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陈丹青拂袖而去,能否拂动体制弊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19:18 金羊网-羊城晚报

  纵深观察

  李隼

  著名画家、清华大学的美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丹青,不能容忍招收研究生英语、政治“考分为王”,不能容忍“学术行政化”,愤然辞职,此事引起轩然大波。

  与很多人一样,笔者深感陈教授的眼光锐利,看到了他所浸润其中的“教育体制”的诸多弊病和顽疾,也非常钦佩与其艺术家气质相称的纯粹的人格,毕竟,在文化知识圈子里,这样纯粹的、自由率真的“活人”真的不多见了。另一方面,笔者想追问,在这件事上,陈教授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对于现行教育体制,陈教授的愤懑乃至怒火中烧,到最后无奈辞职,正如他所说,的确令人深感不满:导师招收研究生的自主权不能得到充分贯彻;在教学科研评估方面的形式主义与功利主义传统无法割除;假借科学管理名义的官僚主义与教条主义的“伪改革”大行其道;动听的“全面选拔人才”口号之下广泛存在的对人才选拔的片面性要求无法僭越(看看被外语、政治科考试关卡拒之门外的天才的遭遇吧);如此等等,哪一个问题不是“兹事体大”?想想当年,英语考试零分的陈教授本人,尚可以凭借专业高分而迈进理想的高等学府,为什么改革开放了这么多年,陈教授当年的幸运就永远成为了一种不能重复的“绝对偶然”了呢?我们的教育招生体制中如火如荼、声势浩大的“科学的”改革,是不是应该认真地反思?

  在高校以及其他主要依靠纵向研究经费划拨生存的科研单位中,谁没有陈教授的感同身受?中国科研工作者中太多教学科研评估中的“科学量化强迫”之下的弱势群体,一些颇有创新能力,并广为学生喜爱、学界认同的学者,因为无法在填表时满足SSCI(社会科学文献索引)的硬性要求(要看篇数)而一直被边缘化,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想想周国平“我还不是博导”的慨叹,想想鲁迅如果活着肯定做不上教授的那种残酷,再想想孔子“述而不作”的充分学术自由,还真的无法想象,我们的教育改革就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了,无须调整了。

  陈教授的拂袖而去,无论是对清华大学,对我们的艺术教育,还是对想报考陈教授的研究生的有志青年,都是一个极大的损失。陈教授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选择了离开这一体制而表示抗议(虽然他本人声言不是为了宣泄对诸多相关人士及部门的不满),但是,如果留在这一体制内,并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利用有效的渠道,比如说借助媒体的力量,让大家都认真地听听他的肺腑之言,或许对改变现状更为有利?

  即便离开了,陈教授仍然可以做些事,比如自己办学吧,他带出来的没有学位的弟子,不见得就比有学位的博士、硕士们更难有出息。

  或许,终有一天,我们的体制,已经可以有陈教授注重的“爱好学术自由,并尊重人文社会艺术科学规律”的教育、招生自主权存在的空间,我们善意并耐心地期待着吧!(作者为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师)

  (晓航/编制)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