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少年网吧出走 孩子频频出走下的教育困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5:37 新华网甘肃频道 | ||||||||
两个孩子都离开自己温暖的家,离开自己的校园,宁可整夜泡在网吧,甚至离家出走,过打工的生活。孩子反常的举动令爱他们的父母、老师伤透了心。针对近期本报报道的两少年离家出走,泡网吧的事件,一些家长表示,现在教子太难,老师们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说,给孩子宽松一点,却发现他们一玩起来就忘了正事;严一点,却发现,他们是那么的敏感。面对孩子们十分脆弱的自尊,家长、老师都如履薄冰,生怕不经意间刺伤了孩子,从而做出像斌斌、平平那样的过激举动。孩子到底咋教育,咋样才能使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变得强
在采访中一些老师表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没受过苦,不懂事。同时,家庭的优越生活、过分的溺爱成为孩子脆弱承受能力形成的土壤。为此,有老师称,对孩子们应多做些有关挫折方面的教育。 兰州市二十二中学年轻的王学兵老师说,时代的变化,把个性化教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前的棍棒教育,在教育部门和社会严格禁止棍棒打孩子之后,许多老师在失去这种手段之后突然变得无所适从,家长、社会都希望学校既要管好孩子,又对老师的教育手段提出了严格的限制。目前,人们挂在嘴边的素质教育,事实上,在学校教育实践上,老师们所能作的只是说服教育。然而,面对无数性格各异、出生在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孩子,尤其是一出生就接受着大量社会信息的孩子们,老师有时感到自己的力量是那么的薄弱,说服教育学生的理由和手段显得缺少以往那种雄厚的根基。 心理医生庄严给记者的一组数据表明,兰州青少年上网吧成瘾问题的严重性,记者调查的8所中小学校都有学生为上网吧而逃学的现象,有的还非常严重,以致许多老师在学校轮流当起了保安,担负着到网吧定期巡视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 ,青少年大量上网,是网吧向学校教育的一种挑战,学校如何才能留住学生的心,这需要从现有的学校教育去整体思考和改变。庄严说,目前,我国的学校占主体的是公办学校,不存在生员短缺问题,老师工资待遇也相对稳定,缺少课堂之外的经济补贴。这与时下兴起的民办学校不同,教育质量不好、管理不好,就会缺少生员,学校就会断炊,在民办学校逃课的学生就少。青少年迷恋网吧不是简单的把网吧关闭,电脑砸了的问题,而是要挖掘出病根,才能对症下药。专门研究青少年心理的庄严老师就曾急呼,“一定要找出孩子沉迷于网络的真正原因,否则,关了一家网吧他可以去另一家网吧,砸了一台电脑,他可以再用另一台电脑”。庄严老师在面对很多因为孩子沉迷于网络,而遭受不幸的家庭,同情之余,指出在孩子沉迷于网络的背后都会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他们都在逃避现实中某个问题,这些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在选择宣泄方式的时候,走进了误区,我们要引导孩子正确上网的同时,还要帮助他宣泄压抑的情绪。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一定要给他们更多的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而不是用打、骂等偏激的方式或者就放弃孩子。只有解决了内心的问题孩子才能健康成长,问题的关键就是咋样才能解决好孩子们内心的问题。 兰州市二十二中的朱红老师心情沉重的说,现在的孩子根本没有玩的权利,从小学开始他们的学习压力就很大,老师和家长把全部心血都放在了他们的学习上,成绩成了惟一的追求目标,在这过程中,孩子必定会承担过多的压力。作为老师心情很矛盾,想让他们轻松点,学习就会下降,家长和学校就会对你有意见;想让他们出好成绩,就得严格要求他们。朱老师叹了口气,无奈的说,作为老师压力很大,教育局对学校排名,学校又对老师的教学成绩进行排名,老师只有对学生更严格的要求,布置更多的作业,希望他们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朱老师指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基本上是现在教育体制的空白,家长也对塑造孩子良好品质方面不太重视。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过多的宠爱下长大,家里凡是好的都留给他,什么事都为他包办,使他们依赖性很强。于是他们渐渐地变得不会与他人分享,多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比较淡薄,心理承受力也很脆弱,面对挫折他们更多的是选择逃避。有的孩子,小学学习很好,到了中学学习成绩下降了,老师不表扬他了,面对现状他没有奋起只追,而是选择逃避,彻底放弃学习跑到网吧寻求精神上的安慰。朱老师遗憾的说,现在的孩子很少有自己钻研的精神,老师们私下交流时都发现,班上学习好的同学要么是家长文化程度较高,陪着孩子一起学?鸦要么就是家庭条件好,一直为孩子请家教,很少有学生能通过自己苦学获得好成绩。朱老师整理了一下桌上厚厚的几摞作业本接着说,现在的孩子真的很难教,我们常常感到力量单薄,我们一个班有六十多名学生,对每个孩子都做到细致耐心,是很难的,我们希望家长、社会都能关注青少年的成长问题,对他们的爱要理智、清醒。采访结束时,朱老师沉默了很久,这位从教近二十年的老教师却意外的说:“我现在很困惑,不知道如何去教这些聪明、敏感、知识面又广的孩子,我经常想,只要让他们多学点东西,总是没错吧。” 兰州市二十二中学年轻的王学兵老师对此问题,也表现出了焦虑和困惑。他认为,面对家长的高期望,老师的高要求,孩子的压力太大,对他们就要多沟通,就像培养一棵小树,一定要多浇水,多施肥,慢慢地了解他们的内心,接近他们的生活。 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本报征集你教孩子的妙招,并将选登,对确有实践价值的,本报将转达你的建议给教育主管部门。我们期待你和我们一道为孩子共筑健康成长的堤岸,请拨打8186222。(记者 陈正 见习记者 王金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