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国企改革座谈会认为“坐等”等于资产流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9:00 黑龙江日报 | ||||||||
本报29日讯在国企改革中,资产流失一直是争议比较大的问题。今天召开的哈尔滨市国企改革座谈会认为:国有资产在转让过程中贬值是一种流失,但每年的经营亏损也是流失,而且是个无底洞。因此,必须增强国企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国企改革也是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参加座谈会并讲话。 据了解,哈尔滨市尚有1400多户国有企业等待改革。按计划,今年要启动90%,70%
与会者一致认为,国企晚改一年,设施设备就会贬值一些,银行利息就会多付一些,职工补偿费用也会多增一些,更主要的是国有企业的资产会因亏损而进一步流失,可用来变现的净资产会越来越少。 一方面净资产在减少,另一方面改革成本在增加,最终都会成为政府的负债,演变成政府难以承受的财政负担。国有资产在转让过程中,只要遵循公开、公正的交易原则,其定价就有它的合理性,而经营中的亏损则是隐性的,并且是个无底洞。从改革的经验看,每成功改一户,就堵住了一个亏损源,堵住了一个国有资产流失的黑洞。松江电炉厂、老鼎丰、中药四厂等国有企业改制后,都出现了规模扩大,经营盈利,职工收入提高,政府税收增加的多赢局面。 杜宇新在讲话中提出,必须增强加快国企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只有加快国企改革,才能保证国有资产不再流失,才能使广大职工的利益得到保证,才能使地方经济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才能尽可能多地筹集到改革成本,才能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要把加快国企改革作为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黑龙江日报) 作者:薛婧 来玉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