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用超常毅力培养金牌选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15:53 深圳晚报

  用超常毅力培养金牌选手

  深圳艺术体操队教练王绮红完成了中国体育的又一个梦想

  本报记者黎晓斌

  她是中国版的海伦,她是深圳式的桑兰,她是运动场上具有保尔精神的榜样,她更是洒落在深圳这座阳光城市的一抹旖旎的红霞。王绮红,一个以超常的精神能量拼搏在艺术体操赛场的29岁姑娘,一个靠着截肢伤腿培养金牌选手的教练。13年前,她是艺术体操全国锦标赛个人冠军;9年前至今,她作为深圳艺术体操队教练为深圳8次赢得全国冠军,两次赢得世界大运会金牌——作为健全人,这已属不易;作为经历了一场惨痛病患打击的人,则堪称传奇。

  深圳市体育局局长蔡明远这样评价王绮红:“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高位截肢,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残酷的打击。这个姑娘不但没有倒下,反而靠着一条腿和一截假肢,完成了中国体育的又一个梦想。如果没有对事业的忠诚和对生命的热爱,是根本做不到的。这是一个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真正的共产党员。

  截肢前夜,她抚摸着右腿一夜难眠

  第一次认识王绮红,是在4年前的深圳体育馆。当时已经为中国艺术体操在世界大赛上取得“零的突破”的深圳艺术体操队,正在为第九届全运会做最后的冲刺。王绮红弯腰为弟子压腿,阳光将两个身影投在浅黄色的地毯上,汗湿透了她的外衣。休息的时候,王绮红坐在最远的一端,右腿斜斜靠在垫子上,双手缓慢地在上面揉着。训练结束的时候,小姑娘们的笑声像银铃,王绮红却蹒跚地走在最后面。

  然而,命运的考验注定了她不是一个普通人。王绮红是一个工人子女,家里没有殷实的环境,却有着老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

  8岁开始在深圳练艺术体操,王绮红是伴随着深圳体育从草棚训练地走到今天的。从和平路那个充斥着火车汽笛声的体育场开始,王绮红挥洒着自己青春的梦。16岁获得全国冠军的她,面前和脑海是一条铺满了鲜花的阳光大道。为了向世界高峰冲击,王绮红和队友开始了那个漫长又特殊的艰苦冬训。伴随着一套高难度动作的逐渐成型,是她右膝盖老伤的不断加重。一年后,王绮红的右腿肌肉开始出现萎缩,在教练和领导的再三督促下,她被送到北京积水潭医院检查。没想到,一个膝关节的常规检查,却得到了一份“骨癌”的确认书,而且是必须立即截肢!

  “骨癌”,对于17岁的花季少女,对于将夺取金牌视为生命唯一的王绮红,像是晴空里的霹雳,又像是浪漫海边的海啸,一切来得那样突然而又无法抗拒。

  痛苦、绝望中熬过来的她,最终选择的是积极地面对,更加有质量地燃烧。“不能离开赛场,那里有我精神的家园,信念的天堂”,当时的王绮红就这样再次走回了赛场。

  “那个时候,人生好像大洋中的一叶小舟,命运的浪潮有时把你抛高,有时又把你抛得那么低,甚至无情地将你摧毁。”如今的王绮红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语气轻轻的,像是讲述别人的故事。但最苦的日子还是来了。心怀参赛渴望、心怀冠军梦想的她,最终等来了可怕的消息—癌细胞在不断扩散。1993年7月7日,一个让她于今想来刻骨铭心的日子—为了阻止癌细胞扩散,她接受了右腿高位截肢的手术。

  手术前的那个夜晚,她一直在抚摸着自己修长的右腿,那条帮助她实现冠军梦想的“脊梁”,一夜难眠。

  王绮红用超常的耐力坚持着,同时也坚守着内心的冠军。“运动员生命结束了,教练员的岗位不也一样可以延续曾经的梦想吗?”希望的种子一旦播下,就等于播下了新的生命火种。

  为了做示范动作,她蹒跚地站了起来

  1995年10月,王绮红顽强地站了起来。她又回到了深圳体工队。当送走接她出院的队友后,王绮红独自在闺房中哭了一整夜。想想未来漫长的人生路,她再也控制不住伤心的泪水,趴在床上痛哭不止。王绮红说,艺术体操赋予人的,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而当她蹒跚地走在路上,当身边的人窃窃私语,她就难过得不想见人。

  “既然噩运已经降临,我只有面对它。”王绮红就是这样开导自己的。她开始学习电脑、学习素描,准备进入深圳大学学习。这个时候,深圳艺术体操队出现了困难:刚引进的一批12岁好苗子却没有教练。几乎没有经过什么挣扎,王绮红就重新回到艺术体操训练房。

  这是一群刚刚离开父母的孩子。王绮红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他们的教练,更是他们的亲人。为了安排好训练计划,为了及时了解队员们的想法,她必须“跑”上“跑”下;因为走得慢,为了能和队员们一起到达训练馆,她必须提前离开宿舍楼。她不但坚持每天训练,还顽强地弯着腿站起来做示范。深圳气候炎热,在厚厚的地毯上训练,温度常常高达40摄氏度,一般人都难以忍受,戴着假肢的王绮红却坚持了下来。队员陆颖娜回忆说:“有一次王指导摔倒了,看见她戴的假肢已经将右腿磨破了很多口子,我们当时就哭了。”1995年到2005年,王绮红就是这么颤抖着走了过来。

  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王绮红带的孩子很快就取得了好成绩。1996年,深圳艺术体操队获得全国少年锦标赛冠军。

  按照医生的要求,王绮红必须定期返回广州检查。为了不耽误队员的训练,她将体检的时间全部安排在周六、周日。在别人享受双休日的时候,王绮红一个人到广州去,搬回大袋小袋的中药、西药。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她也从来没有叫过苦。

  “艺术体操要靠想像力,我能用左腿和双手来引导我的队员们”。靠假肢支撑的身体很容易疲劳,累了,她就跪在地上指挥,坐在地上讲解。踢腿、跳跃的高度,倒立的时间,手指的姿势,她都有严格标准要求。队员做得不好的地方,她会10遍、20遍、50遍地纠正,直至达到最佳效果。她还用自己的积蓄买了手提摄像机。“我录下外国选手的表演,录自己队员的动作。队伍成熟了,我已经不能再做示范动作,但我可以剪辑,让他们直观对比自己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在不断地向世界水平努力的同时,她要不断向自己的极限挑战。2000年,她带的队伍获得了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所有6枚金牌。然后,训练场从深圳搬到北京,训练时间从每天8个小时延长到10个小时。没有精神的支撑是不可能到达巅峰的。2001年8月,当深圳艺术体操队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五人棒和集体三绳两球冠军,王绮红终于实现了中国艺术体操在世界大赛上零的突破。

  2001年11月,九运会艺术体操决赛在深圳体育馆展开。那是王绮红最后一次带着这批队员比赛了。静静地坐在后台,王绮红没有在赛场旁边为队员加油,只是盯着电视屏幕,紧紧地握着双手。当五个姑娘完美地完成了整套动作时,他们却没有发现自己的教练。掌声退下了,王绮红在同事的陪同下缓缓走到了休息室,她和弟子们拥抱着,流下积攒了4年的幸福泪水。

  在新的训练馆里,她开始了又一次寻梦

  “每天坐在深圳体工队新的综合训练馆里,我就觉得特别踏实,因为这里是属于我的天地。”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鲜花掌声,已经圆了一个梦的王绮红,又开始为了下一个梦而追寻。

  为了让退役的队员们找到好前途,没有尝过正常大学生活的王绮红,奔波于各大高校,带着弟子们面试。五个弟子最终进入北大、中大等高等学府开始了人生新的一页,王绮红也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当年的搭档何晓敏成了国家队教练,王绮红却继续在深圳队从事小队员的培养工作。她一个人挑起了第十一届省运会成年及少年组的组队任务。为了让小队员们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王绮红又一次顽强地站起来,重新手把手地做示范动作,重新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又一批孩子。

  每当提起自己的工作,“乐趣”和“满足”是王绮红用得最多的词语。在她身上,没有响亮的大道理,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她说,自己做的点点滴滴,是一个普通教练都会做的。然而,不正是这份“普通”中孕育的不平凡,折射了一份可贵的精神和一种让人感动的品质吗?

  生活中的王绮红总是面带微笑。

  王绮红在指导队员做形体训练。本报记者丁开摄

  作者:本报记者黎晓斌 发表评论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愚 人 节
整蛊先锋幽你一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