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财智人物:乐凯还姓乐 柯达还姓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0:10 法制早报

  □特约记者柳映荷发自北京

  “最大的获得是我们获得了一个真心的朋友,而且是一个强强联手的伙伴。因为乐凯是中国感光行业里的一杆大旗, 柯达当时进入中国的诉求是提升中国感光行业的全面水平,能够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如今回忆那样的一个盛大场景,似乎仍能令人心情激动。

  2003年10月29日,远道而来的伊士曼柯达公司CEO邓凯达满面春光,当他与乐凯集团总经理杜昌焘的手紧 紧握在一起时,人民大会堂河北厅顿时激情四射。

  为了这一时刻,叶莺努力了6年。作为柯达的合资主谈,她当时一再表示,“绝对不能吃掉乐凯”,为此,她还跟其 他业务部门的人拍过桌子。

  作为柯达全球副总裁、亚太区副主席以及柯达中国公共事务部总经理的叶莺,不仅促成了柯达与乐凯的“联姻”,她 还曾主导了“98协议”。

  那么,合资之后乐凯的前景如何?叶莺又是怎样评价自己对柯达在中国突飞猛进的贡献呢?

  上周,叶莺坐在了记者面前。

  获得一个真心朋友

  记者:柯达乐凯合资已近一年半,现在看来,柯达最大收获是什么?

  叶莺:最大的获得是我们获得了一个真心的朋友,而且是一个强强联手的伙伴。因为乐凯是中国感光行业里的一杆大 旗,柯达当时进入中国的诉求是提升中国感光行业的全面水平,能够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在过去的七八年时间里,在很多地 方我们基本上是在朝着预定的方向努力,也有一些小小的成果,可我们不能像鸵鸟一样,把脑袋埋在沙子里,然后说,我已经 提升了中国的感光行业的水平,而这时候,乐凯是落在外面的。

  所以,如何提升乐凯的产品,以及使它的技术能够达到国际的水平,这一直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诉求。可是我也明白 这样的诉求的基础,不但双方要有共识,要有信任,更重要的是要有感情。而感情这个东西不是速溶咖啡,也不是方便面,一 冲水就有了的。所以这就像培养一棵树一样,要慢慢地培养。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一直是跟乐凯在做朋友,彼此在进行沟通 和理解。很幸运的是,柯达有一种很朴实的文化,因为我们来自一个小城镇罗切斯特;而乐凯也有一种很朴实的文化,它来自 一个小城市,叫保定。可能由于这样一个背景,我们有很多共同语言,这就变成合作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基石,也就是我们能 够和乐凯达成协议。

  记者:在金钱方面,通过合资,柯达的收获大吗?

  叶莺:噢,没有呢。我们投进去一个多亿美金,还有很多资产技术的转移,这个本身不是从一个商业的利益来看的。

  记者:乐凯、富士、柯达“三国鼎立”局面最终被打破后,柯达最后会不会完全吞掉乐凯?

  叶莺:不会,不会,绝绝对对不会!因为我们在合作协议里说的非常清楚,我们的合作期限是20年,在20年之内 ,我们不增加股权,也不在市场上收购任何乐凯的股权。乐凯还是姓乐,柯达还是姓柯。在市场上我们是“竞合”,竞争、合 作。

  记者:您觉得在未来的市场中,柯达能占到多大的比例?

  叶莺:很多人很重视市场的份额,当然作为一个企业是应该重视的。但我觉得如果你只是天天关心你的市场份额,就 有点本末倒置。我觉得更重要的,什么是水到渠成,就是你有一个很好的企业文化,你的定位是基于你的企业的价值观,而提 供给你的员工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使你的员工能最大化地发挥他们的能量和力量。在这个时候,在市场上你的产品、运作、形 象,是不会坏的!因为你前头都已经做得很好。所以当你拥有这样一种超群卓越的形象、这样的质量、这样的产品,对于顾客 满意度不断地诉求,不断地鞭策自己的话,这个答案不用去找就已经会在你的眼前了。你毕竟是一个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公 司,而且你会是一种品牌,这个品牌变成了顾客每天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这种喜爱是不需要解释、不需要理由的。这样 的情况下,你能没有市场份额吗,能没有经济效益吗?我就是从根本上往前走。

  最大的挑战

  记者:你如何评价自己在“98协议”中的贡献?

  叶莺:不能说贡献了,我当时的角色和任务,就是我是一座桥梁,而这个桥梁是沟通了双方之间的理解,建立起了信 任,提供了一些解决的方案。在合资乐凯的过程中也是这样。

  记者:对柯达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你的作用是什么?

  叶莺:战略的成功我不敢说,但在文化上,可能由于我本身是中国血统,我自己又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所以在怎样建立起柯达在中国一个很年轻的公司的企业文化,如何能够接受、尊敬东西方文化思维的交流、共识、共同的成 长方面,如果说将来柯达在中国的历史要记一笔的话,我倒是希望能记这一笔。

  记者:未来,对你本人和柯达公司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叶莺:我个人最大的挑战是,怎样能发掘中国更多的英才,在柯达的环境下继续给他们提供一个肥沃的土地,使他们 能健壮地成长。对柯达的挑战我认为是,人们已经根深蒂固地记得、接受柯达和柯达胶卷,就是与这个黄盒子之间有了不可切 割的关系。所以柯达在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非常地多元化。比如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在数码上的成就,我们在医疗影像上的成就, 在图文印刷上的竞争力,我们在娱乐影像上以及很多专业影像上能够提供的东西。所以怎样使柯达的故事说得更彻底,而且能 把这个故事的新篇章不断地一张张翻下去,这个是最大的挑战。因为一个成功的演员,当他一直是扮演皇帝的时候,你突然让 他扮演一个乞丐,就是很难的;那些专门演好人的,你一下子让他去演反派,票房也是没保证的。

  “98协议”

  1998年,伊士曼柯达公司与中国政府签订了一项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惯称“98协议”),按照该协议的规定 ,在合作的未来三年中,柯达将在中国将累计投入不少于10亿美元,帮助中国企业发展胶卷产业,作为保护柯达的投资,中 国政府承诺,未来3年以内,外资感光材料企业将不许在国内投资建厂。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