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0年面条鱼蹦回鸭绿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2:22 辽沈晚报 | ||||||||
本报丹东消息 (特派首席记者于欣)“鸭江水暖,面条鱼肥。”“面条鱼炒鸡蛋”曾是丹东人最爱的一道菜,但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道菜渐渐从丹东人餐桌上消失了,当面条鱼重新回到人们餐桌,也并不代表鸭绿江上的面条鱼真正肥了起来。 面条鱼学名明银鱼,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丹东人对面条鱼最熟悉,多年前的鸭绿江上,渔网放下去,再起来,几十斤活蹦乱跳的面条鱼也就出来了。
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丹东市场上突然找不到面条鱼了。由于过度捕捞、污染等人为原因,鸭绿江流域的原种面条鱼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濒临灭绝。这时的鸭绿江白沫翻滚,靠近丹东市区的江面上形成百米宽的污染带。 昨天,记者从丹东市有关部门了解到,最近的测试发现,鸭绿江水质持续好转,江面上的污染带基本消失,江中各个断面的水质标准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一位常在江边打鱼的渔民告诉记者,这几年来江水确实在好转,“干净多了,鱼一年比一年大。有时还真能看到面条鱼。” 上世纪60年代,当地调查后发现,鸭绿江鱼类品种至少有69种,但现在,专家指出,“肯定有一些品种已经灭绝。” 现在,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丹东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就达30万吨,来自上游的废水也极易导致江水硼含量超标。另外还有一些排放未达标的工业企业有可能排放污水。 尽管目前丹东市场上已经有了面条鱼在卖,但这些面条鱼并不是鸭绿江原产面条鱼,在口感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国外没有关于鸭绿江面条鱼的研究报道,我国对鸭绿江面条鱼的研究起步也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还停留在生物学调查方面,至今国内未发现面条鱼人工繁殖报道。 丹东市水产研究所曾对鸭绿江面条鱼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由于面条鱼的物种稀少等原因,加之对其产卵习性、人工授精、孵化等技术都还不了解,没办法大规模研究。 即使面条鱼重回到了鸭绿江上,需要人们做的事情还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