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改先行者浙江省暂停车改 暴露车改冒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9:50 中国广播网 | ||||||||
中广网3月30日消息 在公车改革正在成为一场全国性的运动的时候,车改先行者的浙江省却于本月初宣布暂停车改。 据悉,有关部门对本次车改搁浅的原因讳莫如深,没有统一说法。细读报道中各方人士的反应,其差异耐人寻味。“改革标准不统一、有些地区超过社会承受能力,老百姓反映强烈,改革后到底提高了多少效率,是暂缓车改的3个主要原因。”这是浙江省纪委党风廉政
真是越想越意味深长。一方面,车贴标准差别很大,不少地区仅车贴一项,就远超过公务员工资,老百姓对此意见非常大。可即便如此,某些单位的“一把手”仍然不满足,仍然成为车改的阻力,为什么? 笔者认为,这一事件凸显出当前某些公务人员在正常收益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利益暗礁”———虽然车贴已经远远超过工资,但肯定比车改前所获得的利益少。否则,“一把手”拿到的车贴甚至是一般办事人员的10倍以上,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反对? 任何工作,在“明利益”之外,都会有一些潜在利益。作为掌握公共权力、公共资源的国家公务人员,更不例外。但是,作为国家公务人员,这些潜在利益不宜直接体现在物化层面上。如果某项职务,在意味着一份数目清晰的薪水同时,还意味着一份数目模糊却很具体,而且还远远超过正常收益的潜在利益,将不利于形成清正廉明的政治局面。 甚至,这种“利益暗礁”正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在当前的公车使用方面,就存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暗礁”。 有资料披露,目前我国的公车浪费现象十分惊人。调查显示,一辆公务车每年的运行成本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公务用车成本普遍在每公里6~8元之间,而市场运营轿车每公里成本仅0.7元左右。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基本在6%~12%之间,有些地方甚至更高,很多地方财政不堪重负。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进行的车改,却鲜有“成功经验”———即便为了车改,给官员的“车贴远远超过了工资”,甚至到了“变相腐败”的地步,但车改仍然举步维艰,让人一声长叹。 当然,对将“车贴远远超过了工资”现象称作“变相腐败”,我是不大同意的。因为有不少数据表明,车改毕竟节约了成本。如杭州市江干区的数据表明,实行车贴后,“全区平均节约率在43.5%左右”。 曾有调查数据指出,在公车使用中有一个“1/3定律”,即“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显然,每一次“私用”的过程,不仅是一次腐败的“实践”,也都可视作“培养”干部及其亲属腐败意识的过程———这是腐败意识的“固化”和累积。这种累积不仅是无形的意识,也形成了有形的“利益暗礁”。或许,这正是车改在各地不同程度受阻的共性原因。 因而,公车改革,不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有个原则问题在其中。 “叫停车改”暴露车改冒进 公车改革在争议声中正成为一场全国性运动的时候,作为车改先行者的浙江却于本月初宣布暂停车改,引起全国哗然。《南方都市报》的调查报道揭示了浙江骤然叫停车改的原因:除了公众“车改等于变相加薪”的批评声外,改革进程中还出现了许多改革者始料未及的新问题,比如,公务员享受的利益边界在哪里?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改革标准,车改很可能催生新的腐败。 应该说,从车改现状来看,这些问题和矛盾不仅是作为车改先行者的浙江独有的。 我们在“骤然叫停”的现实之前不得不反思:车改上马后不久就出现了这么多尖锐的矛盾和难解的问题,不得不以“叫停”来缓解矛盾和回避问题,设计改革方案的时候干什么去了?结果和预期反差怎么如此之大?确实,人不是神仙,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可能观察到所有变量,不可能预测到所有结果,但是,“误差”和“预期”之间的差距是应该有一个限度的,“种龙种生跳蚤”是不可原谅的。 公车改革有没有试点成功经验的支撑?可能碰到的问题有没有最大程度地考虑到?有没有充分考虑到潜规则的惰性?从浙江车改暴露出的众多问题看,公车改革存在着一种冒进,就是在改革试点尚未经受考验、改革理性尚未成熟、改革准备尚未充足、改革结果尚不能把握住的情况下进行改革。仓促上马,骤然叫停,这正是冒进的车改导致的必然结果。 对于“浙江叫停车改”,更值得反思的是另外一个层面的冒进:改革试点尚未经受考验,理性的统一标准尚未形成,怎么公车改革已经在全国满地开花地铺开了? 其实“骤然叫停车改”的事情在其他城市早就发生过。 这些事实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如今我们的车改已经陷入这样的状态:在试点工作上缺乏全国性的统一协调,处处是试点;对车改试点的“试过的错”缺乏总结,一个城市的教训不能传递到另一个准备改革的城市;漠视民意,忽视公平,还美其名曰“顶住各种压力”进行改革。 中国政治经济独特的M型层级制应该是有改革“试错”和“纠错”优势的,所谓M型层级制,是根据管辖范围原则动用多层次、多地区形式组织的,其中每一层次上的每个地理区域都可以看做是一个动作单位,相互依赖较弱。这种层级制最大的优点是在改革上可以“试错”:地区性的改革试验即使失败,由于地区间依赖较弱,不至于扰乱整个政治经济,而成功则可以在全国进行推广———从车改的现状来看: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制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后,在缺乏统一的“试点经验”把握下,各地的公车改革就陆续展开了。但由于缺乏对“试错”的总结,冒进的车改陷入一锅糨糊的混乱中。 浙江车改骤然叫停了,可能遍地开花的车改都会在重重问题和矛盾的压力下逐个叫停,因为全国各地都在车改上埋头“试错”,然后一同品尝“错”的苦果。责编:陆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