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起航(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3日09:19 汉网
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起航(组图)
  新华社青岛4月2日电(记者李斌) 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2日在青岛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

   起航仪式上,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说,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国老一代海洋工作者就提出了“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奋斗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综合考察一直未能成行。此次环球科学考察,不仅使我国海洋界期盼已久的“进军三大洋”的夙愿成真,同时也将在我国的大洋事业发展史上写下新的光辉一页。

  王曙光说,今年恰逢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辟了人类航海史上的新纪元。这次“大洋一号”远赴重洋,对于增进同有关国家的友谊,提高全国人民的海洋意识,将具有同样深远的意义。

  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据科学探明,占地球表面积49%的2.5亿平方公里的国际海底区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战略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国际海底区域已日益为世界各国所关注。

  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的总体目标,是对相关的大洋中脊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对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生物资源和相关环境开展调查,为人类探索和认识大洋,为人类和平利用大洋资源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根据计划,“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将东出太平洋,途经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此间将分别在6个作业区进行作业,计划历时约300天,预计2006年1月回到青岛港。
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起航(组图)
预期取得四大成果

  据新华社青岛4月2日电(记者李斌)中国大洋协会负责人在此间指出,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预期将取得四大成果。

  这四大成果分别是:一是获取三大洋目标区海底热液口附近的硫化物、岩石、沉积物以及生物和其他实物样品,为室内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二是初步考察某些海底区域内的热液硫化物的资源分布状况,为今后的环球科考和深入开展海底热液硫化物的调查和研究积累经验,锻炼队伍。三是推动大洋科学研究的发展:通过地质、化学、生物等多学科交叉的手段,获取热液喷口的矿物成分、流体化学性质及生物组成等相关一手资料,从而更好地认识热液形成的地质过程及热液喷口矿物、化学及生物相互之间的作用机制等,特别是通过对深海热液喷口附近极端环境生物的调查研究,有望寻找到新的生物基因资源。四是带动相关海洋技术装备的发展。

  科考“接力”:首席科学家船长将轮换

  据新华社青岛4月2日电(记者李斌)历时近300天,横跨三大洋……我国首次环球科考2日起航,人们不禁要问,这么漫长的海上时间,调查队员和船员能从头到尾坚持下来吗?

  “相当一部分队员只是执行某个航段的任务。”中国大洋协会周宁处长介绍,这次航行共分为6个作业区,并将停靠5次。

  “我们每次停靠都会休息4天左右,进行燃油、饮水和蔬菜的补给。”周宁处长说,根据计划,约300天的时间里,部分调查队员和船员将进行轮换,“目前船上有30名船员,家里还有10名左右船员待命,途中进行轮换。”

  “大洋一号”科考队实行临时党委领导下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和船长也将实行“交接班制”,根据航段的不同任务,海洋生物专家、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王春生研究员担任前期科考的首席科学家;墨西哥停靠后,由中国大洋协会郭世勤研究员担任后期科考阶段的首席科学家。

  2日起航的科考船上共有42位调查队员。调查队员也将在不同航段进行更换,执行完调查任务的部分队员离队,而承担新的科考任务的调查队员将上船。“前后轮换的调查队员加起来将有六七十位。”

  大洋一号“探秘”

  104.5米长、排水量5600吨的白色“大洋一号”,静卧在青岛港的一个码头上。这艘已经服役十年的远洋科学考察船2日从青岛出发,执行中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这是怎样的一艘船?船上又配备了怎样的科考“先进武器”?4月1日,记者登上了“大洋一号”。

  大洋考察的“旗舰”

  “这是我国大洋考察的‘旗舰’。”穿行在狭窄的走廊里,中国大洋协会周宁处长边走边说。

  “大洋一号”是我国迄今最现代化的一艘综合性海洋科学考察船,具备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物理海洋、海洋水声等多学科的研究工作条件,可以承担海底地形、重力和磁力、地质和构造、综合海洋环境、海洋工程以及深海技术装备等方面的调查和试验工作。

  “大洋一号”原名“地质学家彼得·安德罗波夫号”,曾是前苏联的一艘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考察船。1994年,为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的需要,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简称大洋协会)从俄罗斯远东海洋地质调查局购买并经初步改装后,命名为“大洋一号”。

  投入上亿元进行现代化改造

  2001年,为了更好地完成我国大洋资源调查任务,“大洋一号”在上海进行了历时近一年的“精心打造”。2002年12月,“大洋一号”全面完成船舶以及调查设备的“现代化改装工程”。改装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加动力定位系统和关键调查设备,更新甲板收放设备,改善生活及安全设施,对实验室进行统一布局和建设,构建船舶现代化计算机网络系统,提高通信、导航和驾驶能力。

  改装后的“大洋一号”已经成为一艘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能在未来10年至15年内满足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研究开发需求的、面向国内外开放的海洋调查与深海设备试验相结合的现代化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先进武器”有哪些

  “这是我们的‘主力炮’。”周宁指着位于“大洋一号”尾部的3辆万米绞车说,科考船上的主要设备都要通过万米绞车下水作业,这3台绞车就好像通向海底世界的“桥梁”。

  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多波束和浅剖实验室、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船上共有10多个实验室,分布在三、四层船舱。

  新增的动力定位系统、网络系统以及先进的深海调查设备和系统化的实验室布局使“大洋一号”的调查能力大为增强,为顺利实施环球航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记者李斌据新华社青岛4月2日电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愚 人 节
整蛊先锋幽你一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