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计划将八宝山革命公墓建成首个国家公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15:18 法制晚报

  本报讯 (记者 那媛) 据北京市殡葬管理处透露,北京市已开始重新规划设计八宝山革命公墓,计划将其建成中国首个国家公墓。

  经过专家多次研究论证,革命公墓改扩建工作已进入规划阶段。为解决革命公墓用地不足的问题,在革命公墓的北侧扩征260多亩山地,扩大现有规模。

  “鉴于八宝山公墓所具有的特殊地位,我们力求把革命公墓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国家公墓,让它真正成为首都乃至我们国家殡葬业的一张名片,成为了解我们民族精神和革命历史的一个独特窗口。”市殡葬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说。

  有关负责人今天上午向记者透露,目前,有关将八宝山公墓建设成国家公墓的计划已基本与民政部达成共识。

  据了解,在国外,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家公墓,比如美国华盛顿阿灵顿公墓、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公墓、柏林多罗顿国家公墓,韩国汉城铜雀洞国家公墓,另外,日本也计划将收纳无名战士遗骨的东京千鸟渊墓地扩充成为国家公墓。

  据悉,国外只有现役和退伍军人以及相当级别的政府官员,才有资格选择在国家公墓安葬。国家公墓在一个国家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人们通过不同方式对安葬在这里的人表达他们的敬意。

  市殡葬管理处处长吴增祥表示,我国国家公墓建设,将立足革命公墓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借鉴国内外公墓建设的先进经验,以墓园文化为核心,扩展功能,使其具备骨灰安葬、悼念、瞻仰、教育、文化旅游等功能。

  超容跟帖

  封存思念从草坪到网络

  明起,本市进入清明节扫墓最高峰。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在葬式服务上,北京市已推出了八种骨灰处理形式:骨灰墙、骨灰廊、骨灰堂、骨灰亭、骨灰墓、骨灰深葬塔、植树葬(草坪葬)、骨灰撒海等。

  壁葬

  墙廊亭堂的建筑风格

  壁葬是将骨灰盒嵌在墙壁内的一种葬式。壁葬墙和普通的墙体高低相仿,略厚些,墙体正面分布着井字形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盒。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当作墓碑,刻上碑文。

  一堵壁葬墙可安置几十乃至几百个骨灰盒,存放量极大,又节约土地。壁葬的建筑形式十分丰富,有回廊式的,有亭子式的,有四合院式的还有多层式的等等。

  相关链接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清明应为法定节日

  清明文化的核心魅力体现在亲情上,如今,清明活动已逐渐淡化了迷信色彩,升华成了一种精神范畴的文化。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再次呼吁把清明节增设为法定节假日。

  在香港澳门都已成法定假日

  北京市殡葬管理处政策研究室主任黄峭泉认为,在传统社会中,清明节是一个特别盛大的节日,“在香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五大传统节日,被规定为法定假日,在澳门也将这五个节日定为法定假日。法定这些节日为假日,其实就是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黄主任说。

  古代清明活动热闹非凡

  中国著名民俗家、辽宁大学教授乌丙安也曾在北京明确表示,清明节可以作为法定节日,我们不应该再犹豫了,“古代清明节最热闹,人们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踏青、郊游……清明上河图不是‘上坟’图。”

  民俗专家们还指出,每年清明节,大量海外游子回归故里,寻根问祖、祭奠祖先,清明又成为维系民族感情的纽带。

  缓解清明期间交通压力

  专家分析认为,从时间上来说,清明节期间的气候和自然状况更适合春游,特别是踏青。而从社会压力上来说,有了清明节这个假日,人们不必像过去那样集中在周末或者工作时间请假去扫墓,可以极大缓解清明节期间的交通拥堵问题。 文/本报记者 那媛

  植树葬、草坪葬

  绿色环保的新方式

  植树葬不建墓、不树碑、以树代碑,在树下直接葬入骨灰。植树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苗圃和绿化林带,在苗木的间隙埋葬骨灰。植树葬以树代碑,也象征生命之树常绿、精神永存,符合人们“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

  植树葬、草坪葬这样的绿色丧葬不仅占地少、节省资源,而且在成本上也比墓葬要低得多,已成为人们热衷的一种新方式。

  虚拟墓地 穿越时空的怀念

  本市不少网站和殡仪馆还开始给一个逝者设立一个网页,搭建网络上的虚拟公墓。

  通过网上公墓,可以看到逝者的生平事迹介绍,瞻仰逝者的照片遗容,听到逝者的谈话录音,还可向逝者献上自己喜欢的鲜花和说上几句想说的话。

  从去年开始,有些纪念网站还推出了手机祭奠的新形式,用户只要在手机中输入网络纪念馆的网号和祭奠形式,就可以用短信给先人献花、点歌、祭酒等,祭奠内容将在纪念馆中即刻显示。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愚 人 节
整蛊先锋幽你一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