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国宝中华鲟数量急剧下降 生存前景令人堪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14:2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宜昌三月二十八日电 (记者全安华)“洄游产卵的中华鲟数量已从一九八五年二千尾,急剧下降到目前的五百尾,国宝中华鲟生存前景堪忧!”湖北葛洲坝中华鲟研究所总工程师肖慧二十八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中华鲟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在地球上生存了约一亿四千万年,是当今世界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也是长江最古老的珍稀鱼种。每年夏秋之际,成群结队的中华鲟由长江口外的浅海域洄游到长江中上游产卵繁殖,然后游回大海中生长,被中国政府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一九八二年,湖北宜昌附近的葛洲坝大江截流后,中华鲟天然产卵场地被截断,其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破坏。为保护这一珍稀水生动物,中国政府在长江上游的宜昌和下游的上海分别建立了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设立中华鲟研究所和繁殖中心,把人工繁殖的中华鲟放归长江,试图保持并促进中华鲟的种群数量的增长。

  研究部门的监测表明,一九八二年葛洲坝截流前,每年洄游到长江上游产卵的中华鲟超过三千五百尾,一九八五年下降至二千尾,如今已不足五百尾。同时,国家下达给研究单位用于研究的捕捞亲鱼计划也逐年减少,捕捞亲鱼越来越难,捕捞上来的雌雄比例也逐渐失调,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华鲟的种群正在衰退之中。

  肖慧介绍,为保护中华鲟,一九九五年前,科研单位一直采取向长江流放人工受精培育的鲟鱼苗方式,累计投放个体一千克左右的幼苗四百五十四万尾。但目前掌握的情况是上述方式已经失败;一九九五年后,科研单位开始向长江投放人工培育的中华鲟鱼种,籍此扩大中华鲟的种群数量,遏止衰减的趋势,但结果要在二十年后才能得到。

  肖慧说,目前养殖野生中华鲟子一代的技术已非常成熟。该单位人工繁殖的“野生中华鲟儿子”,最大的有十五岁左右,重百斤以上,已达到性成熟年龄。按照国际标准,人工养殖出子二代才标志着濒危物种的人工抢救保护成功。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华鲟子一代能否繁殖显得至关重要。

  相关专家担心,随着长江污染的日益严重,加之航运、渔业捕捞等问题突出,即使人工繁殖中华鲟成功,它们的生存环境还有多大?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