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公交,挤出多少烦恼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05:01 山西晚报 | ||||||||
太原市共有90多条公交线路,其中许多条线路的公交车在乘车高峰时段人满为患;而且有时挤车还会挤出许多麻烦,比如被盗、毁物甚至挤伤等等……挤公交,挤出多少烦恼 A 公交车到底有多挤 太原市公交总公司运调处副处长刘晖告诉记者,一天中,公交车的高峰时段主要分布
B 挤出来的麻烦事 丢东西、毁物品是挤公交常遇的麻烦事儿。一位公交车售票员告诉记者,经常有小偷利用公交车内拥挤,在人们上车时或车内拥挤时趁机下手。毁东西的情况也不少见,他们经常在跑完车清理车辆时,发现乘客被挤掉的纽扣等。且来听听记者采访的这二位乘客的遭遇。李伟(化名)———被盗:找工作那会儿是我最穷的时候,可“房漏偏逢连阴雨”,去参加招聘会,手机在公交车上又被偷了。那是去年3月份,我从太原理工大学乘坐824路公交车,车上十分拥挤,车走到市人大的时候,我想从腰间摸出手机看时间,一摸,我的手机套是空的,再一看,手机不见了。张凯(化名)———毁物:去年12月24日,是我女朋友生日,又恰逢平安夜。6点钟一下班,我就捧着24朵红玫瑰,兴冲冲乘上离公司最近的808路公交车。一上车,我就傻眼了,车里已经人满为患,我站在门口就不能动了。突然司机一个急刹车,前面一个人向我胸前的玫瑰扑来,我还没来得及喊出声儿,我和他已经后背贴前胸,贴了个正着,玫瑰被挤得惨不忍睹。更有甚者,遭遇的公交麻烦的是受伤。一位家住火车站附近的老太太,乘坐公交车前往朋友家做客。由于车上拥挤,加上路况很差,老太太下车后腰背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腰部压缩性骨折。 C 乘车人的挤车“战术” 大家都知道挤公交之苦,但天天乘公交车上下班的工薪阶层,谁又能离得开公交车!没有办法,只能在挤的情况下,想办法尽量让自己少受些罪。记者采访了几位常年坐公交车的人士,听听他们的挤车“战术”。刘先生的工作单位离家很远,常年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他的挤车经验丰富而且实用:“公交车大部分都是前门上、后门下。司机停车的时候,都是想把车门和站牌对齐,可一般情况下,由于车辆有惯性,车会继续往前走半米左右。所以等车的时候站在站牌稍微往前一点的地方正好。即使车门不会停在自己面前,上车的时候也不能站在人流中间,从车门两侧向上挤车相对较快。上车后,只要有人下车,就跟着提前往后门走,这要比自己杀出一条下车的‘血路’来得容易。”李女士是一位孕妇,她的“挤车战术”是保守型的。“如果不是高峰时段,上车前,先要看看车里有没有空座位,没有座位,我就等下一辆。如果是高峰时段,上车后就站在司机旁边的栏杆旁,那里相对宽松。”张大爷则认为,现在年轻人的素质都比较高,会主动给老人让坐,所以上车后,他会向年轻人比较集中的地方走去。双西小学的贝贝小朋友告诉记者,挤车的时候,要把双肩书包反过来背,要不然下车的时候书包会成为负担。如果戴着帽子就要拿在手上,因为自己个子小,帽子很容易被挤掉。 D 有序上车更省时 记者在好多车站调查时发现了一个公交怪现象,很多乘客一边喊着“别挤,别挤”,一边拼命往前挤,生怕自己上不了车。而在记者随机询问的乘客中,他们大都愿意排队上车,不希望一拥而上这种“拼命挤”的上车方式。当问及为什么边挤边喊“别挤了”时,他们的回答是:“大家都在挤,我不挤怎么行?没准挤上去还能坐上座位,或者占个有利一点的位置。”是不是大家都挤了,上车就会快一点呢?答案是否定的。记者在公交1路车的始发站点———火车站站点看到,那里有铁护栏保证乘客可以有序上车。3月26日上午10点,记者随机统计了一个车次,该站上车人数为26人,共用时间46秒,每秒钟客流量为0.6人次。而马路对面的6路车站牌下,没有护栏,乘客无序上车,26人共用1分6秒,每秒钟客流量为0.4人次。同样的人数,无序上车比有序上车多用了20秒。假设之后的每站都慢20秒,全程20站,因为挤车浪费的时间就是7分钟多,来回就是将近15分钟。目前,太原市公交公司为应对客流高峰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高峰时段启用备用车,在客流量较大的路线增设双层巴士。运调处刘晖副处长告诉记者,802路、806路等公交线路客流比较大,为此,他们将在今年增设几路双层巴士线路。届时,太原市民乘坐公交出行的状况将有所改善。 倡导公德 改善设施 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谭克俭就挤车问题给人们的建议是:想要坐车不拥挤,最好的办法是排队上车。谭所长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人们挤车的心理:面对挤车,人们一方面希望大家遵守公共秩序,排队上车,这是人们在道德准则上希望达到的一种和谐。而另一方面,人们往往在公共环境中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要求别人排队上车的同时,又希望自己早点上车。一旦有一个人这样做了,人们的从众心理作祟,就会一拥而上。挤车这种社会现象对人们日常生活和思维习惯的影响是深远的。孩子们在挤车的过程中,看到人们相互拥挤,久而久之,认为拥挤是一种合理的现象,对孩子的成长和道德建设非常不利。这种现象的彻底改观,有赖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善。这个社会大环境包括道德环境和生存环境。挤车现象实质上反映了整个社会公共交通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改善公共交通设施是治本之策。记者兰玲(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网络编辑:郭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