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天发射基地有望落户海南 瞄准民用事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9:50 中国台湾网 | ||||||||
中国台湾网3月30日消息 今年的“两会”结束后,海南省代表团的代表们格外兴奋,因为大陆继西昌、酒泉、太原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落户海南已经基本定局。 海南省科技厅前副厅长,海南航天港项目策划、发起和创立人何质彬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海南航天发射基地的项目方案已经通过高层专家的论证,正通过有关部门向国家申报。
多名院士都曾指出,在海南建新的航天发射中心有许多优势,最明显的一个优势就是地理区位的优势。何质彬也列举了海南地理优势给航天基地带来的三大好处: 首先,内地的发射场都地处偏远山区或荒漠,火箭的运输只能靠铁路,需要穿越许多隧道,大陆现有的3.2米直径火箭勉强可以通过隧道,如果是运载能力达到15吨以上的火箭的话,直径要5米以上,这就不可能用铁路运输。发射基地选在海南,火箭可以通过水陆运输,火箭的大小就不再成问题。 其次,海南是中国纬度最低的省份,只有19度,相对纬度27度的西昌基地来说,距离赤道要近很多,火箭进入静止轨道就更容易,有效载荷就更多。运载火箭专家龙乐豪院士说,从海南基地发射火箭,有效载荷将比西昌提高7.4%,比酒泉提高18.5%。而目前国际上1千克有效载荷的价格是2万美元,即便是使用大陆现有的运载火箭,有效载荷也可以提高300多千克,就相当于600多万美元。 此外,进入太空的卫星,其运行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有一定的夹角,必须把这个夹角校正到0度,从海南发射这个夹角为19度,从西昌发射夹角为27度,因为卫星在进入轨道后已经和火箭脱离,这就必须用卫星上携带的燃料来校正夹角,仅仅在校正夹角上节省的燃料就可以让卫星多运行3年。 何质彬算了一笔账,国际上现在一个转发器一年的租金是150万美元,一个5吨的卫星,48个转发器的话,多运行3年,租金可以增收2亿多美元。 九三学社海南省副主任委员颜家安表示,海南一直有个航天梦,从1949年后选择最早的航天发射基地,到70年代建设地球同步轨道发射场,海南一直是首选,但是由于军事安全上的考虑,一直没能让航天港实现落户海南的梦想。1999年,颜家安在全国政协大会发言中提出,在海南建立民营航天基地,作为集发射、科研、旅游三位一体的大型航天港。 “我们发起这个项目,就是想让海南成为人类文明进军太空的摇篮。”何质彬说。他当时是海南航空港项目的发起人,“我们准备以发射中心为主体,太空旅游为龙头,高科技为依托,人性化的体育产业为基础,建设一座绿色和谐的人类航天的发源城。” 这个项目从1994年开始启动,1996年完成了航天港的初步方案,并在随后两年里完成了概念性论证。当时的设想,是完全靠民间集资,股份制运营,很多国内外公司都表示了兴趣。 “当时的考虑是建设商用国际发射中心,建立股份制集团,不要国家一分钱,自筹40亿元资金,为国家提供发射服务。但是由于发射中心的敏感性,商用军用很难分辨,国家也认为发射中心属于国家行为,现在发射中心的项目已经由国家统一计划和安排。”何质彬说。 2003年“两会”期间,海南省副省长刘琦也曾经表示,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对具体选址和相关的地理和气象条件进行勘查,航天基地落户海南只是时间问题。 据悉,就在新航天基地即将落户海南的同时,另外两个航天研究基地将分别在上海和烟台开始动工,预计在2010年投入使用,中国人的太空事业即将进入又一次高潮。(编辑 言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