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夜来风雨声——怀念炳森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3日08:47 南方日报

  高凯明

  2005年2月15日凌晨4点,68岁的老师、朋友刘炳森先生驾鹤西去。当时,我在广州正梦见他站在一场春雨里……

  1973年的一天,我从所在部队服务社买回了一本由刘炳森先生书写的《三大纪律八项
注意》隶书字帖。从此,开始了我与炳森君长达30多年的交往。

  开始的交往只是长灯下默默地练习“刘隶”,算是精神交往。真正与炳森君书信电话联系,则是近十年的事。

  1994年,我任《党风》杂志总编辑后,便想用炳森君的隶书来书写刊名。同时我也想过,“党”的繁体字笔划太多,而“风”的简写体笔划又太少,这样摆在一起,无论简书繁写都不会太和谐。可如果用简“党”繁“风”相组合,效果就不同了。然而这又不太符合章法。怀着矛盾的想法,我给炳森君写了封信,让作家出版社的副总编潘宪立转给他,因为他们是老交情。很快我收到了炳森君的回信,打开一看,嗬,太好了!用隶、行书写的“党风”各一份。不同的是行书用的是简化字,而隶书用的则是一简一繁。知我者炳森君也。我当时便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初次交往,炳森君给我的印象是乐于助人,善解人意。

  隶书《党风》刊出后,听到了一些议论,这也在意料之中。我在电话里同炳森君聊起此事,炳森君笑了,说,就这么着吧,在书法表现上像这种现象并非没有先例。

  第一次与炳森君见面,是1999年的事。建国50周年前夕,我们搞了一个《国庆那天》的征文活动。期间,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很多名家的文章,其中一篇《牛年吉日》是炳森君的。文章写得棒极了。更可喜的是,炳森君还为我们书写了《国庆那天》的隶书条幅,以备征文结集成册时用。征文活动后期,我们想请炳森君、王蒙、梁衡及王晓棠将军等担任评委,并赴广州为获奖者颁奖。当时也只是抱着试试的想法,因为我知道他们都忙,尤其身兼数职的炳森君,他能来吗?想不到的是,炳森君风尘仆仆地来了。炳森君身材高大,相貌堂堂,这早在我意料之中,然而如此平易近人则是我不曾料到的。当时,我们杂志社仅有一台即将报废的破面包车。我们就是用它把炳森君从机场接回了杂志社。坐在车上,炳森君谈笑风生,全然没有在乎坐的是什么车。晚上,我把那本珍藏了27年的隶书字帖拿出来让炳森君签名,并提出正式拜他为师。炳森君十分客气地对我说,写字与撰文,我们应该相互为师。

  颁奖活动结束后,我带炳森君游览了白云山碑林。边走边聊天,我请教炳森君应如何写好“刘隶”?炳森君笑着说,欲横先竖,欲竖先横……其实很简单。我说,有人说您的隶书在结构上太过于完美,因此缺少个性,我觉得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个性嘛。听我这么说,炳森君笑了。他指着脚下的灌木丛说,把它们砍下来随便堆放在一起是艺术个性吗?既是烧火,也要摆放整齐才好用呀。他说,艺术应该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因此,在书法创作上,我比较倾向观赏与实用相兼顾。停了一下,他说,你练习隶书应直取汉隶,因为我也是从那里来的。说到这里,炳森君指着一方石刻说,凯明你看,这件书法有“刘(流)毒”。

  那是一幅临摹“刘隶”的书法,已经写得相当有功夫,炳森君如此调侃,我们都笑了。

  炳森君的书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个人庄重、潇洒、灵动而富有意趣的风格。他把一种古老的书体进行了成功的演绎,巧妙地使之现代化和个性化。我认为这是他对当代书法的一大贡献。炳森君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在他去世后,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李鹏、朱镕基、李瑞环等新老党和国家领导人均为他送了花圈,这是对他为人的肯定,也包括了对他书法成就的肯定。

  在与炳森君的交往里,像是总有一种默契存在着。在广州期间,我还陪他游览了光孝寺和六榕寺。在光孝寺那棵古老而富有传奇色彩的菩提树下,炳森君认真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在六榕寺里,炳森君又认真了解了这六株老榕的来历。我们看着走着,不觉已是黄昏时刻,在乘车返回时,回望闹市中这两座宁静的古刹,我一下来了灵感,便顺口念了一副对联请炳森君笑正,上联是:“空门内一菩提一明月”,下联为“禅院中六老榕六莲花”。炳森君听后连连说好,之后,他说,你上联的一明月是指公元502年把这株菩提从印度带回光孝寺的智药三藏,下联的六莲花是不是指六榕寺六祖堂上的六祖慧能呢?我回答说正是呀。炳森君告诉我,在游览观光时,他也喜欢琢磨对联,他说,这不,正想着呢,你却捷足先登了。炳森君答应回北京后把我的对联书写好寄给我。后来炳森君真的寄给我两副书法。不过不是我的对联,而是“清风明月”和“高山流水”。

  我和炳森君确实算得上是知音。《党风》获得国家期刊奖后,我曾想如果炳森君能给件书法祝贺就好了。正想着呢,炳森君的“岭南正气”就寄来了。平常,一有去北京出差的机会,我都会去炳森君的瑞德草堂看望他。为得到书法真传,我曾多次看过他现场挥毫。然而,和他在一起更多的是谈论古诗词和散文写作。有一次我对炳森君说,我最喜欢孟浩然的《春晓》和岳飞的《小重山》。炳森君便马上说,一春天的鸟儿,一秋季的蟋蟀,吟唱的同是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炳森君接着说,凯明,我们能常常想到一起,这是一种缘分。一次,炳森君把他新出版的由张中行为他写序的散文集《紫垣秋草》送给了我,我一看扉页上还写着“凯明仁兄哂正”的签名。我问他书名的出处,他说,“紫垣”是指紫禁城的城墙,因为我一生都在故宫博物院上班。“秋草”是我——金风里挂满丰盈草籽儿的那一棵小草儿……说到这里炳森君有些动情,说,我喜欢春天,春天给人希望。但我更喜欢秋季,那是一个连小草都能赢得收获的季节啊。

  记得那次长谈后,66岁的炳森君亲自开着他的“奥迪”把我送回宾馆。路上,炳森君开玩笑地说,不久前看了你发表的悼念冯牧的文章,真不错,希望到时候也给我来一篇?我赶紧说,刘主席可别这么说,论年纪我是比你小,可写字的人都长寿呀,到时候谁给谁来一篇还说不准呢!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那么健康爽朗,那么温文尔雅,那么整天乐哈哈的炳森君就这么走了。炳森君,您说过您最爱的是秋季,可眼下的春天才刚刚在料峭的寒风中迈步呀!

  然而,在我的梦里却看不到炳森君无奈的影子。我发现他正立于一场春雨里吟唱《春晓》,在他周围,鸟鸣不绝于耳,落花迷住人眼……醒来后,我久久地望着墙上挂着的炳森君为我书写的《春晓》,耳畔却传来了岳飞的《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欲将心事会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愚 人 节
整蛊先锋幽你一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