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李鸿忠在中共深圳市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1)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05:57 深圳特区报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

  ——李鸿忠在中共深圳市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一)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有继承才能有发展、有前进。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历代、历届老领导、老同志所开创的工作基础上,增创新的
业绩。深圳经济特区已建立25年,走过了1/4世纪的历史,这当中积累了什么经验,我们后人该怎样继承,怎样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新的发展,这是方方面面都关心的问题。

  明了历史尊重历史 以史为鉴延续根脉

  【本报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长李鸿忠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科学地总结深圳的创业史、发展史,是我们继承和发扬深圳宝贵精神财富的关键,也是准确把握深圳新时期历史使命的关键。

  他说,深圳25年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特区初创时期。从1980年特区创立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包括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前后,这十多年间主要解决了几个问题:一是“杀出一条血路”,解决了如何办经济特区的问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大胆改革和探索,这对后来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产生了持续和深远的影响;三是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特区理念,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对全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带动、激励和促进作用;四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本市生产总值以年均35%左右的速度增长。

  第二个阶段是跨越式发展时期。以江泽民同志1994年视察深圳时提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为重要标志,1995年召开的市第二次党代会向全市人民发出了“二次创业”的号召。一是继续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全面建设和完善各种要素市场,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二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继续保持年均20%左右的增长速度,本市生产总值连续实现了1000亿、2000亿、3000亿元的跨越;三是体现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指标在全国领先,到2004年,每平方公里土地上产生1.75亿元的GDP和6000万元的税收,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34.6%,累计向中央财政上交3663亿元,万元GDP能耗0.43吨标准煤,万元工业总产值耗电量也大大低于国内其他城市。

  第三个阶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时期。2003年底召开的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和今年初召开的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省委的指示,认真审视深圳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确立了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发展思路。以此为标志,深圳进入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新的发展时期。由“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这是今后一个相当长历史时期深圳发展的思路和模式。

  李鸿忠指出,回顾深圳发展的历史,我们要永远牢记,深圳经济特区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光辉杰作。我们要永远铭记,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的结果,是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们不能忘记,按照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的总体设计,承担着特区建设具体“施工”任务,身处第一线的特区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建设者,凭着他们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对经济特区事业的满腔热忱,以他们的智慧、汗水和勇气,团结率领全市人民不懈奋斗,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我们今天和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鸿忠指出,我们温习深圳的发展历史,就是为了明了历史、尊重历史,以利更好地继承历史;就是为了以史为鉴、延续根脉,以利更好地找准定位。革命事业就像接力赛,一棒接一棒。作为后人,把前人创造的宝贵财富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些后人义不容辞的职责,是为政为人的必备之德。

  保持改革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

  【本报讯】李鸿忠指出,连续、稳定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才能保持发展的质量,才符合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前的深圳尤其需要一个连续、稳定的发展。

  第一,有继承的发展是保持发展连续性的前提。我们要把历届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圳发展的方针、政策、思路,科学地、历史地予以继承,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推动发展,不能使深圳的发展出现大起大落。

  第二,要特别注意发展阶段之间的衔接。不搞没有基础的、超越发展阶段的大超越、大跨越。要一步跟一步,一个阶段衔接一个阶段。我们今天建设“效益深圳”,就是建立在深圳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之上,建立在前人积累下来的条件和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当初的“深圳速度”,就根本谈不上建设“效益深圳”。而建设“效益深圳”也要保持相当的速度,没有一定的速度,效益也出不来。在推进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要继承历史,尊重规律,坚决克服浮躁心理,“大跃进”心态,把握好消长平衡。

  第三,否定前人,就是否定自己;否定历史,就是否定现实。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正因为有这些不完善,才需要为完善而不断努力。任何发展都是在不完善当中进行的,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不完善。这也是发展规律和事物客观规律的体现。深圳当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积累了一些问题,有的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有些是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所必然会遇到的问题,这些都是正常的,这正是我们发展的动力和潜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尽心尽力完成自己的职责,就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后人。

  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

  【本报讯】李鸿忠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深圳的第一要务,推动发展是我们的第一任务,研究发展是我们的第一课题。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挺立潮头,再创新业,首先要求我们树立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

  一是要有强烈的发展危机感。过去我们是一马当先,现在是万马奔腾;过去我们是一花独放,现在是百花满园。全国各地的竞争已成百舸争流之势,不进则退,我们不仅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而且标兵与我们拉开了差距,追兵已经“兵临城下”,与我们并驾齐驱,并且大有赶超之势。深圳的发展决不能停止,也没有任何理由停下来,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发展危机感,牢牢把握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全国各地区加快发展的竞争态势中做到勇者胜、谋者胜。

  二是要有强烈的能力危机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是深圳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领跑、发挥排头兵作用的必然选择。确立正确的发展思路,找到正确的发展目标仅仅是第一步,仅仅是开端,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还要付出非同寻常的努力。现在我们要把发展的效益和速度有机地统一起来,工作难度比过去更大,需要的能力水平更高,仅用过去的十八般武艺适应不了新的能力需要,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能力危机感。

  三是要树立使命意识,增强特别的责任感。首先,中央、省委对深圳寄予厚望,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要求深圳在发展上继续发挥排头兵作用,继续走在全国的前面。其次,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示范区,深圳的事情在全国受到特别关注。第三,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地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交界处,深圳的发展关乎重大,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圳是首当其冲的。中央要求深圳要在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中更好地发挥促进作用。如果深圳自身发展态势减弱了,没有后劲了,没有动力了,怎么能发挥促进作用呢?第四,全市人民都期望深圳发展得更快更好。老一代的深圳领导同志为深圳发展呕心沥血,出过大力,希望深圳更快更好地发展。深圳人民希望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李鸿忠指出,深圳必须发展,必须加快发展,必须率先发展,这样才能不负中央、省委的期望,不负深圳人民、全国人民的重托。深圳这艘航船,在发展的航道上,尽管多年来也曾遇到过一些激流险滩,困难和挑战,但是她一直在乘风破浪中前进,并且发挥着先导舰、破冰船的作用。今天我们的使命和职责,就是为她加上更强大的动力,使我们的发展之船前进得更快更稳!

  除了改革创新深圳别无选择

  【本报讯】李鸿忠说,深圳靠什么发展,靠什么再创辉煌,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靠改革创新,舍此别无选择。我们必须向改革创新要发展的动力,向改革创新要发展的优势,向改革创新要发展的资源,向改革创新要发展的空间。

  他指出,深圳是靠改革创新起家,靠改革开放开埠立市的,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深圳这个城市。深圳就是改革创新的产物,改革创新就是深圳的别名。建立经济特区时,邓小平同志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就是因为当时没有路,所以才要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深圳就是靠改革创新创出来、闯出来的。深圳就是吃“改革饭”长大,以改革创新来立业的。深圳最大的优势就是改革创新,而不是其他方面。改革创新是深圳最大的本钱。

  李鸿忠指出,深圳最大的贡献和成就,不仅是25年来累计创造了2万亿的GDP,不仅是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累计上交国家3663亿的税收,尽管这是很不一般的成就;深圳最大的贡献和成就,也不仅是25年来由一个边陲小镇,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创造了“一夜城”的世界城市发展奇迹,尽管这也是很不一般的成就;深圳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就是改革创新的贡献,是体制机制性的贡献,是发展模式的贡献。如果抽掉了改革创新的亮点,深圳就和一般的城市一样,没有特色和优势。深圳的根,深圳的魂,就没有了。

  李鸿忠说,深圳的根,深圳的魂,就是改革创新。从历史方位看,深圳的定位就是改革创新。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下一步还是如此。特殊政策在深圳早期起步发展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仅有特殊政策,没有改革创新,不可能有今天的深圳。中央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初衷,是要深圳发挥开路先锋、窗口、试验田、示范区的作用,所有这些,无不以改革创新为灵魂。时至今日,中央对深圳的指示要求,其涵义、内核,仍然是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图发展,以改革创新图“四新”。新世纪、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当初改革开放一样,仍然需要有开路先锋、有窗口、有试验田、有示范区、有排头兵。中央已明确深圳这样的使命,历史已为深圳定了位,我们深圳的同志要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历史就是这样,总要有人走在前面,总要有些地区打头阵。深圳在历史上这样做了,中央现在仍然要求深圳继续这样做。

  从深圳的实际出发,改革创新之路也是当前深圳惟一可以选择的道路,是我们最好的出路,也是一条真正的活路。改革创新之路是高层次的发展之路,走这条路,是真本事、大本事,以改革创新确立的优势是谁也拿不走的。改革创新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资源,是人类社会最大的资源。我们完全可以,也只能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资源、要空间,通过增创改革创新的新优势,增创我们发展的新优势。

  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

  【本报讯】李鸿忠强调,要以更大的胆识、更大的勇气、更大的魄力、更大的力度,继续推动深圳改革创新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

  他说,深圳虽有改革创新的辉煌历史,但时空已变,现在全国改革创新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阶段,改革创新已成为全国的普遍之势,特区如果不与时俱进,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拿不出更大的胆识、魄力和力度就不合时宜,就无法再创改革创新的新业绩,谱写改革创新的新篇章,就有负中央、省委的期望与重托,就会使全国关心、关注特区的同志,特别是深圳的广大干部群众失望。人们就会说,特区当年就是靠特殊政策滋养起来的,一旦失去特殊的政策,特区就难以再有新的作为了。

  李鸿忠指出,特区今日之“特”与昨日之“特”有很大的不同。特区还特不特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中央已经明确,特区还要继续办下去,还要继续“特”下去,但怎么“特”,中央只赋予了总体要求和大的原则,就是要做排头兵、试验田、窗口和示范,而“特”的具体内容就要我们自己去填写了。换一个说法,就是中央已经对我们有“特”的要求了,但不可能为我们设计具体怎么“特”的内容。今天没有,过去在特区创立之初也没有。

  他说,今天,能不能“特”就在于我们改革创新怎么样,如果还是瞄准特殊政策,瞄准特区创始之初那些课题、项目、领域,就很难再“特”下去。如果我们与时俱进,在深化现有领域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再向更高层次、更高阶段、更广阔范围的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我们就能够继续“特”下去,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特区这顶帽子拿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主动权在我们自己,出路在我们自己,生死在我们自己。

  珍惜特区的牌子高举特区的旗帜

  【本报讯】李鸿忠说,作为特区的同志,我们一定要珍惜特区的牌子,高举特区的旗帜,戴牢特区这顶帽子,用我们改革创新的实绩让特区这面旗帜更加鲜艳、更加光彩夺目。

  他说,擦亮特区这块招牌,这是我们特区党员干部和群众面对新形势作出的惟一的、正确的选择。当然,还有一条路,那就是丧失特区的活力,丢掉特区的牌子,使深圳流于一般的城市。我们坚决不走这条路,因为降格以求从来都不是特区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的风格、风貌。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走到今天,同样我们还会再克服新的困难,迎接新的挑战,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果一个城市刚刚发展25年就没有活力了,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就年少而衰了,历史没有这个规律。如果深圳这样了,就是我们没有本事,没有能力!如果特区刚刚搞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就无“特”可特了,无“先”可领了,历史和事物的发展没有这个规律,如果深圳这样了,只能说明我们没胆识、没本事、没能力!

  李鸿忠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向我们昭示:天下之先是层出不穷的,是没有穷尽的,“特”字的文章是与时俱进、永远也不会写尽的。今天,特区的基本内涵就是,特区是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开放和特别能创新的地区。同志们,我们能不能继续领先,看我们的胆识,能不能继续“特”下去,看我们的本事,让我们勇敢地挺立潮头,披荆斩棘,谱写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的新篇章!

  设立“改革办”专司改革问题研究

  【本报讯】李鸿忠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发展模式,必须坚持敢闯敢试、改革创新,在解决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矛盾,消除影响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上下功夫,为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从经济学原理看,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生产能力曲线向外扩张的全部因素,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不走改革创新之路,建设“效益深圳”就无从谈起、无路可走。

  李鸿忠说,中央把今年定为“改革年”。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更应该作为“改革年”,而且要把每年都作为“改革年”。因为我们处在改革创新的年代,我们是特别能改革创新的地区。我们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从全国大局出发谋划改革创新,在一些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上率先突破,为全国的改革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他说,为了大力推进深圳的改革创新,市委决定在市发展改革局下面设立一个副局级的改革办,组织专门力量专司改革问题的研究,谋改革之举,提改革之策,推动我市的改革创新大业。特别是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对照国内国外先进地区的改革经验,评估梳理我市改革创新工作,重点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经营和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等等方面,提出方案和措施,加速推进。

  改革创新须把握六大原则

  【本报讯 】李鸿忠认为,深圳的改革创新要把握好六个原则。

  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牢牢把握经济特区发展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二是要坚持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一起推进。三是在中央和省委确定的大格局和整体部署中大力推进。四是务实求实,不为新而新,不搞没有实效的标新立异,不为改革而改革,为创新而创新。五是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协调同步抓,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促稳定,以稳定保改革。六是实施半步策略,立足现实,推行渐进式改革,不求一下子迈大步,实现大跨越。不能光找大的改革,不能老想不做则已,一做就要全改。而是要针对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难题,一步一步地改,积小胜为大胜。

  李鸿忠表示,推进改革创新,在“冲”、“闯”、“试”的过程中,可能会不那么准确,可能会犯错误,为此,个人是要作出牺牲的,这是一种损失。但从大局角度来说,敢闯敢试、改革创新,会为其他地方提供案例和借鉴,这是对国家、党的事业的一种贡献,是大贡献。对于我们特区的党员干部来说,尤其要培养一种“工兵”意识和精神。工兵就是探雷挖雷,有牺牲的危险,但是要舍我其谁,主动积极敢于为党的事业牺牲奉献,敢人所不敢,先人之更先,只有这样,特区的改革创新大旗才会更加屹立不倒,更加鲜艳夺目。

  作者: 编辑: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