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九成高校院所竟然“零”专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1:16 新华网 | ||||||||
新华网河南频道3月30日电记者从河南省知识产权局采访了解到,河南全省20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迄今竟然有九成仍然是“零”专利,其科技创新活力之低、知识产权意识之淡薄,令人忧虑。 在河南省的82所高等院校中,2004年仅为12所大学申请过专利,90%以上的大学的知识产权工作处于“五无”状态,即:无人管、无制度、无经费、无专利、无课程。而全省11
一方面是“国家队”的尴尬,而另一方面,大量的民间非职务发明人却在种种困境中保持着不懈的创新热情。2004年,河南省6300多件专利申请中,有75%来自于民间非职务发明人。他们无论是在资金、技术、设备甚至个人专业素质上,均远不能与这些高校、院所相比,许多人甚至是在“倾家荡产搞发明”,还经常面对着专利转化的困局。对这些几乎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的民间发明人,去年河南省专门拿出130万元予以资助,使近2000件专利申请得到了政府资助。而全省200所高校、院所的专利申请量,全年累计才232件。 装备精良的“国家队”竟然不如“游击队”,关键在意识和机制。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郭民生分析,首先是广大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比较淡薄,“重论文、重成果、轻专利、轻知识产权”的状况普遍存在着,这82所高校,还没有一家开设知识产权专业,全省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和知识产权战略人才处于奇缺状态。其次,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缺乏明确有力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许多科研成果往往是为“成果鉴定”而科研,远没有真正步入市场化;此外,还存在着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不完善,专利申请费用短缺,科技人员职务发明创造积极性没有有效调动等问题。(记者梁鹏)(责任编辑:熊红祥)(河南频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