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们大家的好女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5:15 深圳商报 | ||||||||
她叫王秋平,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五星级义工。提起她,福利中心的老人们都赞不绝口:“她就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好女儿。” 五星级义工获全国大奖 今年41岁的王秋平是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个人贷款中心的一名业务副经理。1998年,儿
今年1月,王秋平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光荣地站在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 老人见她心朗气爽 “王秋平就像女儿一样悉心照顾着我。”年近九旬的谢伯经常这样念叨着。 谢伯是一位印尼归侨,他已经在罗湖福利中心生活6年多了。谢伯一生坎坷,早年在海外漂泊,晚年才回祖国定居。子女们因工作忙及身体方面原因无暇照料他,只有在节假日才能抽时间探望。 从1998年起,王秋平毅然担负起照顾老人的重任,每周末她都会到福利中心问寒问暖,生怕老人寂寞、休息不好。她不仅陪老人聊天,还帮老人修剪指甲和脚甲、剪头发,有时还把饭菜亲手喂到老人口中。 谢伯身体好的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出去旅游,如今腿脚不方便了,哪也去不了,心里很烦躁。王秋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此,她常常会把儿子悄悄带到福利院,让他陪老人聊天,老人的心情因此变得特别愉快。开朗的谢伯经常给王秋平看家里人寄来的照片,高兴地向她讲述家人的每一个变化。 罗湖福利中心有一位80多岁的婆婆,突患半身不遂,右手和右脚不能动了。 为了使老人能重新站起来,她手把手教老人做康复操。听说新鲜山楂有辅助治疗的作用,王秋平就到各超市去找最新鲜的山楂。王秋平还四处求医问药。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调理,老人终于康复了。婆婆也特别有毅力,每天早上都坚持扶着墙练习行走,现在已经能拄着拐杖走路了。婆婆脸上的痛苦和忧愁消失了,王秋平的脸上也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福利中心老人的贴心人 “您过得好吗?吃东西还可以吗?晚上休息得好吗?”王秋平总是这样和声细语地与每一位老人交谈。王秋平告诉记者,福利中心的老人平均年龄在70岁至80岁之间,他们大都家境不错,但由于子女工作繁忙,老人们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寂寞。 “老人们最需要的是有人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是王秋平7年来最大的感受。王秋平善解人意,不管老人有多少要求,她都会尽力帮助他们。有的老人因为久病缠身,情绪容易激动,常常骂人,遇到这种情况,王秋平从不生气,她还对别人说,让他骂吧,这样他的心情能好点。第一次去福利院,一位阿婆不愿意吃饭,竟然吐得她满脸都是。王秋平擦了擦脸,笑着说,“婆婆你要听话!” 有一位老人的儿女因种种原因不能经常来看望她,她很不开心。看出了老人的心思,王秋平每次到了市福利中心就先去看望她。有一天,老人突然有了轻生的念头。王秋平急得哭了起来:“我每次大老远跑来看您就是盼着您健康,我不是和您亲生女儿一样吗?”老人的心结终于打开了,王秋平与她亲如母女。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一个周日,王秋平偶然看到一位老人不知道去布吉该如何转车,她就自告奋勇把老人送到了布吉。 王秋平的丈夫是一名交警。她愧疚地告诉记者,由于夫妻两个都很忙,平时只能与公公婆婆进行电话联系。“好在他们都很支持我!” 平日里,同事们遇到困难,王秋平总是热心帮助,不怕麻烦。有一位义工去世了,王秋平和伙伴们义务承担起照顾这位义工的妻子和女儿的任务,每到节日,王秋平就会悄悄给孩子准备一份礼物。 王秋平一点也不张扬,从人民大会堂领回了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的奖牌,同事们才知道了她做义工的事。受王秋平的感染,她的工作单位最近准备成立一个团体义工组,组织员工定期去福利中心看望老人。 爱心的种子长出一片绿阴 2002年暑假,在市义工联的支持下,王秋平招募学生组成“假日爱心”义工服务队,到福利中心为老人服务。这个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义务服务中培养了尊老敬老、关心他人的品质,也增添了他们的社会经历和社会责任感。王秋平趁机提出“有爱心的人一起去孝敬老人”,这一提议得到热烈响应。为了使老人们在福利中心过得开心,王秋平还带领义工为老人准备了20多场活动。如为老人们举办“长者生日会”、“义工长者同乐日”等大型联欢会,组织老人逛东门、赏茶园、登莲花山等。 2003年下半年起,她又把义务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社区的“星光老人之家”,她组织义工为社区的老人开生日会,举办迎新春游园活动等。现在,王秋平所在的“松柏之爱”服务组已经有2500多名义工了。 最近,王秋平又组织义工到火车站为旅客提供乘车、旅游导向、协助搬行李、扶老携幼等关爱服务工作。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赵鸿飞通讯员王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