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又寂寞又美好的“追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1:36 青年参考

  ( 《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美]宇文所安著郑学勤译三联书店2004年12月版12.80 元)

  巫唐

  郑学勤先生在《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的“译后记”中说,“文如其
人”这句老话对宇文所安不适用 ,“他的笔调细腻,语言华美,能够抓住感情波动时神经触角的细微颤动。但他人却是个彪形大汉。”看到这里不禁微笑,多 年前曾在北大勺园听过宇文所安(StephenOwen)的演讲,题目是“瓠落的历史”。之所以去听演讲,正是慕《追 忆》作者之名,而现场反应则与郑先生很相近。

  《追忆》最初在199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系“海外汉学丛书”的一种。可以说它探讨的是追忆这种心理活 动在中国古典文学创作、鉴赏中的微妙作用。然而相对于本书话题的丰富性而言,这种概括实在太粗疏。《追忆》就篇幅而言 是本小书,不过8篇文章,10多万字,读来却丝毫不觉其薄,因为它比较圆满地实现了作者的自我期许:“它提出来的应该 是一些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难度不应该被简化。”作者没有借用西方文论中某些宏大的理论框架或“陌生化”的切入角度 ,而是令人意外地采用了一种深深“沉浸”到中国古典文学文本中的细读方式,披露那些潜藏在我们熟知的文本下面,而我们 可能从未觉察过的细微思绪。在这种情怀观照下,一些被文学史折腾得奄奄一息的古老篇章又纷纷焕发出动人的光辉:《黍离 》、《庄子》、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王守仁《旅文》,等等。

  《左传》曾以“立言”为“三不朽”之一,魏文帝曹丕的《典论·论文》更认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明确表达了希望通过优秀的文章传名后世,成为被人追忆的对象。由于这种强烈的诱惑,中国古典文学里渗透了对不朽的期 望。作家关注往事、古人,并且希望自己也成为值得追忆的对象。与这种愿望成正比的是惧怕湮没、销蚀的焦虑。《追忆》围 绕着往事再现与不朽这个话题展开,而最吸引人的地方则在于它对“往事再现”纷繁复杂变化的耐心读解。

  在《导论:诱惑及其来源》中,作者以近6页的篇幅追索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的诗意何在。《浮生六记》中关于童 年生活的一段有趣回忆在全书中可以说是一个例外,其他部分写的都是沈复成年后的生活,为什么插入这段回忆?作者认为, 这是因为沈复老想逃进一个小世界中以缓解现实的压力。“他不是碰巧遇上这样一个世界,沈复是打算去发现一个或者建造一 个这样的世界。”当他想像自己变得很小,而外物变得很大时,他的愿望就在幻想中实现了:他逃离了现实世界,获得了属于 自己的无限空间。这段童年回忆与成年沈复醉心于园艺、假山等艺术创造活动有密切关系。作者敏锐地指出,沈复在叙事上采 取了这样的策略:他努力使读者相信“事实就是如此”,实际上他却是按“事实应该如此”来讲述的,《闲情记趣》中的“趣 事”经过精心选择、修饰,沈复在回忆它们时,实际上传达了一种焦虑不安的心绪: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是短暂的,随时可能 被外来侵入的东西所破坏。

  当初使我不忍释手的,正是作者对《浮生六记》的独到分析,以及类似这样的段落:“丧失的东西,不复存在的东西 和被丢弃的东西,它们就像是拖把,在历史的书页上用力擦拭……大自然不断地把我们从地球上抹去。人们以及他们的作品随 着时间的流逝沉入地下,又被掩上黄土。”(《黍稷和石碑:回忆者与被回忆者》)

  作者尝试把英语“散文”(essay)与中国式的感兴混合成一种新的文体形式,这种新形式不但要有文学批评的 思辨性、复杂性,而且本身应该具有文学美感,“必须读起来令人愉悦”。《追忆》提供了一个范例:如何不用脚注、引文, 而是以一种“美”的方式展示学术。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这本书都产生了最广泛的吸引力,产生了作者的 煌煌大作《中国文论》、《盛唐诗》等无法达到的效果。

  10多年后看到新版的《追忆》,真有一种意外的惊喜。这本书据说是同题讲座的成果,但照我看来它更适合独自品 味,“追忆”这种情怀,应该是又寂寞又美好的吧?而关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这个话题,《追忆》才刚刚帮我们 起了个头。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