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浙江公车改革急刹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16:51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公车改革正在成为一场全国性运动的时候,车改先行者的浙江却于本月初宣布暂停车改。

  背后原因,讳莫如深。

  在百姓眼中,改革之前的公务用车制度,超标配车、维护费用昂贵、公车私用等形成
的“车轮腐败”是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然而,货币化的“车改”就能成为填埋的沙石,堵住公车的黑洞吗?更重要的是,公车货币化过程中的利益重新分配如何解决公平的问题?

  在外界的一片猜测声中,记者赶赴浙江调查:浙江在公车改革中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浙江为何下此决心“叫停”曾经轰轰烈烈的改革?

  袁杰是浙江省海宁市一位公务员,他所在的镇,目前有5辆公车。作为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的他,本来无论如何都轮得到用车,但今年1月,他却自己花了15万元买了一辆桑塔纳2000。

  “上面一直说要公车改革,取消公务用车是早晚的事情,所以想想还是自己买车算了。原以为自己买车后,公车制度正好也取消。谁知道这情况说变就变了,省里突然叫停了公车改革。”

  感到突然的不仅仅是袁杰一个人。3月4日,浙江《今日早报》发布了一条不起眼的小消息:“记者昨天获悉,受人关注的我省公车改革将‘暂缓’。也就是说,已经在实施的试点将继续实施,尚未开始实施的要‘暂停’实施。”当天,这个消息便在浙江全省各地尤其是公务员队伍中迅速传播开来。

  浙江早在2001年就从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开始试点实行公车改革。在去年,当地媒体还曾以《公车改革“悄然提速”》为题进行报道。当时,杭州西湖区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实行了车改,义乌全市、湖州南浔经济开发区等地也取消了公务用车;台州、宁波等则正在积极进行公车改革试点。

  但短短几个月后,轰轰烈烈的车改怎么会在一夜之间突然叫停呢?

  一个车改方案的制定与叫停

  杭州市江干区,调研三个月形成的

  “周密”车改方案暂时搁浅

  刘峰是杭州市江干区纪委干部,从江干区最初的组建车改小组到后来的调研、方案制定、修改、报批,他一直参与。

  根据调研,一般公务用车1.8的排量,车价在15万左右。以一台车使用10年计算,每个月的折旧费是1250元,加上每月保险费400元、养路费200元、维修费300元,一台车月固定成本大概是2150元左右。

  经过如此周密的计算后,在江干区最后确定的方案中,车贴最终以用车频率分成正处、副处、调研员、副调研员、正副科、科员六个档次,每个档次又以距离的远近分成三类,最后细化为18个具体的补贴标准。比如在正处这一级上,按上班地点距离区政府远近分别每月补贴2000、1900、1800,副处相应各减少300元;而一般科员的补贴标准是450、400、350三档。

  “这个方案早在去年11月就报上去了。原来想着春节过后就可以推出来,谁知道省里却突然全部叫停了。”李强有点无奈,“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欲言又止的车改“先行者”

  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先行一步完成车改,但如今面对利益的重新调整许多人有了难言之隐

  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浙江车改的第一个吃螃蟹者,2002年就已经以“车贴”形式全部完成了车改。按照省里的意思,这次“叫停”不包括已改革地区。

  3月16日上午9点半,记者来到三墩镇政府,后面的院子里已经停了8辆车。而用水泥砌好的车库只有5个,好几辆停在院子里的空地上淋雨。

  “原来车少,就搞了这个车库,没想到发展这么快,停不下了。”三墩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瑞华指了指窗户外的车库。“38个在编人员中,18人有车了,领导班子11人中,已经有9辆车。到今年底,起码还会再有5个人买。”而徐自己,也在三墩镇实施车改之后的2003年11月,花17.5万元买了一辆别克凯越。

  徐瑞华表示,尽管省里出于各种原因叫停了车改,但三墩的改革不会因此而中止,更不会退回到以前。“车改后第一年镇里支出就整整少了40万啊!”徐瑞华伸出四个指头,在记者面前晃了晃。

  记者随后又走进了三墩镇经济发展办、村镇建设办、计生办、综治办等9个办公室。但奇怪的是,所有人员均以“情况不清楚”等理由拒绝了。

  同样保持沉默的还有徐瑞华的直接上级——西湖区纪委执法监察室主任陈敏。而他恰恰是西湖区公车改革方案的具体执行者。

  “我现在不能说,虽然我有许多关于公车改革的想法,大部分都在以前说过了。”显然,陈敏对西湖区的车改有很多难言之隐。而记者感觉,这些难言之隐的背后,和浙江省叫停车改的初衷有着某种暗合。或许从陈敏已经见诸报章的那些讲话不难体会到他内心的想法。

  他曾对《外滩画报》说,“如果真的取消了公车,上级来人的接待问题如何解决,这么多司机如何安置,私车的大量增加导致道路交通矛盾日益突出等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车改大范围推广的阻力会很大,乡镇车改前在听取下面意见时,就听到不少反对意见,而且主要是各单位的一把手。毕竟改革触犯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统一口径,普通公务员不能说话,这表明了改革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浙江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教授张国清评价说。

  车贴标准成为争议焦点

  按职务还是按需求进行补贴成为公车“货币化”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目前浙江的车改模式,主要存在着“购车优惠+每月补贴模式”和“购车补贴+养车补贴模式”两种。前一种是目前比较通行的,无论是西湖区、还是义乌、湖州等地,均采用公车机关内公开拍卖的形式,领导干部有优先购买权,并给予拍卖价一定的优惠。另外,全体镇干部发放交通补贴。

  而第二种模式,据知情人士解释,有些银行系统和一些开发区基本上沿用这种思路在进行改革。但是,所谓购车补贴是仅限于少数领导,一般干部是不能享受的。补贴按照领导的一个任期,以一辆好车加上消耗,每年可以补贴四五万之巨。而养车补贴则是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补贴,这是大家都有的。

  “怎样制定标准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不少地区仅车贴一项,就远远超过了公务员的工资,车改成了变相腐败,老百姓对此意见非常大。”浙江省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的汪国政说,“由于全省不统一,各自为政,怎么改、补贴多少,都是有关地区自己说了算。”

  采访中记者发现,浙江省各公车改革试点的交通补贴普遍较高,比如南浔经济开发区每人每月的交通补贴200元至3200元不等,而西湖区则是从1800到300元不等。总体上各地平均每人每年车贴一般不低于一万元。

  补贴发放中另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是发放额度差距大。以湖州市南浔经济开发区为例,开发区委领导车贴每人每月3200元,而一般办事员每人每月仅200元,相差3000元。据开发区办公室的有关人士介绍,尽管如此,大多数一般干部还是欣然接受了,因为以前“级别用车现象比较严重”,一般的办事人员反正是轮不上的,现在多几百块钱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按职务还是按需求进行补贴成为“货币化”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车改能否真正提高行政效率?

  张国清在研究后发现,从行政效率的角度看,车改正好适得其反车改的直接初衷,就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以杭州江干区为例,在公车最多的四季青街道,2003年用在13辆公车上的费用高达138.96万,距离最远的丁桥镇有10辆公车,2003年的总开支56万。如果按照拟定的方案,实行车贴后,四季青街道50多人全年补贴44万多,丁桥镇40多人全年补贴46万多。

  “四季青街道节约了68.2%,丁桥节约了18%,全区平均节约率在43.5%左右,效果应该非常明显。”李强很乐观,“而老百姓对车贴意见大,因为发车贴他们看得到,但并不知道原来的公车隐形开支远比车贴大得多。”

  张国清在研究后发现,从行政效率的角度看,车改正好适得其反。“基层公务员要的是体面,上层公务员要的是身份,工作中使用公车,公务员得到了身份认同。如果公车完全取消,他们会觉得和在企业打工没有区别,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更加严重的是,在公务员队伍中以‘车贴’为标志,形成了一种明显不平等的等级观念,而这个原来是比较模糊的。”

  按照张国清的设想,其实最合理的改革方式是,把公车组织起来成立租赁公司,统一调配。公司以市场的方式运营,和其他出租公司一样。但是调度系统优先预约、调度给公务员使用,而公务员的公务用车,费用还是由政府承担。“这样既解决了司机问题,又提高了公车使用率。”张国清说,“这样公车就从一个纯消耗性项目变成生产性项目了。”

  公务员廉政建设与车改

  从这次突然叫停来看,给公务员享受

  的利益边界在哪里,成为一个新问题

  到目前为止,浙江省关于车改叫停,只有3月4日《今日早报》发布的短短几句,权威部门尚未发布过正式消息。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春节前浙江省召开了一次党风廉政会议,会上对公车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反映较多。那次会议结束后,省里有关部门作出未改地区暂缓公车改革的决定。

  汪国政接受采访时表示,公车改革目前只是各地的一种自发行为,有点处于“无政府”状态,省里从来没有下红头文件统一搞过。汪国政证实,这次“暂缓”,省里也没有下发过正式文件,而是那次党风廉政会的精神在基层的传达。

  那么现在的公车改革中到底存在了哪些问题,才导致浙江省下如此大的决心“叫停”轰轰烈烈的改革呢?

  “改革标准不统一、有些地区超过社会承受能力,老百姓反映强烈、改革后到底提高了多少效率,是暂缓车改的三个主要原因。”汪国政一针见血。

  作为先行者的徐瑞华也开始思考车改后的新问题:车改如果操作不好,很可能出现新的腐败。实行车贴后,如果领导干部去下级单位报销打的费、到下级企业借车用怎么办?领导干部自己开车,在公务活动中出了车祸怎么办?公车低价拍卖给领导干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怎么办……

  据悉,四月份,浙江省纪委将派出专门的调查组就“公车改革”下去进行调研。

  “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公平,无论公车怎样改,都要朝公平的方向上走。”浙江省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汪国政说。(据《南方都市报》)

  全国“车改”背景

  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制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后,各地的公车改革陆续展开。浙江、江苏、湖南、重庆等省市都进行过试点,有的地方把公车拍卖,有的地方把公车组建出租车队进行市场运营;而对公务员用车则实行货币化补贴,补贴标准各地不一,有的每年补贴2400元到3000元,有的每月补贴300元到2000元。

  目前,上海、浙江、广东、江苏、湖北、江西、黑龙江、辽宁等14个省(区、市)以及国家审计署、国家宗教局等4个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公车改革试点。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