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能源结构调整面临抉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9:19 中国环境报 | ||||||||
历经数年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北京市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20年来首次达到了国家标准。这一惊喜不仅给北京实施能源结构调整带来了信心,同时也用事实证明了选择走能源结构调整这条道路的正确性。然而,惊喜过后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然气短缺让人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措手不及,而紧随其后的便是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在短短几天之内骤然上升,面对“气荒”,这条路是继续走下去,还是另辟他径?北京能源结构调整走到了十字路口。
从大气污染防治起步 北京年耗煤量在国内大城市中仅次于上海,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大量直接燃烧原煤已成为造成北京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不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北京的二氧化硫浓度就无法降低。北京的大气污染也就不可能得到彻底整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无从谈起。 为此,北京将能源结构调整放到了防治大气污染的首位。从1998年起,经过连续6年10个阶段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到2004年年底,全市4.4万台烧煤茶炉大灶、城八区1.6万台20吨以下的燃煤锅炉中的1.3万台陆续改用了清洁能源,燃气供暖面积达到8800万立方米;电采暖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3000多辆公交车从燃油改为燃气。2004年,北京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从1998年的12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04年的55微克/立方米,下降了54%,首次达到了60微克/立方米的国家二级质量标准。 二氧化硫虽然达标,但2800万吨的年煤炭消费总量和占能源结构约60%的比例则让人们无法轻松。北京能源结构调整之路依然漫长。 “气荒”考验结构调整 从今年1月9日起,由于受持续低温等原因的影响,北京天然气供应出现了紧张,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以及北京市燃气集团等连夜向有关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发出通知,要求采用燃气供暖的写字楼、宾馆、饭店、商厦等将室内暖气温度统一下调2摄氏度,尽量减少天然气消耗量,尽最大努力保证居民用气。北京市天然气日供应量也从2400万立方米压缩到了1900万立方米。 天然气供应不足导致了北京的燃煤量在短时间内又开始上窜。北京市环保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市政府号召宾馆饭店等室内温度统一调低后的几天里,由于燃煤的反弹,二氧化硫污染指数又明显回升。 由于天然气短缺,公交车油改气的步骤也暂停了下来,部分公交车又改回用油,而一些只能用气的公交车为了省气,每天便只跑半天。 同时,由于供气紧张,燃气管道的铺设也受到影响。记者也看到,北京市的一些在建小区看到“气荒危机”也部分停工,建设方表示,如果“气荒”持续下去,那与其花高额的成本铺设管道使用天然气,还不如先等等看,是否会改回使用燃煤锅炉。 不变的是决心 面对企业和市民的观望态度,北京市一位领导表示:“今年根据天然气供应情况来调整锅炉改造的速度和方法,能源结构调整的速度会有所放慢,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会放弃。”北京市环保局一位负责人也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我们的决心是不变的,北京走的这条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的道路是不变的。” 而在1月29日北京市环保局召开的“关于北京市能源合理利用与大气污染治理专家研讨会”上,来自发改委、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们也从技术的角度提出:“控制二氧化硫的目的及发展有3个阶段,即浓度———酸雨———细粒子,目前北京还仅停留在降低二氧化硫浓度的初级阶段上,因此继续推广发展清洁能源、优质能源的方向不能动摇。” 针对由于“气荒”导致二氧化硫出现反弹的情况,北京市正从控制燃煤锅炉排放入手,以达到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目的。目前全市20万吨以上的燃煤锅炉要求加强脱硫、除尘措施,到年底要全部完成。此外还扩大了水源热泵供暖面积,以及继续对平房实施电采暖改造。 有关专家指出,要让北京能源结构调整道路走得顺畅,改变当前能源的单一性、保证多种优质能源的供应就显得至关重要。北京市副市长吉林曾针对“气荒”状况表示,随着北京对天然气的需求越来越大,北京需要与供气方中石化总公司以及气田所在省区搞好协作,而中石油在经过协商之后,也同意给北京提供200万立方米/日的供气量。 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指出,北京万元产值的能耗比上海高6.1%,比发达国家高3~5倍,要解决能耗大和能源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就要大力提倡节能,加强能源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全面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