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区县长的年考“成绩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4:34 扬子晚报 | ||||||||
一年前,吴晓东、许卫宁、李侃桢和孟铁林经过公推公选,分别走上了金坛、白下、雨花台和沛县市、区和县长的岗位。由此,他们也与新制度的变革一起,走进了公众关注的视野。 前不久,省委组织部与有关市委组织部一起,组织所在市、县、区的人大代表对他们进行了无记名的民主测评,他们的优秀票和称职票之和均超过90%%以上。
他们是新制度的践行者。“年考”中他们交上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面对新制度他们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采访。 “这个答卷是全区人民一起来完成的” 人物背景李侃桢,雨花台区区长、工学硕士、理学博士、高级规划师。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到南京规划设计院工作,先后任南京规划设计院总体规划室主任、交通规划研究所副所长、规划局规划处副处长、处长、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 测评满意率 98.6%%。 实绩点击“作为区长,我将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最高标准……”这是李侃桢在当选区长时“任职宣言”中的一句话。一年后,记者在他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了如下的回应:农村“八件实事”全面完成: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140元,居南京市之首;完成28户危房改造,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资金到位率分别达到91%%…… 市民“十件实事”取得实在效果:投入1.65亿元,为市民兴办涉及就业、医疗、民政等十个方面的29项实事;建立150万元的再就业帮扶基金和100万元的临时救助基金;完成为1.2万名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为1029户低保、独生子女特困家庭减免有线电视初装费、收视费15万元…… 从一串串彰显雨花台区“生态”内涵的发展数据中,人们看到了他和雨花人一道将其承诺转化为发展中的现实优势——— 全年新增有林地面积243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1%%,“绿色雨花”建设成效显著;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扩大,全区粮经种植面积比达1∶9,建成万博花卉园、大石湖生态园二期等工程,都市农业亮点倍出;全年共接待游客222万人次,增长12%%,旅游直接收入7100万元,增长13%%……记者访谈如果将2004年的工作挑战看成是一张试卷的话,你觉得哪部分回答得比较好? “这个答卷是全区人民一起来完成的。”这是李侃桢的第一句话。他的第二句话是,除了一些GDP的指标上去外,自己最看重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生态雨花”这张名片的姿态和效应初显,二是为老百姓办了几件实在的事情。 李侃桢戴一副眼镜,说话慢条斯理,娓娓道来。“我到南京工作第一居住所和户口落在地就是雨花台区,我热爱雨花。今天,又再次成为雨花人,与优秀的雨花人民共谋发展,我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访谈中,他常常站起身来,不时走到挂在墙壁上的雨花台区地图前,条理清晰地说着自己的思路。 多年规划工作的眼光和思维对区长工作有何帮助,又有何不同?他说,搞规划,是技术管理,是理想的、前瞻的;当区长,是行政管理,现实的,要管一个地方百姓的吃喝拉撒,不过也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一到任上我就琢磨:“数字”玄武、“商业”白下、“诚信”建邺……周边的地区都抓准各自的特点和发展重心,那么雨花的“魂”和增长点在哪里?规划的素养使我能迅速找到雨花的发展定位和阶段性节点,这个很重要。当然我深知,区长比“规划师”面对的最大拷问,是如何把图纸上的东西变成现实。所以我不喜欢坐在办公室里,我喜欢去“跑”,去调研,一边调研,一边工作。现在,所有部门、街道都跑完了。 “责任最大”、“做花架子没意思”是李侃桢在同事面前常说的口头禅,其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心态? 作为公推公选的干部,我的心态是既轻松又有“压力”。轻松是因为,不会有人议论“你是某某安排的”。一到雨花,就感觉到这里的群众很热情,工作的外部环境很宽松,班子成员都鼓励我“大胆干,没关系”。但这种信任和鼓励无形中会转化为我自省、自励、自律的工作压力和动力:决不能耽误辖区内这么多的百姓,决不能耽误一个地区的发展。如果做不好,不仅牵涉到对个人的评价,更重要的会使社会和百姓质疑制度本身。一句话“我不能给好制度抹黑”。 责任大,是要让百姓从你的工作实绩中得到实惠。对老百姓而言,他们对我这个区长的要求既朴实又现实:我不管你说得怎样,只有把我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才是好区长。 “做得不好,就会践踏了这种制度创新” 人物背景 许卫宁,白下区区长。此前他曾先后担任过团区委书记、街道主任、玄武区长助理、玄武区副区长、常务副区长。 测评满意率 97.7%%。 实绩点击在白下区政府工作报告中,记者看到一串令人注目的数字:2004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230亿元,增长17.5%%;实现财政总收入19亿元,增长23%%;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亿元,增长13%%,总量和增量居全市第一。 一年里,白下区的发展亮点频现: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和新增私营企业均居南京市前列;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23家,建成都市经济园3个、入园企业190家,发展楼宇经济88幢,园区经济、楼宇经济与总部经济发展势头喜人;大学科技园落户210家,注册资本5.7亿元。 一年里,有10条街巷整治出新、64幢楼宇改坡和立面出新、56幢楼宇亮化,新增绿地7.3万平方米,拆违建5637处约18万平方米;淮海路地下通道、丰富路拓宽、汉中门广场东扩,区域环境进一步改善。 记者访谈 “我不想多谈,成绩有一些,但更多的还是遗憾和差距。”低调是许卫宁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闻名的“新街口商圈”就位于白下区,它是南京的一张城市名片,也是白下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新街口商圈”与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等大的商圈相比仍有差距,如何提高和完善“商圈”功能? 历史把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舞台提供给白下,我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真正地把“新街口商圈”建设好,把白下区建设好。许卫宁坦诚直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关键是先抓规划。目前区里已经请国际知名的规划师对“新街口商圈”进行论证规划。他认为,当社会消费升级之后,商圈环境需求的升级势在必然。其次是抓诚信,用诚信促进商业发展。同时,还抓建设与改造,如建地下自行车停车场,拆掉新街口天桥,开通地下通道,使城市形象更加现代化等等。此外,商圈内的洪武南路目前已建成金融一条街,还留着两个地块准备引进世界金融巨头进入,提升服务业层次。 2004年白下在教育领域投资很大,相对而言教育是一个投入产出周期比较长,也不能尽快体现政绩的产业,许卫宁为何要选择这一切口呢? “教育是区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缩影,教育的发展可以带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一句话,教育资源好,到白下投资的人就会更多。”许卫宁介绍说,去年全区投入3.6亿元发展教育,拆了8所小学,合并了5所中学,大力进行布局调整,改善教育教学条件,这也是给白下百姓最大的福利。 说到任职一年来的感受,许卫宁坦言,这一制度让人首先感到的是公信。让社会、让群众、让干部来选人,有其公信力。 当然,制度也给选上的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责任感。我们是实验者,自然承担着实验的压力,做得不好,就会践踏了这种制度创新。许卫宁表示,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区域经济发展得更快些,让百姓更加富裕安康一些,城市区域环境改善得更好一些。 “事情做得太少,沛县人民对我太好” 人物背景孟铁林,沛县县长。此前已有10年的副处级经历,先后任团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县级市),区委副书记、县委副书记、徐州市政府副秘书长。 测评满意率 100%%。 实绩点击2004年沛县的发展人们用4个“最”来概括:是投资额最大、项目最多、发展建设速度最快、转移劳动力最多的一年。沛县完成GDP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财政收入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8.5%%,招商引资比上年增长2.6倍;民营经济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年,新增企业334个;农民人均收入4598元,增长18.5%%…… 在沛县,记者碰巧看到加拿大红枫板业副董事长李治平春节后给董事会出具的一份考察报告,他特别建议将沛县列为公司在中国落户的首选之地。李治平在报告中评价说:“沛县是全国文明县,县长孟铁林是全国第一个公选的县长,春节期间住在县政府照样办公,干部队伍精干,富有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精神……是一个信得过的地方政府。” 去年沛县劳务输出的农民是7.5万人。这个数字背后是孟铁林的“三个到位”: 送到位。2004年一过完元宵节,孟铁林就送民工出发。孟铁林准备把这作为一个不成文的制度,年年如此。 看到位。去年7月,孟铁林带队去无锡市、宜兴市、苏州市、张家港和上海等沛县的劳务输出地。当地的党委政府和用人单位很意外。锡山区有个跃进汽车总装厂,所有电焊工都是沛县人,该厂董事长诚恳地对孟县长说,你们沛县人一旦走掉1/3,我们的厂就要关门3个月。这些信息对他有启发:企业需要熟练工和一技之长的工人,也希望他们稳定下来,保障生产能力。 接到位。春节前,孟铁林要求沛县的技术学校和劳务输出中介机构,谁负责送出去谁负责接回来。春运高峰买不到返乡的票,就出钱包车把打工的沛县人接回来。 记者访谈 孟铁林有晨练习惯,每天早晨都到沛县的中心广场去,除了锻炼身体,是不是还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深意? 这是自己多年养成的习惯,但在沛县也是有意为之。孟铁林告诉记者,沛县中心广场人群聚集,是大家议论热点事情的信息集散地。有一次和一起晨练的老人唠嗑,唠出一个信息:鑫华园小区35户居民5年没有解决住房问题。粮食局和某开发区签订了协议,但是开发商违约把房子卖了,使得35户拆迁户拿不到房。拆迁户听说孟铁林有到广场晨练的习惯,就到中心广场去“堵”他。他对拆迁户代表说,你吃完早饭到我办公室来详谈。后来,这件事情解决了。春节前,已经有12户搬进新房了。 这是一个与群众自然沟通的好机会。孟铁林认为,现在就像每天不跑几圈浑身就不舒服一样,不到广场听听群众议论,就有点不踏实。我们有些干部总说群众不能理解自己,恰恰是他们封闭了自己。其实越和老百姓接触,就越知道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越和老百姓接触,就越知道群众是多么淳朴可爱。 孟铁林赢得了两个100%%。一是2004年1月9日,沛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选举他为沛县人民政府县长,349名代表出席,一票未失;二是一年后,沛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民主测评的满意率为100%%。对此,个人又有何感想呢? 一年前,当我知道全票通过时我哭了。现在我想说的是“时间过得太快,事情做得太少,沛县人民对我太好”。孟铁林觉得这两个“100%%”,一方面表达了群众对自己的信任和宽容;另一方面也是沾了好制度的光。同事和群众主要是看主流,过程中的一些缺点他们忽略不计了。孟铁林说,群众不仅是投票给我,更是拥护制度本身。他们觉得我这个人还能胜任,所以投满意票,要不然,哪能做到100%%呢?! “压力油生,担子更重” 人物背景吴晓东,金坛市市长。1996年从中国矿业大学硕士毕业,分配到常州煤气公司。先后任市政公司总经理、农工办副主任、建委副主任、金坛市副市长、常务副市长。 测评满意率 90.8%%。 实绩点击富民,是2004年金坛的一大亮点。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4元,分别增长14.6%%和17.5%%。全市农业税及附加按2003年标准免征2367万元。全市安置各类城镇就业人员2200人,再就业安置1200人,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2000多人。他说,只有老百姓的口袋鼓了,我这个市长才安心。 一年来,全民创业、自主创业的氛围更浓,民间投资日趋活跃。新办私营企业597家,新增注册资本7.2亿元。全市累计达3041家,注册资本29.4亿元。全年新办个体工商户2300户,累计14997户。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壮大,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达147家,超亿元的达15家。 金坛在科技创新上也十分令人注目:科技对金坛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以上,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金坛精细化学品产业基地。全市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项,省科技攻关项目4项,常州市科技攻关项目24项。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家,全市专利申请量达260件。再次列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行列。 记者访谈 采访吴晓东是从随机采访一名人大代表开始的。这位人大代表叫戚建国,是金坛密封罐件厂的董事长。 戚建国先向记者说起了一件事。那是关于厂扩建的优惠政策的批文,分管市长批下了,最后还需要吴市长签字。按照批文流程,我要层层交办,但是吴市长第二天就要出差。如果等他出差回来,要耽误10多天。我就直接去找吴市长了。当时在市政府楼梯处遇见他,刚好有个镇党委书记找他,他对镇党委书记说,先接待企业的事情。我很感动。吴市长给我的印象是懂的很多,平易近人,关心民营企业的发展。 为何要“怠慢”镇党委书记,也不“怠慢”一位素不相识的民营企业家? 听到这件事,吴晓东笑着说记不得了。自己在企业呆过,十分理解企业遇到急事的心情。他说,有时候,一个发展机遇抓住了,有可能会上一个新台阶。被耽误了,就有可能再也遇不到同样的机会了。民营经济是富民经济,政府职能部门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更要从实际行动上帮扶,绝对不能因为官僚作风而延误民营企业的发展机遇。 对于去年金坛的发展,吴晓东用了八个字概括:“攻坚克难、奋发有为”。他说,去年在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金坛面临发展的压力。我们如何面对?就是一句话“把宏观调控作为加快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机遇,通过加快创新加快发展,通过解放思想破解难题。”作为公推公选的干部,一年来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感觉“压力油生,担子更重”。吴晓东直言,自己不会以此为累,更不会因此束手束脚。追求百姓的根本利益,追求一个地区的长远利益,是自己做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 在吴晓东的身上,记者看到了他与许多苏南干部有着相似的特点:不尚多说,喜欢务实做事。本报记者 金伟忻 沈峥嵘 郁芬 新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