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时评:无责论证易成“豆腐渣论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7:06 新桂网 | ||||||||
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节水是保护还是破坏?这边专家和学者举出许多论据称“圆明园的水系是圆明园的‘命根子’,破坏圆明园的水系则是要圆明园的‘命’!”、“防渗工程将给圆明园带来生态灾难”;那边圆明园管理处也搬出了专家,称“圆明园管理处此前专门与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海淀水利局3家单位编定了《圆明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并专门请专家作了论证”(据《北京青年报》3月29日报道)。
言下之意很明显:你那边是专家意见,咱也经过专家论证过了啊,是不是要比比哪边专家的胡子长、哪边专家的帽子高?——一边是以媒体为平台的专家质疑,一边是以论证会为平台的专家论证,两边都是专家,似乎是个纯粹的科学争议,外行人很难判断——不过笔者以为,不需要什么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前者“专家质疑”比后者“专家论证”更可信。 既不清楚双方的学术能力,又缺乏专业素养,如何能在一个“纯粹的科学问题”上判断出谁更可信?是的,笔者没有那些信息,但笔者有以下的社会学和政治学常识:“公开做出的判断”比“关起门做出的判断”更为可信,“有责论证”比“无责论证”更为可信——因为圆明园管理处所说的“专家论证”是“关起门来搞的论证”,是“专家不用负责任的论证”,所以可信度非常低。 为什么关起门来搞的专家论证不可信呢?因为“关起门”后就存在着这样一种危险:利益导向下的话语霸权。热衷于工程的领导会主导论证,稍有不同专家意见,领导就会以“事情是这样的”或“你可能不太了解情况”来回避和压制不同意见,“专家论证会”成了粉饰合法性的一种形式;“小圈子”会主导论证,为了让“专家论证”一致通过,就会清一色选那些“支持派”专家参与论证,反对的一个不请;另外,关起门来还可能滋生专家腐败,钱学交易垒成“一致同意,个别保留意见”的论证结果。 在这次争议之前,公众和许多业内专家对圆明园湖底防渗这项浩大的工程一无所知,所以可以判断所谓的“专家论证”是“关起门”搞的,因而缺乏公信力。 另一个不可信是基于专家的“无责论证”。在我们的专家咨询制度中,专家是不用为自己的论证负法律责任的,也就是说,论证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可行后,不论将来产生什么灾难性的后果,专家不用负相关法律责任——因为不需担责,专家论证的质量就可能很低,很容易成为“豆腐渣论证”。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汪春兰讲过这样一件事:海南省一个号称“环保酒精厂”的企业,开工3年多时间,因严重空气污染与水污染,导致驻地附近3个自然村人口死亡率增长1.3倍,癌症死亡率增长了3.5倍。 而事后调查发现,这个本不该“出生”的项目,却是经过专家3次论证、有关部门严格批准立项的——基于此,汪代表呼吁,国家应该建立规范的专家论证制度,不能让专家论证成为“无责论证”。 而相比于关起门来、无责的专家论证,接受媒体采访对“防渗工程”公开质疑的专家发言可信度高多了:因为是公开的,所以意见要慎重得多;因为面向大众的,所以要承担一种经得起公理推敲和公德考问的道义责任——期待参加过“专家论证会”的专家能有勇气从门后走出来,在阳光下,在公众面前把自己的支持理由说出来,这样我们才能相信他。 作者:曹林 (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