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什么不接受采访者越来越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03:57 山西新闻网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确保新闻真实要靠实地走访,但近年不愿接受采访者越来越多。尤其是有一定敏感性的舆论监督类报道,几乎处处受制。为什么不愿接受采访?大约不外乎以下几点:怕有损于己;怕承担责任;怕丑事曝光;怕黑幕穿帮。但是,即使仅从被采访对象的视角看,拒绝采访也是最笨的办法。

  起码到目前为止,记者的一般采访很少被拒,更不用说吹捧和马屁类报道了。监督类
报道就没这么幸运,近来本报几起采访连连被拒。较典型的一是汾西县副县长的“婉拒”(见3月10日本版);二是太谷县公安局的“坚拒”(见3月17日本版)。就现有情况看,汾西县副县长与一些农民签了合同不算数,记者采访又屡约不见;太谷县公安局更有趣,一派出所不规范传讯未成年人,致一少年服毒自杀,记者采访时竟称部门规定需持本系统介绍信才接待。所幸其规定尚不达拒发记者稿件的程度。报道出刊,回头再看上述托词,无论婉拒还是坚拒,除使记者的采写过程更加繁琐外,未必有什么实质性作用。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一般情况下,舆论监督记者的采访其实是为双方当事人提供一个就敏感话题发言的平台,拒绝采访也就是把公开辩解的话语权拱手让给当事的对方。如果说这不是笨是聪明,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再从事后拒绝采访者往往又忐忑吞吐致电记者,希望提前阅读要发的稿件看,就更清楚了。既然拒绝采访,就表示不在乎记者写什么,发什么,还看它干啥?

  至于做了丑事怕曝光拒不接受采访,其实并不打紧。贪官贪权贪钱贪色无度,终至透底却梗着脖子不想认账;恶警审案除了暴殴嫌疑人没别的招数,失手打残打死人又怕担责任;法官吃了原告吃被告,唯恐别人揭出真相;庸医收了红包、医死人又不肯承认;奸商为谋暴利卖伪劣货坑人……这些人拒绝接受采访并不希奇,记者也从没指望人家会一五一十竹筒倒豆子。而且这样的当事人往往自我膨胀,出了点名,有了点权,捞了点钱就烧得慌:一个小记者想找我茬,不见!但记者的职业性格偏偏不是知难而退,而是愈挫愈奋:没“猫腻”你怯啥?况且天下大了,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东西南北都不亮,上下左右也走光。越敏感的话题,关注的人越多。只要有黑幕,无论遮盖多严,无孔不入的记者迟早总能根据蛛丝马迹撬开暗箱的缝儿,找到乐于接受采访的知情人。即使为当事人计,要坏到头生疮脚流脓也有个过程。监督的作用就在于对其中涉案不深且良知未泯者猛击一掌,惊他一身幡然悔悟的冷汗,免得恶贯满盈上“奈何桥”时,才发现没备后悔药。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扩大公民、社会和新闻舆论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监督的前提是民众知情权,不知情谈不上监督;保障知情权的前提是公务员“阳光行政”,而不是拒绝接受采访。这样的道理大概用不着再多罗唣。赵野(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