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神秘橐离王城是否在宾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3日02:16 新晚报

  文/本报记者 张育新 摄/本报记者 刘维滨

  一部论文惊动考古专家

  历史上一直悬而未决的疑案———橐离国王城的确切地址,似乎被一个叫邓树平的青年农民找到了。这位狂热的考古发烧友,历时数年,踏遍了宾县东南部的浅山区,发现了一
个酷似北斗布局的古代遗址群。我省三位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通过对实地踏查和他拣拾得来的地表文物,初步认为,邓树平把这个遗址群断定为古橐离国,有一定道理和根据。

  近日,我省考古专家张泰相先生收到一部农民考古爱好者邓树平送来的考古论文,论文用大量亲自踏查考证的事实,求证橐离国王城就是宾县的庆华古城。张泰相先生看后非常振奋,打电话向记者通报了这个考古发烧友的求证。

  橐离王城是考古界的一个谜。辽宁考古学者王绵厚先生考证后认为,橐离国王城应该在拉林河以北至松花江之间,并基本确定庆华古城为橐离国王城,我省学者张泰相倾向于这个结论。我省历史学者魏国忠考证,橐离国王城在洮儿河与三江平原之间,范围比较笼统。这些考证,都缺少山城、邑落和同时期相关文物的佐证,也就始终无法解决橐离国的堡寨、城邑建制和族属的渊源问题。准确考定橐离国王城的位置,不仅是考古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对我省历史文化研究的一大贡献。

  得到此消息,记者决定邀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学者魏国忠先生同行,去宾县三宝乡采访邓树平,并对他的发现进行实地踏查。

  据魏国忠先生介绍,橐(发音“驼”)离国,又作“槀离”、“索离”、高夷,是我省境内第一个有较为翔实文字记载的地方性政权,始建于西周前,是由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北夷橐离人建立的王国。

  关于橐离国的记载不多,但多为怪事。一是西周时,橐离人曾向周天子进贡长着四角象羊的动物,此前,他们的先人还进贡过站着走路、发声如小孩、猕猴模样的“前儿”。

  大约在春秋至西汉前,橐离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国王的侍婢突然无端怀孕,国王大怒,要杀她。侍婢对国王说:“有一个像鸡蛋大的气团从天而降,进入我的怀中,所以才有的身孕。”后来,侍婢产下一个叫东明的男孩。被丢弃在猪圈里,结果,猪用嘘出的热气给其取暖御寒。国王怀疑是天生之子,便命令那个侍婢饱回来养育。东明长大后,善于射箭,国王害怕他夺权,想加以谋害。于是,东明向南方逃跑,被一个叫施掩水的大河挡住了去路,他用弓击水,鱼鳖聚成浮桥,这才渡水脱险,在夫余秽地建立了著名的夫余国。这个故事被王充知道了,并记在了著名的《论衡》里,《后汉书》和《三国志》也录了此事。

  东明,在1986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编撰的《黑龙江省情》里,是被列入的99个主要历史人物中的“第一人”。

  长期以来,国内外考古专家曾对橐离国的具体方位进行考证,但始终莫衷一是。最初,有人说在今辽宁省中部的,也有人认为在黑龙江地方或今天阿城市的,还有人怀疑在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20世纪80年代,由于肇源县“白金宝文化”的发现,一些考古学者认为“白金宝文化”可能是扶余先人橐离的文化。后来,宾县“庆华古城”被发现,因为它“以员栅为城”,有人认为这里应该是橐离人筑的山城。

  在宾县三宝乡田家油坊的一个农家小院,记者见识了邓树平的考证。在书斋兼卧室的一间小屋里,邓树平展示了他考证的材料。地上的一张小饭桌上摆放着石斧、石镰等新旧石器,还有骨针、青铜小件,以及柱状横耳器、桥状耳、纺轮,有夹沙粗褐陶、夹沙灰陶、夹沙黑陶、夹沙黄褐陶等陶片。每个物件上面都写着工整的小字,标明采集的地点,与博物馆的一模一样。魏老师一边认真地看文物,一边啧啧称赞小邓的水平“比许多市县文管所的所长都高”。

  几年时间,邓树平凭着一股执着的劲头,靠双脚走遍了宾县、尚志市的山头,终于发现了三处已经湮没的圆栅式山城遗址。在一个破旧的小桌上,摆放着邓树平采集的文物———陶制器皿的桥状耳、扁桥状耳,各种石器和骨针。邓树平采集的文物中,一个不起眼的铜疙瘩引起魏国忠先生的注意,据魏先生介绍,那时一个“铜泡”———冶炼青铜的渣子。魏国忠表示,这个发现很重要,表明古人类已经学会冶炼青铜,并连连感叹:皇天不负苦心人。

  邓树平向记者出示了他的论文,在他手绘的古城分布略图上,记者看到以庆华古城为中心,古城扇形向外分布,邓树平亲自考证的三座古城遗址错落期间。我们决定跟随邓树平,去踏查他的发现。

  山顶上的白家屯古城

  我们踏查的第一座古城是白家屯古城,白家屯古城坐落在林荫遮蔽的山头上,因附近小屯叫白家屯而被小邓命名。我们的车停在一条雪水初融的小溪边上,徒步攀爬看起来并不太高的小山。在一处漫坡地,记者一行在小邓的指点下,发现许多夹砂粗褐陶片,在遥远的过去,这里似乎是古人类的居住地。

  为了让我们节省体力,小邓跑到前面探路,我们与放牛的农民交谈起来。据一位农民讲,这个山上有个城子,里面有口井,但是谁也没有找到过。老辈人说,这个城子里有“东西”,大概是“宝贝”。小邓在山顶呼喊,我们手足并用爬上山顶。

  山顶上突兀出现一圈城墙,里面很平,目测城墙残高在1.80米左右,山城的东南角有城门的缺口。据小邓介绍,城里曾经发现粗褐陶片,北坡的耕地表面,能采集到夹砂粗褐陶片和陶豆、纺轮的残片。魏国忠先生仔细考察后表示,这是一处古人的人工建筑确定无疑。小邓指着一处积雪覆盖的小坑说,山民曾经在这里挖过药材,挖药坑中出现不少陶片。

  不知什么时候,两个放牛的山民尾随到了我们身后,看我们忙着拍照、找宝,见我们没有找到什么宝物,很是失望。山民肯定地说,这个城里有“东西”。我们原路下山,山民没了什么好奇,迅速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下山的速度让我们羡慕。

  在白家屯古城的东南,有一处突兀的山丘,小邓说,那个山顶就是圆砬子山堡寨。小邓踏查时,曾经发现几处村民修墓、采药破坏的古人穴居坑,坑内出现粗褐陶片和黑陶片,从陶片的口沿器底分析,有属于大型瓮器、环状横耳器等遗存。圆砬子山顶均匀分布8个5米见方的穴居坑遗址,中间一块向上突兀的岩石,整体像龟背状。寨墙的周长有200余米,呈椭圆形。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无法踏查圆石砬子古城,我们向着这个古人居住的遗址行注目礼,然后继续追寻踏查其他的目标。

  踏查庆华古城的发现

  在我们原定的行程中,有黄大城子山遗址。小邓介绍,黄大城子山遗址在城子沟遗址的南侧,两城距离5.5华里。城内有十几处明显的穴居坑遗址,山城整体呈椭圆形,周长有300余米。从城子沟遗址到黄大城子山遗址,中间经过几个小山包,每个山包上都有古人的穴居坑。

  黄大城子的山名让魏国忠先生产生很多联想,为什么叫黄大城子?会不会是“王大城子”的音转?他让小邓继续考察,黄大城子遗址与城子沟遗址及中间的穴居坑是否呈北斗七星形状,如果如北斗七星分布,可能与古人的祭祀活动有关。魏国忠老师的提醒,让邓树平非常振奋,在沙地上边画图边沉思。

  我们对黄大城子古城的向往终止于一条春水潺潺的小溪,小溪拦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无法去亲自踏查神秘的黄大城子,转路去庆华古城。我们与小邓约定,等到春暖花开时,一定到黄大城子里走一遭,去看看古人的城池。

  庆华古城在宾县县志上有记载,被王绵厚等考古学者推断为橐离王城。这个地处平原的古城,比山城面积大许多,周长在700米左右,我们现场目测,古城有东南、西北、东北三个城门,古城地势北高南低,城内西南处有一个高处地面一米有余的大土丘。我们在古城内寻觅,可以寻找到褐色夹砂陶片等陶器残件。在土丘上,我们发现这里的陶片密集,我们随手拾到数个陶豆的豆足,还有半片陶制的纺轮。经过细心搜寻,还找到一个陶马的残头。小邓认为,这个高丘应该是古代的宫城遗址。对此,谨慎的魏国忠先生没有完全肯定,但是魏先生表示,地表有着如此丰富的遗存,这里一定是个古人类时期的重要建筑确定无疑。

  邓树平考证认为,有很多证据支持庆华古城为古橐离国王城。从地理位置上看,庆华古城非常重要,分布在四周的圆栅古城址,都在庆华古城控制的范围之内,各古城到庆华古城的距离大体相当,并且在遗址中都发现了原始粗褐陶片。对于城址与堡寨附近发现的陶器器型进行比较,塑造手法基本相同。从古文献上考证,也可确定橐离王城的大致位置。从王充的《论衡》记载看,东明为王的夫余国,可能是在橐离国王权争夺失败后,引起裂变发生的新生政权。可以认为,在西周———先秦或战国时期,在黑龙江中南部地区,就存在一个“地方性奴隶制政权,北橐离国。”据考证,东明渡过的施掩水,就是今天的拉林河,拉林河有可能是当时两个部族政权的边界。由此可见,北夷橐离国在拉林河以北地区,为确定橐离国王城提供了先决资料,夫余国的圆栅城邑应该是对橐离国城邑建制的继承。

  对于邓树平的考证,魏国忠先生认为,还需要更多的文物证据支持,但是作为一家之言,有它自己的价值。对此,记者请教了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赵评春。赵评春介绍,1985年省考古所曾经组织对庆华古城进行了调查,从采集的地表文物看,时间跨度比较大,从战国、汉到辽金时代的文物都有,把他定为橐离国王城还显得为时尚早,需要进一步加以考证。

  考古“疯子”邓树平

  与邓树平短暂的接触,让记者对这个充满热情的年轻人产生了好感。邓树平原来是绥化市农村的一个小画匠,靠给学校、机关画宣传画维持生计,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个小画匠闯进了古人的生活,并因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有一次,邓树平到尚志市苇河镇的一个学校画画,他的一个亲属送给他一块石头,说是玩玩。邓树平发现,这块石头与历史课上学过的新石器时期古人使过的石斧差不多。他的亲属说,一块坡地上这样的石头多得是。邓树平让亲属帮自己留意积攒,竟然储存了一麻袋。邓树平把这些石头拿给自己认识的高校老师看,确认为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工具。经过比较考证,邓树平认为,发现石器的山坡,是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大型古代遗址群。

  古人竟然曾经生活在自己的身边,激起了小邓想要了解古人的热情。有人给他泼冷水,就你这点文化,读不懂考古学书籍。邓树平不服输,借来贾兰坡先生的考古专著,认真地啃起书本,竟然在三年内把一部书倒背如流。有了书本上的知识,邓树平开始在实践中应用。为了接近古人的城池,他把家搬到了宾县山沟,开始了逐古城而居的生活。邓树平知道自己与专业人员的差距,靠自己的勤奋来弥补。远近大小山头,他都靠自己的双脚丈量过,也因此有了许多别人不曾有过的发现。

  对于任何地质变化,邓树平都格外留神,山水冲开的地沟,出现不同于山地本来的土质,他也要蹲在那里看上半天。村里人以为他精神出了问题,看到他每天在山上拣石头,家过得不像样子,都劝他:当吃还是当喝呀?言外之意劝他,务点实际的生活。为了找到古人类生活过的证据,邓树平在发现的城池里跪爬,不放过任何一个物件。凭着这个劲头,他找到了骨针、纺轮还有各种陶片。在研究之后,他把这些文物标明出土地,全部捐给了省内的两所高校。

  由于过于痴迷考古,邓树平的生活很不像样子,唯一给他安慰的是,妻子刘善英非常支持他。刘善英对记者说,有一次全家就剩一碗米,蒸出饭来她让邓树平吃,邓树平让她吃,结果两个人谁也没吃,看着不懂事的孩子大口地吃饭。说这话时,刘善英的眼圈泛红。

  邓树平的努力得到了省内考古界的重视,邓树平关于古橐离国王城的考证,得到了张泰相等有关专家的支持。我们期待着,历尽艰辛仍无比执着的邓树平,能够在考古领域有自己的建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愚 人 节
整蛊先锋幽你一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