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时评:科技评奖理当宁缺毋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7:06 新桂网 | ||||||||
3月28日上午,备受关注的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作为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此次奖励大会受到各界密切瞩目。然而,今年的获奖结果却让人有些意外:奖金高达500万元的国家最高科技奖首次出现空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据《南国早报》3月29日报道)。 有人为此感到遗憾,我却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评奖过滥,奖项繁多,质量不高
科学研究是最需要实事求是精神的,科学家也是最具实事求是精神的职业,那么,科技评奖也应在坚持实事求是精神方面起到榜样作用。那么,实事求是精神具体体现在评奖中,其基本要求就是:不照顾关系,不降低门槛,不搞平衡,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评则已,评出来就要让大家口服心服,让权威点头,让同行佩服,拿到世界上也能争得一席之地。否则,有违科学家的良知和职业道德,瘸子里面拔将军,搞瓜菜代,降低水准,或乱拉关系,互相“关照”,即便评出来一堆大奖,对推进科技进步也毫无意义,等于自欺欺人。 科技评奖宁缺毋滥,也有助于鼓励科技人员克服浮躁情绪,潜心研究,埋头苦干,搞出高、精、尖重大项目。连续6年空缺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今年终于实现“零”的突破,而且一出手便让人刮目相看,就是一个有力例证。这两个奖项,都是长期研究的结果,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等完成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用了20年时间,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等完成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则用了10年工夫,这两项科技发明虽然寂寞数年,但一问世就像火山喷发一样,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十年磨一剑,才能造出锋利无比的龙泉剑、湛卢剑;科技评奖也要把严关口,宁缺毋滥,才能“逼”出真有价值的高、精、尖项目。在这个问题上,相信我们的科技奖评委和科学家们都已经取得了这样的基本共识: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梨半筐。 作者:陈鲁民 (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