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农资”的五大骗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5:52 新华网 | ||||||||
新华网太原3月30日电(记者王永霞、刘砺平)近段时间,记者通过对农资市场的调查以及请教有关农资专家,发现“问题农资”大多是通过以下手段糊弄农民的,希望广大农民朋友对此引起警惕,不要陷入其设置的圈套中。 其一:过期产品摆上柜台。3月11日,山西省运城市农资打假行动组来到夏县裴介镇,对农资市场状况进行暗访。在该镇一家规模较大的裴介农化门市部里,执法人员检查发现,
其二:产品标志不符合国家标准。今年3月,运城市农业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人员在临猗县的“果蔬资讯服务部”的农资经销点检查时,发现该店的“绿云氨钙堡”液肥、“惠满丰氨基酸”液肥等产品标志不符合国家标准;在相邻的“临猗县种子站门市部”里,执法人员发现这里的“中棉所41号棉种”和“邯郸109棉种”无任何标签。 其三:明目张胆销售违规产品。在临猗县一家种子经销店,运城市农业局执法人员发现一袋名为“简化棉大桃王”的棉种摆放在柜台上。去年,永济、临猗不少棉农受误导使用该棉种,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至今,受损棉农还在不断向有关部门申诉。在检查中,还发现一些产品执行标准已经作废,或没有生产许可证。 其四:夸大宣传误导农户。一些农资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扩大销售,往往采用夸大宣传的手法,尤其对没有经过引种试验的品种,大多靠口头承诺,也有的在包装说明中直接对增产效果作夸大宣传,误导农民购买。 其五:冒充农科部门蒙骗农民。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农技推广站”“新产品基地”等招牌,通过寄书信、散发小广告等手段进行欺骗性宣传、销售。(完)(责任编辑:廖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