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苏州首例控保古建筑拍卖“流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12:04 扬子晚报

  引起诸多关注的苏州首例控制保护古建筑——葑湄草堂拍卖活动于3月31日在上海举行,结果却以流拍告终。

  葑湄草堂位于苏州盛家带31号,这座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为苏州新沧浪房产开发公司所有并投入巨资修复。外观上保持了古代建筑的风格,但内部设施已经过重新改造,添加了现代生活设施。拥有方将其推向市场,并选择在上海公开拍卖。

  像葑湄草堂这样的控制性保护建筑在苏州达250处。这些老房子大多属国家公有,另有少部分民宅。每年苏州市用于古宅保护的资金有1000万元,但仅能满足基本的建筑维修。如果彻底改造,将需要几十亿元的资金。

  为解决苏州古建筑保护难题,引进社会力量,该市先后出台了《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以及《苏州市古建筑抢修保护实施细则》。最近,市政府又印发了《苏州市市区依靠社会力量抢修保护直管公房古民居实施意见》。这些规定逐步明确:允许和鼓励海内外组织和个人购买或租用直管公房古民居,实行产权多元化、抢修保护社会化、运作市场化。

  正是这些法规为此次苏州首次控保建筑拍卖提供了政策依据,使得古建筑走上了市场。据了解,社会人士购买古建筑主要用于开发投资、自己居住以及用于私人博物馆和书画院等公用事业。由于社会对古建筑的关注很高,此次拍卖一旦成功,将被视为古建筑上市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的典范,但结果却让人失望。

  针对流拍局面,业内人士认为实属情理之中。据分析,虽然如今古建筑的历史价值为人们所认同,但对于葑湄草堂这样的古宅来说,1874平方米的使用面积过大,用途不明显,而5600万元这样的天价对于有意购买的人和单位都不轻松。

  其实,相比而言,面积较小的古建筑更具市场。然而,据苏州房管局公房管理处有关人士介绍,苏州的古建筑并非都具备商业开发价值,一些散落于古城街巷的古宅,年久失修,设施落后,加之周边环境不善,因此真正能推上市场、具有买卖价值的宅子并不多见。此外,苏州古宅一般住有大量人家,开发时避免不了花费大量拆迁安置费用,再加上修缮费用等等,巨额的成本投资让投资盈利的开发商望而却步,更别谈上市买卖了。因此,古建筑保护引入社会力量乃至最终上市任重道远。本报记者李仲勋(新华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愚 人 节
整蛊先锋幽你一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