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札记:冷静看中部 长短皆机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5:33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30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先国、顾立林、胡靖国 实施中部崛起,人们对中部地区优势与劣势议论纷纷。如果用市场经济眼光审视中部,就不难发现,无论优劣长短,处处蕴藏着发展机遇。 区位倒逼竞争力
“承东启西、纵南贯北、具有区位优势”,这是很多人对中部的第一认识。中部真的有区位优势吗?如果对比武钢与宝钢的原料采购单,你就会摇头叹息,因为从海上运来的铁矿石,武钢每吨要多出100多元的运费。连处在“九省通衢”位置的武钢都因区位吃大亏,看来中部所谓的区位优势只能相对而言。就进出口贸易和外向型经济而言,远离海港的中部与东部差距太大。这种区位劣势有时又能倒逼出发展良机。 为了消弭成本压力,武钢近十年投资425亿元搞技改,生产高附加值的钢材,去年利税突破100亿元。“没有成本压力,改革就会有阻力,不会这么快就形成较强的竞争力。”武钢集团党委书记王炯说。就辐射国内市场而言,中部又具备明显强于东部、西部的区位优势。在武汉与郑州的高速公路上,不到半天时间,就能看到全国各地的车牌。但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还需要转化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市场优势。根据区位特点有选择性地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正是中部努力的方向。 资源是把双刃剑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八个字琅琅上口,常见于中部一些地方各类招商手册。无论是山西、河南的煤,还是江西、湖南的有色金属,都是世界级的“天宝”。但资源优势很容易变成“资源陷阱”:宁愿稳稳当当卖资源,不敢冒市场风险搞深加工,经过一个时期的积累,就会出现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终端产品少等问题。单纯卖资源,虽然短期收益高,但从长远看,在资源枯竭后就会留下污染与贫困。 庆幸的是,中部各省近年来致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延伸资源深加工产业链。目前,安徽省正在淮北建设全国最大的煤化工盐化工一体化基地,山西省正在兴建煤化工产业群以及坑口电厂群,江西的“世界钨都”正在成为世界级的钨产品加工基地。只有突破性地发展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的新型工业,中部资源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并可做到“细水长流”。 负担之中挖潜力 “人口众多,尤其是农业人口多”,中部六省都是人口大省,除山西外其余五省均是农业大省。人口是负担,是资源,更是财富。目前,全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有60%集中在中部,中部每个劳动力只有4亩地,即使把耕地“绣成花”,也无法实现小康。中部要发展,必须要“减少农民”。解决人的问题关键是教育,没技能的农民都窝在地里,只能一起受穷,让农民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宝库,可以向城市甚至向世界输出劳务。 河南省固始县是人口大省的“第一人口大县”,总人口160万人。这个县从1988年就开始组织劳务有序输出,至今已有47万人在外务工经商,其中三分之一当了老板。去年,这个县启动“回归工程”,短短一年间就引回2万多人回乡投资约20亿元。“他们空着双手出去,现在带回了市场与技术,带回了一个个企业。”固始县县委郭永昌富有激情地说。不久前,在他的提议下,20位优秀回乡创业者的大幅照片竖到了县城中心。 即使是目前不太景气的老工业基地也蕴藏着潜能。国家“三线”建设期间设在中部的大批工厂,当前虽很多都处于困难状况,但拥有大批技术工人、成熟的生产经验与管理经验,如果配置好市场要素,就能迸发出新的生产力。不管是优势还是劣势,只要有一颗奋起求变的心,机遇就会触手可及。(完)(责任编辑:廖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