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试水京城传媒欠吉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0:10 法制早报 | ||||||||
自陈那是“一次草率的决定” 媒体是个有投资门槛的行业,不是作坊。而民营企业家当初都是靠家庭作坊起家,一点点发展起来的。这种思路被应 用在传媒投资上效果会怎样? 李书福尝试了一把。斥资700多万欲做“媒体旗舰”,最终却因用人不善、管理混乱
喻国明认为,对媒体的投资实际上是一个智慧型的投资,不单纯是钱的事情,必须要打造一个有创造力、有战斗力的 团队,而形成这样的团队需要一个过程。 □本报记者邢紫月发自北京 主流影视员工讨薪 3月2日,一篇名为《吉利试水传媒不吉利,传媒人维权不如农民工》的帖子悄悄贴上了网络上的BBS论坛。这是 北京时代主流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主流影视”)的员工发出的“讨薪檄文”,而这家公司最初由李书福任董事 长的吉利集团控股99%。 2004年4月起,主流影视的资金周转困难,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9月28日,公司宣布休业整顿。据主流传媒员 工反映,几个月以来,除了5月份发放半个月工资外,一直拖欠员工的工资、稿费编辑费、补助等,共计几十万元,拖欠人数 在四五十人左右。 由于被拖欠的工资一直得不到偿付,几十名员工走上了仲裁之路。然而,宣武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下来以 后,北京时代主流传媒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拒不执行。最后,北京市宣武区法院下达了强制执行的民事裁定书。但是,大部 分员工至今仍然没有拿到欠薪。 北京时代主流传媒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现任总经理顾勇表示,李书福先生对此的态度是:依靠法律,积极解决。 主流影视员工与公司僵持的焦点是赔偿金额。员工希望按照劳动仲裁书判定的金额获得赔付,而顾勇则认为有人浑水 摸鱼,想借机捞一把。 宣武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首席仲裁员孙媛告诉《法制早报》记者,如果顾勇不服裁决书,可以于裁决书送达之日起 15日内,向宣武区人民法院提请诉讼,如果逾期不起诉,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像造汽车一样 进军传媒业? 被人称为“汽车狂人”的李书福,在其创业生涯中,无论是电冰箱、摩托车、美铝曲板,还是汽车、大学,都成功了 。李书福曾经提出“要像卖西瓜一样卖汽车”。今年“两会”期间,他又语出惊人,表示“我们要像温州人生产打火机一样生 产汽车”。 主流影视的一位员工告诉《法制早报》记者,李书福造汽车的勇气和经历是支持他留在主流传媒集团发展的主要因素 。 那又是什么因素促使吉利进军传媒业呢?要知道传媒业虽然被人称为“暴利行业”,但也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 业,而汽车与传媒毫不搭界。 从一组数字看来,传媒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2002年,中国传媒业广告收入总额已达903亿,专家预测到2 010年,年均增速仍将不低于12%。高额的利润成为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传媒的最大动力。 吉利集团北京办事处主任顾勇说:“资本向利润流动,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吉利不懂做媒体,认为黄善春是媒体 的人,所以就叫他来做主流传媒的总裁了。” 黄善春何许人也? 黄善春曾经是吉利集团分管宣传、策划的副总裁,他于2002年底受命组建神州雄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而据知情 人士透露,黄善春其实是在2002年吉利的那场人事震荡中招聘来的。“来之前,我们对他并不了解。”这位知情人士透露 。黄善春到吉利集团不久后,徐刚“空降”为吉利集团的CEO,他对黄的品牌推广工作不是很满意,认为黄的工作“缺少连 贯性,系统性”,准备给他换个岗位。 一位黄善春多年的朋友告诉《法制早报》记者,黄善春原来是一家报社的记者,后来任这家报社驻地记者站站长。 “不知怎么的,他去了吉利。后来,他找到我,说准备弄个文化公司,让我也来帮忙。黄善春这个人,口才十分了得 ,很能说,有些水平,我想可能是他打造中国的传媒帝国的计划打动了李书福,所以吉利开始在传媒业发展。”黄的这位朋友 回忆。 消失了的“媒体旗舰” 主流影视集团位于北京市广安门外大街248号机械大厦14层,鼎盛时期租用了近千余平方米的办公场所,雇佣了 百余名员工。 红火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如今,主流传媒的门上却锁上了两把大大的铁锁,玻璃门上贴着宣武区人民法院的封条和 民事裁定书。 2002年12月5日,注册资本为780万元人民币的北京神州雄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吉利集团有 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黄善春三方共同出资成立。其中,黄善春为法定代表人和总裁,其股份占公司注册资本 的1%,吉利集团有限公司和吉利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股份占注册资本的99%。 随后,北京时代主流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主流传媒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相继成立,并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了十来个办事 处。 2003年5月19日,北京神州雄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时代主流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流影视的业 务范围包括报刊经营、影视制作、图书策划等。它以买断媒体广告和发行经营权的方式,掌握编辑出版权,介入了媒体经营。 黄善春梦想中的“传媒旗舰”,就这样搭建起来了。 对传媒帝国的憧憬和吉利集团资金的注入,使得主流影视如同一辆加满油的汽车,飞速向前。 据主流影视员工介绍,集团旗下先后经营了《中国健康时尚版》、《中国健康产业版》、《商界领袖》、《看医生》 、《中国文艺家》、《民间文化》、《科技资讯》、《化工之友》8本不同领域的期刊。公司不断招兵买马,每天人来车往, 公司一派繁华气象。 曾任《中国文艺家》执行主编的伊周回忆,2003年9月28日,在机械大厦2111会议室主流公司召开中层干 部会议,会上公司总裁黄善春传达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主流传媒工作的肯定,并提出公司发展战略:启动北京周报中英文 版,三年内盖主流大厦,2003年底公司建立管理队伍,2004年上半年公司要走上轨道,2004年下半年准备上市。 2003年12月29日晚,主流影视召开了由在京总部全体人员参加的迎新年联谊会。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也到会祝贺。在主流影视的网站上,至今仍挂着一篇题为《主流传媒新年抒心声》的文章,表示主流员工对主流影视的发展充 满信心,对主流影视的明天充满希望。 主流影视前副总裁王春晨向《法制早报》记者透露,其实2004年春节期间,公司的资金就已经很紧张了。但是, 年后还是成立了新报筹备小组,摩拳擦掌准备进军报纸。伊周反映,此时公司总裁黄善春多次飞往香港,传言欲与香港英皇集 团合作,打造中国传媒旗舰,并从中央电视台挖来一位据说是“有着丰富传媒经验”的人出任副总裁,准备大干一场。 然而,黄善春在融资方面的努力并没有拉来新的投资,吉利集团也没有再注入资金,公司资金链迅速断裂,2004 年4月开始发不出工资了。大规模扩张的步伐也不得不停下来。先是与《中国文艺家》的合作分裂,接着《民间文化》休刊, 《中国健康》被沈阳收回,《科技资讯》等3本杂志的合作方也“另起炉灶”。 2004年8月8日,吉利集团任命顾勇为主流公司总经理,吉利的股份也全部转给顾勇,法人代表黄善春不变。 顾勇告诉《法制早报》记者,他接手主流影视后,本来是想继续经营下去的。可是,查账后,发现有200万资金去 向不明,而黄善春突然失踪了,原来的会计方丽娜也走了,他又不懂媒体经营,只得于9月28日宣布休业整顿。 据传黄善春现在又开了一家新公司,法定代表人是主流影视原广告部主任万两,会计还是方丽娜,黄善春是幕后老板 。3月23日,《法制早报》记者曾致电黄善春和方丽娜。黄善春的手机已经停机,方丽娜的手机拨通后,说了两句随即挂掉 ,此后再没有开机。 而曾与主流影视合作过的《科技资讯》、《化工之友》的社长郭陆庄则认为,黄善春不可能侵吞200万巨款。“主 流前后办了8本杂志,支持了一年多,不可能还剩那么多钱的。”郭陆庄说。 不争的事实是,主流影视因拖欠员工工资于2004年11月3日被查封,至今仍拖欠着有几十名员工的工资,并欠 印刷厂200万印刷费,一些地方办事处交纳的保证金也没有退还。 主流影视这辆车,还没有完全跑起来,就因资金断裂、管理不善而熄火了。 主流死因 观察家认为,从市场的角度看,传媒的竞争实际上是资本规模的竞争。传媒产业从自身发展的历史来看,始终遵循“ 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的原则。 “主流影视自成立以来,摊子铺的很大,先后经营了8本杂志,又成立了影视中心。各杂志从内容上看,又分属不同 的领域(健康、医药、商界、文艺、科技、化工),涵盖不同的细分市场。集团内部的资源毫不搭界,无法整合,一旦资金链 条断裂,倒闭是必然的。”主流影视原新闻中心主任詹洪春告诉《法制早报》记者。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对《法制早报》记者分析,主流影视总投资额为780万,这些钱做两三本杂志还 是有可能的,做八本杂志显然十分不够。“媒体是一个有投资门槛的行业,不是作坊。投资多少钱不是由自己来决定,而是由 市场来决定的。如果投资门槛是5000万,实际只投资了4000万,能不能得到80%的回报?不可能,可能连8%的回 报都得不到,而只有达到5000万的足额,才有可能得到预期回报。” 主流影视公司现任总经理顾勇,对于“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的原则,现在仍然没有足够的认识。采访中, 他告诉记者,要想民营企业一次性大规模地投入上亿元资金给传媒业,几乎是不可能的。“民营企业家当初都是靠家庭作坊起 家的,都是从小到大,一点点地发展起来的。当年都是几千块起家,怎么可能一下子在媒体投入这么多?” 一些主流影视的员工告诉《法制早报》记者,在他们看来,黄善春根本就不打算好好做杂志,只是想“玩概念”,期 望可以从股票市场上圈钱。“黄善春开会时曾经多次提到以后要上市。”一位曾经在主流影视工作过的编辑告诉记者。 管理不善、没有建设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也是主流影视倒闭的原因之一。 “主流那个时候虽然看起来很红火,待遇也好,但实际上十分浮躁。吹牛的人多,做实事的人少,很多人都是在混日 子。虽然有规章制度,但是没有人执行。”一位曾经在主流影视集团中任中层干部的人对《法制早报》记者说。 记者在调查这一事件的过程中,曾经采访了很多主流影视的员工,他们几乎都把公司倒闭的原因之一归结到了黄善春 管理混乱这一点上。但却没有一个人检讨自己是否有责任。 对此,詹洪春深有体会。他现在是《医药产业资讯》的执行主编,他说:“自从我离开主流,自己做主编以后,深深 感觉到当时主流影视的整个氛围是很浮躁的。现在的很多年青人,都是在混日子,等着公司发工资。这样的情况在北京很多单 位都存在。我觉得很难招到合适的人。做媒体,整合一个团队太难了,至少要半年时间。” 喻国明也指出,对媒体的投资实际上是一个智慧型的投资,不单纯是钱的事情,必须要打造一个有创造力、有战斗力 的团队,而形成这样的团队需要一个过程。 喻国明同时指出,投资媒体是长线投资,而不是短线投资。做媒体不是一锤子买卖,它要通过连续性的生产来获得回 报,在可持续当中获得赢利。投资者往往对投资回报周期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当心理预期落空后,投资者就熬不住,这样就会 导致资方与业者之间产生很大的矛盾、冲突,导致市场操作变形(如不断“吃苦药”、“翻烧饼”似地调整版面定位、内容和 形式定位以及目标受众定位等),甚至失败。 主流影视集团旗下各杂志的发展历程充分印证了喻国明教授的观点。 《看医生》原执行主编伊周告诉《法制早报》记者,在杂志的运营过程中,几乎是换一个广告商或者投资商,杂志的 定位或者版面就要改变一次,十分不稳定。“其实我们《看医生》做到9月份的时候已经有一些起色了,如果能有一个好的心 态,有足够的资金,还是能做起来的。”伊周说。 覃旭2004年初成为《商界领袖》的执行主编,他告诉《法制早报》记者:“其实在我接手《商界领袖》以后,每 期基本上就可以持平了。如果能够坚持的话,马上就要赢利了。”然而,由于整个主流传媒集团的经营决策问题,《商界领袖 》终究没有走完“最后一公里”,在出完第九期以后被迫休刊。 在记者对主流影视有限公司现任总经理顾勇的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他承认自己有些后悔当初做出休刊的决定,表示 自己投资传媒的情结还没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