奋楫。深圳要改革创新,要当好“排头兵”、“试验田”、“窗口”和“示范区”,要再振特区雄风,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在日前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长李鸿忠有一段语重心长的话:“各地比的、拼的有投资、有项目,但从本质上看,比拼的是精神,精神的比拼正成为决定这场竞争的关键性因素。”他还说:“现在深圳有这么好的条件,过去20多年的发展已
经为我们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体制基础和经验基础,如果我们最后是输在了精神上,那就没有办法向党中央交待、向省委交待、向深圳人民交待。”

  经过了25年的拼杀,深圳锻炼了一支能冲、能闯、能战斗的干部群众队伍。这是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所在。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随着改革的深入,随着特区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一些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开始与比拼的态势格格不入了。有的干部想的是怎么把“官”坐稳,不敢抓,不敢管,遇事绕道而行,只知搞平衡圆滑;有的遵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的古训,怕承担风险,怕误了个人前程,满脑子条条框框,不敢闯不敢试,自甘平庸;有的是因为看到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产生悲观畏难情绪,无所作为;有的房子有了,车子有了,就堕入了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小富即奢的个人小圈子……如果任这些精神状态蔓延,必然会影响深圳的改革创新,必然会辜负中央、省委的期望与重托,必然会使深圳的人民群众乃至全国人民失望,我们也将愧对过去的开拓与拼搏,愧对昔日的成就与辉煌。

  “狭路相逢勇者胜”。大任当前,要求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从自己做起,从眼前的事做起,振奋精神,积极投身改革创新的伟大事业中。

  要赢在精神状态上,就要敢抓敢管、敢于负责。20多年前,在深圳这片农田相望、山丘相连的土地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拓荒牛”抛家别业,趟着“雷区”创业,在前无古人的地方“杀出一条血路”,靠的就是敢于拼、敢于负责的精神状态;这几年,市委、市政府实施“净畅宁工程”、“梳理行动”,查处违法建筑,改造城中村,下大力气啃这些“得罪人”的“硬骨头”,靠的也是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改革创新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得罪一些人,损害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在工作中敢不敢抓,敢不敢管,敢不敢得罪人,不是个人性格、魄力的小问题,而是为政之德的大问题,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心的原则性问题。我们不敢得罪一小部分应该得罪的人,就会“得罪”最广大人民群众,就会因我们的不作为延误深圳的发展。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了深圳的未来,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不惜做“孤臣”,敢于做“诤臣”。

  要赢在精神状态上,就是要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特区的“特”需要我们自己来书写,但“特”并没有任何先例可循,需要我们敢冲敢冒、敢闯敢试。既然是闯、是试、是探索,免不了有风险、犯错误,甚至关系到个人的荣辱得失。面对风险,我们应当怎么选择?古人尚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肩负继续创“先”,继续写“特”新使命的特区党员干部,更要树立敢于承担风险、探雷、挖雷的“工兵意识”和“大忠诚”的理念。“大忠诚”是在贯彻上级领导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开拓性、创造性的工作,它需要我们拿出更大的勇气和更高的智慧,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牺牲奉献。我们同时要创造一个宽容失败的舆论环境,并在制度建设上逐步探索一些有效的措施,为开拓者撑腰、掌伞、保底。

  要赢在精神状态上,就是要奋发有为,不辱使命。继续改革创新,是新挑战,也是新战场,正是我们大有作为的时候。我们就是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鼓励干部在任期内创造新业绩,有所作为,有所建树。今天,深圳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发展新模式,另一方面,深圳面临着“四个难以为继”的现实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深圳要不辱“特区”的使命,就必须发奋图强。改革创新就像一场接力赛,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了,我们就有责任把这一棒跑好。我们相信,只要全体干部群众继续发扬负责任的精神、敢闯敢试的精神、敢抓敢管的精神、奋发有为的精神,深圳的改革创新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者:本报评论员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