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合作谋双赢:哈市民营企业踊跃参与国企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08:49 黑龙江日报

  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鼓擂响时,哈尔滨市非公有制经济战线低成本扩张机会来了。借助国企技术、人才优势和销售网络实现自身腾飞的机会来了!在这有望实现国企民营双赢的重大机遇面前,一场振兴与改革的战役拉开了———

  借势登高民企速壮筋骨

  始建于1996年的黑龙江海外集团,是这轮大潮中的佼佼者。早在1998年,他们就在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中初试身手。当时有着40多年历史的原哈尔滨乐器厂濒临破产,400多名在国企工作了大半生的职工生活没了着落。集团经调研找出企业亏损“症结”:经营不善,根源为单一的所有制形式和落后的机制。于是大胆注资400多万元安置职工,兼并了这个企业。

  2001年,受七台河市宽松的招商环境和优惠的招商政策的吸引,海外集团再次出手,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兼并了七台河三利化工厂和七台河民用爆破器材专卖公司。

  这两家企业改制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化工厂年产量由兼并前的1800多吨猛增到6000多吨;累计上缴税金由兼并前的2万元增加到445万元;产值、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人均劳动生产率等经济技术指标增长近五倍;员工工资增加一至五倍;不但使原有130多人重新上岗,还多吸纳就业人员60多人,一跃成为该市龙头企业和纳税“10强”大户。民用爆破器材经销公司的销售量、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增长了近四倍。

  得知黑龙江海外集团成功兼并七台河两家同类企业消息后,2004年木兰县领导主动登门拜访,希望他们能参与该县濒临倒闭的化工厂的改革。几经考察、磋商,3月初,海外集团以一次性出资500万元受让产权和投入500万元启动生产的条件再添新员,收购了这家企业。

  6年间,3次出手连得4家国企,海外集团在低成本扩张的路上完成了漂亮的“三级跳”:企业资产扩大到4.5亿元,从房地产开发起家到成长为集进出口贸易、化工生产、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区、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现代企业集团。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及新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引导下,哈尔滨市共有53户民营企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组。注入资金8.4亿元,盘活国有资产21.2亿元,安置职工就业1.9万人。对国企的收购兼并,令非国有经济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年实现增加值10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0%;40多户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亿元,26户民营企业实缴税金超千万元。

  分工协作区域特色跃变产业优势

  在国内能源需求趋紧的新形势下,近年来,哈尔滨电站集团生产任务饱满,发展前景广阔。为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该集团决定把一些零部件配套任务委托给其他企业,自己集中力量主攻核心产品。针对这一变化,市里及时为民营企业承接产品、项目搭建平台。去年9月16日,市中小企业局与哈尔滨电站集团联合召开了“哈尔滨电站设备项目及产品配套对接会”,50多户民营企业参与了对接。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会后有6户民营企业加入为哈电站集团加工配套的行列,当年配套额近亿元。

  哈飞、哈电、哈锅、哈药,面对坐落境内的这些国内行业龙头,如何让其带动龙身起舞,一直是哈尔滨市改革国有企业、振兴民营经济的重大课题。“围绕大厂办小厂,专精特小厂连片发展”,“围绕大区办小区,依靠小区助推大区发展”,2004年,该市重点推广了平房区和呼兰区以点带面,拉长民营企业参与大工业生产配套加工产业链条,促进区域模块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他们以汽车零部件、电站设备、医药食品等行业为重点,对全市82个县乡(镇)各类园区进行整合,重点扶持了为“哈飞”汽车生产配套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园、为电站设备配套的“动力园区”和哈尔滨医药工业园区的建设;积极组织扶持民营企业为大工业搞好协作配套。此举不但加速了园区发展,也带大了一批民营配套企业。目前,该市已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园区为龙头,电站设备、医药食品行业配套为重点的产业集群;有15个园区年营业收入达到亿元以上,其中5个配套园区年营业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2004年,全市为大工业配套的民营企业发展到383户,实现产值30多亿元。

  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促改制合作

  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要的是国有资产不流失;难的是国企、集体企业改制和民企发展的双赢。2004年初,哈尔滨市成立了多个调研组深入到各区、县市,围绕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意向、国有资源存量、民营企业发展现状、民间资本分布及投向、民营企业参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情况通报会,及时向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发布国家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政策及国有企业生产要素状况,并先后出台《哈尔滨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哈尔滨市城乡创业工程工作方案》等相关政策;建立民营企业与国企直接对话的“快车通道”;建立人才信息储备库,定期组织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用人对接,为改革保驾护航。

  降低购并成本,对重组改制后的新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为此,哈尔滨市在民企参与国企改造中,立足生存、着眼发展,采用灵活多样的参与方式,“不重形式,但求实效”。总资产1.6亿元的哈尔滨化纤厂,改制前总负债3.2亿元,内欠职工工资及各种费用5600万元,欠银行贷款1.9亿元。由于企业欠债多,几年来,无企业来洽谈兼并事宜。自国家出台国企改革中实施打捆购买工商银行不良贷款政策后,哈尔滨市积极落实政策、具体实施,很快就促成了哈尔滨白桦集团与化纤厂重组改制。哈尔滨市北亚物流有限公司通过申请诉讼保全的方式,以980万元购买了哈尔滨标准件厂4500万元的债权,也顺利打开了购并的僵持局面。

  背景新闻

  进入2000年以来,哈尔滨市非公有制经济以年均递增16.2%的高速度发展着,特别是2004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7%,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全市注册资金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达5002户,新增民营科技企业95户,开发新产品245项,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2.4%。(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桂英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