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历史最高”从何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8:58 解放日报 | ||||||||
42个项目获奖,占全国总数13.95%;其中4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中,“上海军团”创下两项历史纪录。 从200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开始,上海获奖项目占全国比例就由长期徘徊在6%-8%,一跃突破10%大关,一连三年,今年达到高峰。市科技奖励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尹邦奇说,这种变化并非偶然。
从1996年以来,上海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增幅始终超过全市生产总值增幅。去年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上海生产总值2.29%,同比增加0.23个百分点,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研究开发投入强度提高幅度最大的一年,已接近法国水平。持续高强度投入,成为上海科技原创力提升的重要原因。 “引逼”企业成为科教兴市主体,是破纪录的关键之举。从2003年数据看,上海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占全市科技经费投入68.4%,同比增长高达17.26%,去年这一比例还有大幅度提高。与大学、科研院所相比,企业的资金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且企业技术集成度高、对技术创新的需求了解准确。由企业主导科研课题,课题起点更高、成功更有把握、生效更快。近年来,市科委对有企业参与的项目,鼓励企业作为第一承担者,努力发挥企业积极性。 2004年度上海项目获奖榜单中,企业领衔完成15项,占获奖总数35.71%,其中赫然有宝钢、中石化、华谊等特大型企业集团的名字。在2003年度,这一比例仅为8%。此外,即使是其他由大学、科研院所领衔完成的项目,绝大多数也都有企业参与。 打破纪录,还有赖于科学的战略布局规划。这次获奖“含金量”最高的3个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和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小型化OPCPA超短超强激光装置研究》,无一例外出自上海有关重点实验室。市科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上海主动对接国家“863”、“973”等重大科技项目,布下一批种子,将逐渐进入收获期。 近年上海不断改善吸引人才软环境。《有序排列的纳米多孔材料的组装合成和功能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复旦大学赵东元教授是个“海归”。他说,选择上海,因为能“和聪明绝顶的人在一起,加上良好的科研氛围和软硬件设施,这就是我眼中的温度、阳光和水了。”此外,科技启明星计划、曙光计划等一系列奖励项目,也对优秀科技人才的跟踪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诸巍 实习生彭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